书城心理学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教科书
14932400000049

第49章 我们能不能一心二用

如果我们专心地做口算题,相信是难不倒我们的,但是如果叫我们边做口算题边看电影的话,那确实是一个困难的任务。我们可能只能注意到电影的内容,或者只能做口算题而不知道电影在播什么。这就反映了一个人的注意对信息有选择的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对注意的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做了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他给被试者的两耳同时呈现两个数字,(如左耳:6、3、7,右耳:8、4、1)速度是每秒钟2个数字,然后让其再现。发现被试者用两种方式再现:(1)以左右耳分别再现,如6、3、7,8、4、1;(2)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再现,如6、8;3、4;7、1(也可能是其他配对)。前一方式的正确率是65%,后一方式的正确率是20%。如果不事先要求,多数被试者采用第一种方式。由此,他提出了过滤器理论。他认为人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这些大量的信息进入神经系统的时候要经过一个“狭长的过滤器的瓶口”,因此只能有一部分信息能够得到我们的注意,其他的信息则留在瓶外进不来了,因此我们对某些信息没能注意到。

彻里(Cherry)也设计了一个双耳分听实验,他让被试者的两只耳朵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这种效果用立体声耳机实现。他让被试者大声地读出从一只耳朵听到的材料,然后检查被试从另一只耳朵听到的信息。他把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他发现,被试者从非追随耳听到的信息很少,当把非追随耳使用的英文材料改为法文或德文,或者把材料内容打乱时,被试者也很少能发现。这个实验表明,从追随耳得到的信息由于受到被试者的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非追随耳没有注意到信息,因而没有得到加工。这个实验支持了过滤器理论。

1960年,格雷(Gray)等人延续了这项实验,他通过耳机给被试者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非追随耳):3 AUNT 4;右耳(追随耳):DEAR 5 JANE。要求被试者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进行报告。结果发现,被试者的报告既不是3 AUNT 4和DEAR 5 JANE,而是DEAR AUNT JAN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部分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以后,特瑞斯曼做了更为严格的实验:右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左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被试者的再现多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而且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来的。这说明,当有意义的材料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者会不顾实验者的要求而去追随意义,即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只耳朵。这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均能通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可以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信息。特瑞斯曼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Broadbent本人也表示同意),提出了衰减器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的,并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但是其中的一些信息仍可得到进一步加工。这些信息之所以能够得到加工,是因为它们的激活阈限低。例如,当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或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敏感,即使声音很小,我们也能够注意到,这种现象也叫鸡尾酒会效应。

我们很多时候一心二用比较困难,但是也有人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框,那是因为经常练习的结果。又如很多人能够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这些现象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做解释,前者可以被认知资源理论解释,后者可以用双加工理论来解释。不管哪个理论,都强调了注意力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因而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