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14935200000046

第46章 李璟和李煜——南唐时期的两位父子词人

由于唐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的爆发,宦官的专权,统治者的没落失控,好端端的一个统一的中国,又被军阀势力分割,出现了一个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这是一个经济遭破坏,人民遭涂炭,文化也大受影响的时代。不过在这个时期,我国文学史上的另一门类——词的创作,却有了新的成就。这除了晚唐的温庭筠之外,还有南唐二主。

要说这“二主”的故事,首先得说一说徐知诰的故事。要说徐知诰的故事,就牵扯到唐末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杨行密是唐末的一位乱世英雄,他掌握着很大的兵权。在一次战争中,他俘获了一个幼小的孩子。因为这孩子长得聪明可爱,他就把这孩子收为养子。(此说根据《新五代史》)因为杨行密已有了三个儿子,这些儿子不容这个新收养的孩子,杨行密只好把他托付给手下人徐温。徐温按照自己孩子取名的方法,给这孩子取名徐知诰。这个徐知诰就是南唐的开国之君。

唐代皇帝姓李,这个姓徐的人为什么把自己建立的国家称为“唐”呢?原来这徐知诰本来就姓李,《旧五代史》称他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璘的后代,《新五代史》说他自称是唐宪宗的儿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他“世本微贱”,父亲李荣在唐末之乱中,“不知其所终”。他被人收养后,凭着他的本事和运气,终于灭掉了杨行密的吴国,(一说杨行密儿子杨溥让位于李昪)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号称大齐,建都金陵(今南京)。

这个“大齐”又怎么成了“南唐”呢?因他建立了一个新国家,有人就建议他恢复李的本姓,恢复他李唐后裔的地位。所以这个新建立的国家就改为了“唐”,他自己也改名为李昪。又因为这个国家地处江南,史学家就把它称为“南唐”,以区别于唐朝。这个国家先后持续了39年,历经了3个君主,也就是李昪和他的一个儿子、一个孙子。这3个君主中,有两个都擅长文学,而且颇有贡献。这两位君主一个是李璟,一个是李煜。

李璟,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他是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的儿子,又被人称做南唐嗣主,唐元宗,唐中主。他生于公元916年,卒于公元961年。父亲李昪获取杨行密政权后,他被任为兵部尚书。公元937年南唐建国后,他被封为齐王。李昪死后,李璟嗣位,时年28岁,在位19年。

他美容止,有文学,10岁时吟《新竹诗》说,“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使周围的人都感到很惊奇,认为他很有志向。他即位的前期也还是有些开拓的志向,灭了吴、闽、楚等一些国家。

但是这位国君,有一些严重的毛病。如他缺乏政治家的头脑,又喜听阿谀之词。当时国中有5位长于阿谀的大臣——被称为五鬼的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这五人就投其所好,专门说一些他爱听的话,因而得到重用。比如冯延巳的词作《谒金门》中有一个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就和他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何事)?”冯延巳立即回答说:“怎能如陛下所咏‘小楼吹彻玉笙寒’更为高妙呢?”原来李璟有《摊破浣溪沙》词二首,其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当然是好句子。但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是名句。这里显然是冯延巳拍马屁,但李璟为此却很高兴。

他爱听阿谀,这样就产生了他的第三个毛病:不明于用人。他重用的5位大员,都是佞臣,也都是阿谀之人。他听信他们的进言,误了很多大事。如他命查文徽率军攻闽大破建州之后,竟纵兵大掠了一番,使本来很信任他的闽国人民大失所望,而李璟还认为查文徽有功。又如在攻打闽国的战争中,李璟因任用了五鬼中的陈觉、冯延鲁、魏岑三人而使得战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南唐正如敌将孙朗所说“朝上无贤臣,军中无良将,忠佞无别,赏罚不当,不亡国就算是幸运的”。在这样的情势下,他居然听信冯延巳的鼓动,想吞并天下,结果遭了个边镐之败而一蹶不振,从此不敢言战。有人劝他十年不要用兵,他说,自己将终身不用兵,十年算什么?但是,无论他如何休兵息民,他的国内不和,战难为力了,终于在公元955年周世宗柴荣派兵进攻时,李璟乱了方寸,听信“五鬼”之计,战争失败,落得个公元958年割让江北淮南14州土地的下场。南唐传到第二世,就显出了颓势。

人们都说李璟性格优柔,不过他也有很不优柔的一面。他的父亲是接受了杨溥让位而当上皇帝的,杨溥又是恩人杨行密的儿子。但是,杨溥死了之后,子孙都住在泰州,李璟降周后,周主命攻泰州,李璟怕杨溥家人捣乱,就把杨家60口男丁赶到江边,一律杀光,只掠下女眷一并过江,杨氏因而灭族。可见李璟也相当狠毒。

不过,李璟终究还是软弱无能。在周世宗进攻的危急时刻,“五鬼”逼着李璟把皇位让给一个名叫宋齐邱的人,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居然就同意了,并且当场就让中书舍人陈乔拟了让位草诏,即将发布全国。可是后来陈乔悄悄向他进言说,祖上打下这个江山多么不容易,您就这样把祖上建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别人,您倒是求得了一时的清净,就怕将来您大权旁落之后,想当个田舍翁都不能够了。这番话提醒了李璟,他这才撕毁了草诏,并把陈乔带到后宫见皇后和太子,向他们说,这才是忠良之臣,将来有难时可以找他,并郑重地向陈乔托孤,说他日国家有什么急难,陈乔是可托付大事的人。其实,这也是柔弱之举,陈乔忠良可信,但见解有限,等到后来赵匡胤攻打时,他主张坚闭自守,结果弄得大败,断送了南唐天下。李璟处理事务就是这样没有主见。

不过李璟也还有有主见的时候,这表现在保严续的事件中。严续是故相严可求的儿子,李昪的女婿,也就是李璟的姐夫或妹夫。他为人正直,没有加入宋齐邱一党。这样,他自然和陈觉等“五鬼”有矛盾。“五鬼”很想除掉他,于是他们就使出了一条计策:假传周世宗的旨意,说严续年年抗周,因此要李璟杀掉他。这时李璟倒看透一些“五鬼”的用心了,他先没有杀严续,只把他降了级,同时也降了冯延巳等人的级。进而他了解情况。当派往宋都汴梁的大臣钟谟回金陵述职时,李璟向他询问赵匡胤是否有杀严续的意思。钟谟认为没有,还怕不准确,钟谟又直接问赵,得到了赵匡胤没理由杀严续的明确答复,李璟终于识破了这些佞臣的阴谋诡计,于是把他们中的首要人物陈觉杀掉了。

李璟也使用过一些阴谋诡计。他向周世宗称臣后,经常向世宗敬献南方特产。周世宗就想派一名使臣回访。因考虑到江南乃人文荟粹之地,须派一名文士比较恰当,于是派了一位素有文名的大臣陶谷去唐都金陵。到了金陵之后,李璟待之以国礼,特命江南才子韩熙载相陪。韩熙载家有很多藏书,使陶谷流连忘返,于是借阅抄录,因而一时不能回去。这时李璟就使上了一条诡计,他命宫中的一个名叫秦蒻兰的宫女做女役,用色艺把陶谷拉下了水。第二天,李璟请陶谷晚宴。席间,李璟说,“公南来有日,久居馆中,不觉得寂寞么?”陶谷说,每日看书抄书,也不觉寂寞。李璟笑道:“江南春色,闻公已采得一枝,何必相瞒?”陶谷虽然力辩,李璟只是笑而不答。一会儿,忽听得帘后传来幽咽的歌声,道是“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驿馆)一夜眠。”“别神仙,琵琶弹尽相思调,知音少!再把鸾胶续断弦,是何年?”陶谷识得这首曲是《春光好》,正不知为何唱这首词曲时,忽然从帘后走出一位窈窕女娘,正是那位一夜风流的秦蒻兰,弄得这位周朝使者面呈赧颜,汗涔涔下。李璟趁机数语相嘲,陶谷也只好装聋作哑,装痴作傻,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回大梁去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璟搞政治、治理国家终是不行,他不是一个政治家,却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正如范文澜所说,李璟“是个高级文士,政治上却是个昏君”。他爱读书,善著文,长书画,懂音律,贪声色,讲佛理,喜谄谀。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陋习就出自他的统治下,也出自于他的贪声色。他有个宠姬叫窅娘,长袖善舞,为迎合主上的欢心,用布帛把自己的天足缠裹起来,使之纤小弯屈有如新月,这种纤足细腰,舞于六尺高的金制莲花瓣上,飘飘若水仙临波,令李璟神魂颠倒。在这样的声色犬马之中,李璟早把国家大事抛之于脑后。当大臣潘佑向他上书,以国之将亡向他极谏的时候,他却一怒之下把潘佑投入狱中,致使潘佑自缢身亡。李璟的昏聩可见一斑。如此昏庸,当然好景不长。最后,他就只有献地称臣了。

李璟爱文学,但所作不多,或所存不多。据史料所记,李璟只给后世留下《应天长》、《望远行》、《摊破浣溪沙》、《浣溪沙》四首词作。不过,这四首词作,可说篇篇精良。因篇幅不长,在此一一引录,以飨读者: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廉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望远行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此二首引自林大椿辑《唐五代词》)

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容光(一说“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簌簌泪珠多少恨(一说“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此阕引自《中华文学通史》)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此阕引自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此阕引自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这些词,深得后人的佳评。宋代王安石问山谷,后主(李煜)词何处最佳?山谷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说:“未若‘细雨梦回’二句”(即“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此两句本是李璟作,王安石误以为是后主李煜之作了。不过说明王安石对此句的肯定)。王国维对李璟词也有很高评价,他说《摊破浣溪纱》的首句“菡萏”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另外“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等句,语短情长,文小旨大,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李煜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即位,时年24岁,史称李后主。他即位之时南唐国势更加颓败,每年向北方的宋太祖交纳大量的金银宝物以求赵宋的欢心。国运虽然如此,可李煜不思进取,仍然与后宫嫔娥花天酒地,争歌逐舞,沉湎在侈糜绮丽的生活之中。在这样醉生梦死的生活中,他当了十多年儿皇帝。据说他38岁时,京城金陵被宋军围困,第二年城陷降宋的时候,他还在静居寺听经。城破消息传来时,他慌乱中肉袒(不穿衣服,表示请罪)出城,投降宋国,被俘至宋京汴梁。虽然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但给了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封号:“违命侯”。后被毒酒害死。

李煜生活的时代是五代十国逐渐被赵宋统一的时期。南唐虽然有过短暂的强大,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李煜的父亲李璟所经历的主要是五代的后周,而李煜所遇到的主要是后周大将赵匡胤以及赵宋王朝。赵匡胤智勇双全,又在上升时期;性格柔弱,头脑昏聩的李煜哪是他的对手?所以不要几年工夫,就把祖宗家业拱手相让,自去帝号,自称国主,奉周正朔了。但即使这样,也没过几年,自己的一条小命也就搭上了。

李煜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个高级文士,政治上的昏君。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一些故事可言。首先是去号改名。其实那时赵匡胤还没有攻陷南唐国土,只是灭了南汉,李煜就震恐异常了,他连忙派弟从善向宋廷上表,表示愿意去掉国号,改为江南国主,而且请求赐诏呼名。李煜的骨头之软,可以想见。紧接着不久,李煜就中了赵匡胤的离间计,杀了忠诚可靠的大将林仁肇。那林仁肇是南唐少有的良将,曾向李煜上书,讨要几万兵力攻打宋军,并以身家性命担保。但优柔寡断的李煜没有听取,而是不断地向赵氏讨要弟弟李从善,以至赵匡胤生出一计,画了林仁肇的肖像,出示给李从善,并说画上这人愿意归降于他。李从善把这消息带给李煜,李煜一听,气急败坏地用药酒将林仁肇毒死了。林仁肇一死,赵匡胤就没有任何顾虑了,所以说,李煜的昏聩帮了敌人一个大忙。对比着李璟保严续,李煜实在连他父亲的那点头脑都没有。

除了缺少头脑外,李煜还很偏执,导致了战略的错误。南唐有一位学士樊若水,多年参加科考均未录用,怀恨在心,于是勘测了长江的采石矶江面,等宋军来攻时,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宋军,宋军依江宽造了浮桥以便渡江。有人来报这个情况时,李煜表示不信,说那是儿戏,不足深虑,结果敌方成功渡江。等到宋军攻到金陵城下的时候,李煜又听信书生之计,坚壁固守,他却在后院召集僧道,诵经念咒,一心祈求神仙保佑。直到敌人到了城下,炮声震耳之时,他才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派大臣去祈和了。这里赵匡胤不肯罢兵,那里吴越王又来攻打。金陵的城墙便如水泡泥沙一样地坍塌了。公元975年,京城陷落之后,一些大臣如陈乔、张洎等纷纷自裁,而李煜却贪生怕死,自己带领大臣到敌军军门请罪。对方要他前往汴梁,李煜依言前往。到了汴梁,李煜等人白衣白帽到明德楼受俘。虽然都有封号,但那也是阶下之囚了。南唐一国,三世而终,在世共39年。

李煜登基后一直臣屈于宋,每年缴贡纳税,搞得国库很虚,但他仍不思进取,每日里仍然浮华奢侈,或作乐于后宫,或沉迷于佛理,终于断送了国家,作了一名亡国之君。亡国之后,他情绪消沉,每日思念故国,常把他的思国之情,寄寓在词章之中。如《浪淘沙》、《虞美人》等。词中写道:“廉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衿(一说“薄衿”)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之一)

据说李煜写了这些词章之后,还给过去的宫人写信,信中说在这里的日子,只是以泪洗面,怀念故国的感情,使得自己的词章愈写愈好,就像这《浪淘沙》和《虞美人》一样。他的旧臣听到这样伤痛的话后,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七月初七,他在宋太宗所赐给的府第里演唱这首词曲。终因这首怀念故国的词作惹怒了宋太宗,太宗赐给了他牵机药。那牵机药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毒药,人服之后,胃肠极剧疼痛,使人的身体从头到脚地往一处牵动,致使头脚相连,犹如被机械牵动一样,所以叫做牵机药。浮华一世的南唐后主,就这样死在了这种极大的痛苦之中。

李煜多才多艺,他虽不是个明君,却是一个好文人。他的作品在后世获得了众多读者。他的词章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清平乐》(别来春半),《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忆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他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子规啼月小楼西”,“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等等。从这些只词片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颗忧愤悲伤心灵的跳动。

李煜的词抒发的虽是一位亡国之君的幽愤悲伤,但因为他能用诗意的形象手段将一己的悲哀典型化,使其成为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李煜的词,常常被人们用来抒发个人的不同悲哀。

李煜的词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他把词章这种艺术,从“花间派”的艳丽风格和狭窄题材中突破出来,使之不再仅限于写女性,写相思,而着重抒写自己的心灵和感受,因而拓展了词的社会生活内容。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他的这一开拓,使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