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14935200000060

第60章 刘基——通晓政治军事的文学家

著名散文《卖柑者言》,几乎是每一个具有中等文化的中国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它的作者和那位作者的故事,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太多了。

《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刘基。他是我国古代越派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除了长于诗文之外,还喜兵法,精天文,懂象纬,晓阴阳。凭着这些渊博的学识,他成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所以,民间流传着很多刘基神机妙算的故事。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在世64年。这正是元、明交接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一方面,元代统治者极度腐败和垂死挣扎,另一方面,人民反抗风起云涌。这是一个英雄用武的大时代,也是一个枭雄登台的好时机。当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表演的各路人物,除了元代的统治者外,还有各种反元的队伍,较有规模的就有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刘基一生有57年生活在元蒙时代。这五十多年他都受着腐败透顶的元蒙统治者掣肘,只有8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是,当他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为朱元璋的夺取政权作出贡献后,却在朱元璋“狐死狗烹”的政策之下,断送了自己。

他青年不得志。刘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14岁就进入处州的郡学,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爱读书,具有读书的天分,能“默识无遗”。他读书涉猎广泛,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包。他17岁就拜名儒郑复初学习“濂溪学”(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濂溪学,也就是周敦颐所讲授的理学)、“洛学”(宋代儒学大师程颢、程颐都是洛阳人。后人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洛学研究的也是理学)。23岁就中了进士。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秘书监揭曼硕说他是魏征之流,而且“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匡时救世)器(人才)也”。他的老师、当时的学者郑复初说,“这孩子将来必定光宗耀祖”。

可是,他不见容于元蒙统治者。人所共知,元代统治者加强了民族压迫,把中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等级。南人位列最下。所谓“南人”就是指最后被征服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刘基家居江南,自然是被蒙古最后征服的,所以也就是“南人”。这“南人”的身份,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无论刘基的学识才干多高,也永远受不到重用。元代末年,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深重。所以,尽管刘基少年得志,但仕途不广。尤其是他为官清正,不与豪族妥协,更是不见容于当世。刘基27岁就担任了江西高安县丞,在复审一桩人命冤案的官司中,他推翻原判,得罪了权贵,遭到调离,他愤而弃官。第二年,他又因为与幕府官僚的矛盾而辞职,后来虽然补升了江浙儒学副提举,但又因为他弹劾御史,遭到了御史大夫的重重阻拦,他又愤而辞职了。接二连三的不遂愿,年轻的他,心灵受了很大的打击,他忧愤不已,跑到江苏丹徒和临安隐居了起来,每天纵酒放歌,抒发胸中的郁闷。

其次,他沉浮于人民起义的潮流中。元代末年,统治者的高压和腐败,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方国珍的起事是其中最早的一起。为了镇压方国珍的起义,元朝统治者想到了刘基,于是又起用了他,委派他当了浙江行省元帅府都事,管理元帅府一些日常事务。刘基虽然遭到过排挤,但是,他的用世观念很强,因此当他一旦受到任用,就又忘了过去的一切恩怨,积极地为统治者效力。在得到了新的任用之后,他修筑城防,联络有关力量,坚决主张镇压,而反对招安。在刘基看来,方国珍只是一个海盗。而且方国珍是首乱,因此必须镇压,以儆效尤。他的这个态度,使方国珍大为害怕,于是拼命向他行贿,希求招安。刘基不吃这一套,把方国珍的招安之路堵死了。于是方国珍就高价买通朝廷重臣,使朝廷终于下了招安的诏文,并且反过来说是刘基影响了“天子悯念元元(平民百姓)之至意”,下令解职,并且关押。忠心耿耿的刘基,被关押在自己万分效力的朝廷的监狱中,他气愤之极,多次自杀,幸亏门人劝解阻拦,才没有冤死。但从此,刘基心灰意冷,放浪形骸。

这时方国珍却又利用招安的时机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各地的起义军纷纷起事响应方国珍。元朝统治者又害怕了,于是,又想起了刘基。刘基接受了新任务后,又积极行动起来,对起义者进行血腥的镇压。因镇压有功,浙江行省准备提升他的官职,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提升遭到了朝廷当权者的反对,他们说刘基只做过儒学副提举,只能给他一个总管府判,而这个职位,竟然比原来的职位还低,而且还免去了军权。刘基这才看透了统治者的用心,下定决心,与他们分道扬镳。于是,他辞去了职务,回到了故乡青田。

但是才高智多的刘基,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用武的地方,那就是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在为元代统治者效命处处受挫的情况下,刘基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在权衡了当时各种势力的消长趋势之后,刘基看到,只有朱元璋有雄才大略,有发展前途,他决定投奔朱元璋。于是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他49岁的时候,从老家去到了朱元璋当时所在的应天,揭开了他生活新的一页。

刘基给朱元璋的第一份见面礼是关于时务的十八策。这十八条策略,详细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陈述了灭元兴邦的方略。朱元璋见到这份礼物之后,非常欣赏他的才智,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随时向他请教,探讨要务。刘基也不负所望,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分析才能,帮朱元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明朝。

刘基做了朱元璋的太史令,帮助朱元璋制定《戊申大统历》。说来也有点奇怪,那年太白金星出现在紫微垣。这本是一种天体的自然现象,但是古人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这种现象会引起灾祸,于是,群臣惊慌,害怕会有血光之灾。刘基乘机叫朱元璋下“罪己诏”,向臣民做自我批评。古代认为这样,就可以得到上天的原谅。朱元璋按照刘基的指点做了,众人的心才得到了安定。这一年又遭大旱,人们也认为是上天的谴责,于是刘基建议朱元璋平反冤案。朱元璋照办了。说来也怪,朱元璋刚批示完毕,大雨就倾盆而下了。

刘基建议立法定制,制止滥杀。这就是《大明律》的张本。明史上说,这时,朱元璋做了个梦,梦见一人头上有血,并用土去敷它。朱元璋就想杀一批犯人来应这个梦。刘基说,头上有血,是“众”的意思(“众”的繁体字字头从“血”),用土盖血,是得土的意思。这个梦的意思是得众得土,而且说,这个梦在三天之内就会应验。朱元璋听了他的话,停刑三天。不久,传来了海宁归顺的消息,朱元璋大喜,把囚犯一律释放……

在明代立国之初,刘基在辅佐朱元璋建国的过程中,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此外,他还建议实行军卫法,既节约了开支,又加强了国防。明朝建国之后,刘基担任御史中丞,与朱元璋一起改革了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试方法,取“四书”、“五经”内容命题,受试者必须仿照宋代经籍著文,文章要用排偶,这就为后世的八股取士打下了基础。这一取士标准,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刘基绝顶聪明,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了朱元璋的猜忌之中。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多次请他出相,他多次举荐别人,而自己不愿出任。这一切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加上刘基为人梗直,不见容于人。他疾恶如仇的性格,得罪了权贵,所以,遭到了陷害。那就是当朝宰相胡惟庸构陷刘基欲购置一块有王气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墓地,使朱元璋听了大怒,虢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吓得生了病。后来,胡惟庸又佯装与刘基要好,带着医生前往探病。刘基吃了医生开的药后,忽觉腹中有拳头般大小的块状物。不久,病势转重。朱元璋派人送他回老家。临行前朱元璋又用“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的话来威胁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基回家后三个月就病死了。所以对于他的死,一说是因忧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不过他到死不忘朝廷,给朱元璋留下了遗言,说“为政之道,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后来奸人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后悔不已。知道刘基是吃了奸臣们的蛊了。不过,这也是帝王之言。刘基的冤死,不是也有朱元璋的原因吗?

有些史料记载说,刘基擅长签相之学,所以他料事如神。其实并不见得。刘基擅长神机妙算,只是他了解时事,善于分析形势罢了。在朱元璋的麾下,刘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分析才能,为朱元璋取得天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帮助朱元璋确立除陈(友谅)孤张(士诚)路线。当时,陈友谅有意联合张士诚夹攻朱元璋,朱元璋不知如何是好,问计于刘基。刘基根据自己的分析,认为张士诚龌龊无大志,陈友谅欲望高,野心大,又居上游,对朱元璋威胁大,于是提出翦陈主张,翦除陈友谅,张士诚也就被孤立了。免除了朱元璋左右出击、腹背受压的危险。这是一条高明的路线。朱元璋这样做了,效果很好。

其次,刘基帮助朱元璋树立了新观念。朱元璋信奉弥勒教,对红襟军领袖小明王韩林儿顶礼有加。刘基认为这不利于朱元璋的事业,对朱元璋说,在群雄四起的时候,要成大业的人,就必须摆脱别人的牵制,做到完全独立自主。这使朱元璋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其帝业的成就意义重大。另外在具体的战略战术上,刘基给朱元璋出过一些好主意,如陈友谅攻打龙江的战役,按照刘基的部署,把陈友谅打得大败。刘基还救过朱元璋一命。那是与陈友谅的一次鄱阳湖水战中,陈友谅60万大军攻来,朱元璋亲自督战。在猛烈的战火中,刘基让朱元璋改换了战艇。刚换过来,陈友谅军的弹矢就射过来了,陈友谅大喜过望,以为朱元璋必死无疑。但当硝烟散去,陈友谅见朱元璋仍端坐艇上,惊恐不已,竟被流弹击毙了。

刘基是越派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以诗文突出于当时。诗歌中常有同情农民和揭露封建官吏的作品,如“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畦桑词》)。刘基的散文成就很高,如著名的《卖柑者言》,写杭州卖柑小贩因所卖之柑已“败絮其中”遭人责难时的一段答白,揭露整个封建统治阶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含义极为深刻。

《郁离子》是刘基继承先秦诸子寓言体文学写成的寓言散文集。按刘基的弟子徐一夔说,《郁离子》书名的意蕴是:“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简单来说,“郁离”二字,就是文明的意思。它其实是一部用寓言比喻政治、阐发哲理的作品。全书共18章,195节,其中“卫懿公好禽”、“灵丘之丈人善养蜂”、“狙公之死”等节尤为精彩。今有《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0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