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14935200000027

第27章 陆机——太康时期的文人精英

陆机,字士衡,是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人,他生于公元261年,卒于公元303年。这也是一个易代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生活的人们,尤其是有些名望的文学家,往往都是大起大落。生活在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个人的生活受政治斗争的摆布,而且,经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陆机也是这种牺牲品之一。

陆机出生在当时的豪门望族,不但是高官,而且是皇亲。他的祖父陆逊,是东吴的丞相。他的父亲陆抗是东吴的大司马。从父(父亲的兄弟)陆凯是东吴的左丞相,另一个从父陆喜是吏部尚书,都是孙吴的重臣,为东吴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不仅如此,陆家和东吴的皇氏孙家还是两代的姻亲:陆机的祖母即陆逊的夫人是孙策的女儿;陆机的弟妹(一说兄嫂)即陆景的夫人,又是吴末帝孙皓的胞妹。这标志着陆家在东吴特殊的政治地位。可以想见,这个家族是如何的显赫。

有一次,东吴的末帝孙皓问陆凯,你们家有多少人在朝廷做官。陆凯说,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由此可以说东吴的陆氏是一个望族。他们所效力的东吴,就是和曹操、刘备形成鼎足之势的孙吴。后来司马氏灭孙吴,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黑暗的朝代之一,可以想见,这个时期文人的政治生活十分艰难,陆机不幸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不过,在吴国被灭之前,他也曾有过20年左右的王公贵族的生活。14岁时,父亲去世,他就得以领父军兵,当了一名牙门将领。陆机的四个兄弟,都当了这样的差事。可是在陆机20岁的时候,吴国就被司马氏灭掉了,作为吴国皇亲和遗臣的陆家,自然就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地位,他只好回到了故里华亭,过了十年的清寂生活。不过他也利用这十年读了不少古书。他本来就“少有异才”,不仅博览群书,还学习文章的做法。据说他像学绘画一样,从模拟古典名作入手,学习写文章。这十年的潜心攻读和刻苦临摹,使他终于跻身于当时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名家之列,并被誉为“太康之英”。

陆机深以祖辈、父辈为东吴立下的功劳而自豪,又为末帝孙皓将来之不易的东吴政权“举而弃之”的轻率而喟叹,因而作了《辩亡论》上下篇来议论国家兴盛和灭亡的道理。他说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慷慨下国,电发荆南,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弈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古代交战时割下所杀敌人的左耳)。”这样带来了一个国家的建立和强大,但由于后人的失职和失策而断送了国家的前途。文章最后说:“《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或曰‘乱不极则治不形’,言帝王之因天时也。古人有言曰‘天时不如地利’,《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言为国之恃险也。又曰‘地利不如人和’,‘在德不在险’,言守险之在人也。吴之兴也,参(即‘三’,指天、地、人)而由焉,孙卿所谓合其参者也。及其亡也,恃险而已,又孙卿所谓舍其参者也。夫四州之萌非无众也,大江以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修也,功不兴而祸遘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有才德的人)之谋,慈和以结士庶之爱。是以其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同患。安与众同庆,则其危不可得也;危与下同患,则其难不足恤也。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愍周之感也。”就是说,古代治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吴国所以得以兴盛和发达,是因为综合利用了三者。可是为什么先王的兴盛没有被继承而遭来了亡国之祸呢?那是因为在实际中,后世的皇帝失去了先王治国的常规,后世帝王没有做到先帝的谦和、敦惠、宽冲、慈和,因此百姓与他不一条心,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所以造成了亡国之痛。看来,陆机的论述是非常合理而精辟的。人们说,陆机的文章如“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宏丽妍瞻,亦一代之绝乎”。从这篇《辩亡论》中就可见一斑。文章立论精当,论述精到,文思开豁,辞藻丰瞻,语言铿锵,具有音乐之美。

因为晋武帝想干一番事业,于是广召天下贤能之士。公元283年,陆机的从父陆喜被召入京。公元289年,28岁的陆机与弟陆云也被召到京师,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在洛阳的这段日子是陆机最为得意的一个时期。陆机热衷功名,因而喜欢游走豪门,所以,他一到洛阳,就拜谒了张华。这时的张华虽然已经免除了太常的官职,以列侯的名分闲居家中,但他在洛阳仍然很有影响,而且是当时文坛的领袖。张华平素就听到过陆机的名声,这一次的造访,张华就像老朋友一样接待他。张华说:“攻打吴国的战争,得到了你们二位俊义之士。”张华很欣赏陆机的文章,称道陆机文章的华丽和丰瞻,他说:“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就是说,人们写文章,害怕的是才气太少,而你担心的是才气太多。

在洛阳,陆机又拜访侍中王济。有一次,在拜访王济时,王济指着羊酪对陆机说:“你们吴中有什么东西可以和这种东西媲美?”陆机回答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就是说未放盐豉调料的千里湖莼菜汤可以和它相媲美。人们都认为回答得非常巧妙,一时间被公认为是有名的应对。

在张华的举荐下,陆机的名气更大了。不过,因为他是东吴的亡国之士,也受到过一些挑衅和奚落。有一次,范阳卢志问他,“陆逊、陆抗和你是什么关系?”陆机回答说,“就恰如您和卢毓、卢珽一样。”卢毓、卢珽是卢志的祖父和父亲。因为卢志的问题问得很没有礼貌,直呼了陆机的先人之名,所以陆机也以直呼先人之名的办法回敬了卢志。这个故事,被《世说新语》收集在“言语卷”中,作为西晋士大夫的名言留存后人。遭到了这样的回击后,卢志也觉得很无趣,就不再说话了。后来,陆机的弟弟陆云说他:“何至于此!彼容不相知也(应该容许他不知道啊)。”陆机说:“我父亲和祖父的名声传播四海,难道他不知道吗?”本来是想羞辱一番陆机的卢志,却自取其辱。由此可以看出,陆机应对的机敏。

这以后陆机被太傅杨骏任为祭酒。不久,他又累迁为太子洗马和著作郎。他做过吴王晏的郎中令,又迁调为尚书中兵郎,做过赵王伦的相国参军,被赐与过关中侯的爵位。赵王伦想篡夺皇位,命他当过中书郎。这一期间,陆机的官运还算亨通。但都在同等官职中回旋,没有什么升迁。而且,在这些官职的迁调中,他已陷入了司马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之中,也因此带来了被灭族的厄运。

首先是他投身贾谧门下,列身“二十四友”。晋代的黄金时代“太康”盛世不久,贾后专权,外戚贾谧干政,密谋杀害愍怀太子,最后事情败露,贾后被逼死,贾谧被诛。因参与诛贾有功,陆机被赐为关中侯。

贾谧周围曾积聚着一群文人,其中包括陆机兄弟、潘岳、左思等二十四位,被时人称为“二十四友”。他们附会贾谧,这一段经历,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好的口碑。

其次是赵王伦篡位时,陆机正担任赵王中书,赵王伦被杀,齐王冏认为,既然陆机身为中书,赵王篡位所用的九锡文和受禅诏一定是陆机写的,因此疑为叛国谋反,于是,陆机被廷尉收监,被判死刑。幸亏成都王颖、吴王晏齐力相救,才得以免除死刑,改判边疆流放,后来遇赦而返还。这一次的厄运,算是有惊无险,得以安然。

陆机的另一次厄运也源自司马氏兄弟的争斗。这一次他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成都王颖为人宽厚,待人以礼。陆机一方面感念他的搭救之恩,一方面又看见朝廷常有变难,想到成都王颖也许能够使晋氏康隆,于是就投身于他。颖就任命他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陆机又被时人称为陆平原的来历出于此。太安初年,成都王颖和河间王颙起兵讨伐长沙王。命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等军二十余万人。陆机坚辞都督的职务。但是颖不允许,还说:“你这一出动,如果功成事定,我一定赐你郡公的爵位,将给你台司的地位,将军自勉啊。”陆机说:“从前齐桓公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成都王颖的长史卢志害怕陆机得宠,就对颖说:“陆机把自己比成管乐(古代名相管仲、乐毅),而把您比成昏君,自古以来,命将遣师,没有臣子临驾在君主之上而可以把事情做好的。”成都王颖听了没有做声。陆机出发的那天,牙旗突然折断了,他预感到这是个恶兆,心里非常不舒服。

此次出师声势非常浩大,军队的队列从朝歌一直列到河桥,鼓乐之声,在数百里的地面回响,汉魏以来出师还没有过如此的盛况。但是,陆机出师不利,与长沙王一战大败,军兵死伤甚众,死者堆积如山,流水都被堵塞了。而这时,内部又发生了问题。这问题出现在一个名叫孟超的人身上。原来,这个孟超是太监孟玖的弟弟。因为孟玖受宠,所以孟超也受到成都王颖的嬖宠。在这次征伐之中,孟超也带了万人的军队,当了个小都督。这个都督还没有开战,他就纵容士兵大惊而败了。陆机逮捕了他们之中的一些为首的将领。这样一来,孟超就带领手下的百十个将领到陆机的帐下夺人,并且对于陆机出言不逊,骂他是“貉奴”(六朝时南北对峙,这是北方人骂江东人的话,貉是一种野兽,貉奴就是貉子或小貉一类的意思),陆机的司马孙拯劝陆机把孟超杀了,可是陆机认为不行。孟超反倒对大伙说陆机要造反。又写信给孟玖说陆机脚踩两只船,不速决战。等到命令孟超进攻的时候,他又不听指挥,轻兵而动,结果战死。孟玖以为孟超之死是陆机所害,于是又在成都王面前大进谗言,说陆机有异志二心。孟超手下的将军们都为孟玖作证。于是成都王颖大怒,派牵秀秘密逮捕了陆机。

这一天的夜里,陆机梦见黑色的帷幔绕住了战车,用手怎么样也分不开那厚厚的帷幔。天亮的时候,牵秀派来抓捕他的兵士就到了。看到这种情形,陆机什么都明白了。他脱下戎装,戴上一顶白色的便帽,与牵秀见面。他神色自若地对牵秀说:“自从东吴覆灭,我家的兄弟族人蒙受晋王的重恩,入得以进入君王的帷幄,出得以凭借君王的符凭,成都王给我以重任,推辞不掉,今天受诛,这难道不是命吗?”因此给成都王颖写了一封书信,言辞极为凄恻。然后感叹地说道:“昔日在故园华亭夜听鹤鸣的情趣是再也不能够享受了。”当年陆机兄弟曾在故乡华亭夜听鹤唳。陆机此时想起那一情景,感慨再也不能回到以前。“华亭鹤唳”一词因此就成了遇害者死前感叹生平的成语。

士兵听到陆机被害的消息后,都痛哭流涕。据《晋书》记载,陆机被害的那天,“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这当然是人们的杜撰,但说明人们对陆机被杀的不满。

陆机被杀后,弟陆云、两个儿子和司马孙拯都被杀害。孙拯死得非常壮烈,他被折磨得“两踝见骨”,但他“终不变辞”。两个门生想救他,他拒绝。结果两个门生也被杀了。

陆机在文学上的贡献是相当大的。他是骈文的奠基者,他的一种《演连珠》作品就“近似骈体之文”。他的《文赋》被公认为是我国以赋体写成的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在这篇文论中,他第一次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并且对它们作了细致的描述。在42年的生命中,陆机作了多种形式文体的创作,其中有文、赋、诗、乐府、“演连珠”等。他的赋高于诗,文又高于赋。他的乐府又优于诗,抒情小赋和咏物赋尤其见长。此外,陆机还有史著如《晋纪》、《吴书》等。陆机还著有画论。他的章草《平复帖》在今天仍是书法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