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14935200000067

第67章 徐霞客——中国地理考察第一人进入

16世纪,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讲究实地考察和研究的时代。这样的学风,大概跟比较务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关。适应着这一时代的要求,中国出现了一批走出书斋、深入实际的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知识分子,徐光启、宋星应、李时珍、方以智、徐霞客等就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先驱。这些人物的著作中,文学性更突出的,应该说是徐霞客。他的游记作品,既是优异的科学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徐霞客是中国职业旅行的第一人。他的游记散文《徐霞客游记》也是中国第一部纪游作品。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徐霞客是以旅行和纪游为终身追求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徐霞客游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用现在的话说,他的很多考察和记录在当时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

徐霞客名弘祖,清代刻印《徐霞客游记》时,因避乾隆弘历的讳,改为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更号霞逸。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他的生卒年是两个十四年——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和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在世55年。

徐霞客出身于一个有极强民族意识的官僚地主家庭,曾是江阴的名门望族。他的祖上曾在宋朝做过官,地位很高,名声很响。元朝建立后,他家子孙都“誓不仕元”,所以说他的家庭非常具有民族气节。有这样的家风,又加上性格的刚直耿介,所以他的父亲徐有勉就不再为官,而是“为园自隐,居家治圃”。这样一个家庭,给徐霞客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人品气节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此外,他的父亲不事官务,而喜游览,他经常带着三五家人,游览于苏杭佳境之间。可见,徐霞客喜游名山大川与其父亲有关。他的父亲又性格孤傲,为人耿直,厌恶达官贵人,疾恨封建势力,这就铸就了徐霞客孤高特立的性格。

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位深明大义、富有远见卓识的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徐霞客的父亲在徐霞客18岁时就去世了,有志远游的徐霞客,因担心母亲的孤单,不放心远游。他母亲鼓励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怎么能够叫你成为笼中的鸡、辕下的马,受拘限呢?)这位母亲,对儿子的事业有异常的兴趣。她会充满兴趣地倾听儿子的路途见闻,而且见闻越奇特,她的兴味会越浓。她不仅喜听儿子的这些见闻,而且还亲身参加儿子的荆溪、句曲两地的游览。在旅游时,为了不让儿子为她担心,她以70多岁的高龄,还走在同行人的前面。

当然,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第一人,主要还是靠徐霞客自己的努力。徐霞客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不过,他爱好的不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奇书异志。他小小年纪就“蓄”有“五岳志”——登临名山大川的志向。这种志向可以说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血液之中,是一种追求,一种事业,一种理想。这种动力植根在他的情感深处,因此,当这种志向和他舒适、平静的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不会因为后者而放弃,甚至不会因它动摇。他决不会因为贪恋生活的安逸而停止旅行,更不会在他遇到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时,放弃追求。

徐霞客有很好的读书条件,有异常聪颖的天资,可是,他的科举却不得意。他也曾随俗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由于他的追求爱好和科举考试风马牛不相及,他名落孙山,从此,他也就放弃了仕途,专心致志地去完成他的“五岳志”。

徐霞客的旅行考察活动从22岁开始,直到55岁结束,长达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的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2岁到51岁,第二个阶段是51岁到54岁。两个阶段,时间的相差悬殊,而成绩的差异又很大,后4年的成就占了他全部成就的百分之九十多。那是因为,徐霞客虽然爱好旅行,但他又有所顾及,担心母亲,那是一个“人子”的责任。他奉行着“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当他母亲健在的时候,他一般都不作远游,每次出行的时间也不长,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数月半年就必定回家省视母亲。所以虽然这一阶段时间占去他旅行生涯的五分之四,但是只记录了17篇游记作品。但是当他母亲去世之后,他就毫无牵挂地迈开了双脚,去追求自己人生的理想。所以,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他却完成了旅行生涯的大半行程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游记作品。

徐霞客22岁那年,第一次踏上旅程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他缝制远游冠,以壮行色。他前期的游踪,主要在家乡附近的区域,如太湖的东西洞庭山,山东的泰山,浙江的落迦山、天台山、雁荡山,安徽的白岳、黄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福建的九鲤湖,河南的嵩山,陕西的太华山,湖北的太和山,江苏宜兴的张公、善卷二洞(在这次旅行中还陪母亲游了荆溪、句曲),广东的罗浮山、盘山,山西的五台山、恒山。从这些地名来看,这一时期,他主要游历的是名山。全国的名山,除了四川的峨嵋、湖南的衡山和云南的鸡足山外,几乎都游到了。徐霞客后期4年主要的游览目标是西南,游记也从第二卷写到第十卷。合起来,徐霞客共游历了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徐霞客是一个天生的寻梦人,祖国大地山川使他魂牵梦绕。在对中国东中部的考察过后,他向往着到更遥远的地方。他把第二阶段远行的目标定在大西南。这一出门,历经4年,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到云南,直到他的足疾使他不能行走而被迫结束了行程。这4年的旅行考察,他写了60多万字游记作品中的绝大多数篇章。时代造就了他,他也没有辜负时代的嘱托。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一个不倦的攀登者。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中,他不畏艰难险阻,不怕雨雪风霜。他用双脚丈量着大地山河,他用双眼勘察着地形地貌。他就着山野、木船、旅社摇曳的烛光写下的60万字的游记,其精确和详细的程度,几乎可以用来绘制准确的地图。他勘察的数据,是用里、丈、尺为单位的。而且,叫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很多目测的记录,居然和后世人们用仪器测量的数据相差不多。读他的游记,你常常可以看到“东二里”、“西三里”之类的说法。你也许会因此而感到乏味,其实,这正是他详记细写的表现。

当然,他的游记内容丰富,除了这些实地勘察的详细记载外,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记录,如所到之处的山川景物、风俗人情、朝晖明月、夜雨晨氲等。在艰难的山行之中,他忘不了对路旁杜鹃的欣赏和描绘,在紧张的遇盗之时,他也抓住小小的趣事开点玩笑。无论那种翻山越岭是多么的艰苦,但是在他的字里行间,都没有丝毫的气馁。在整个游记中,看不出他有半点的埋怨,他真像肩负着上天的使命来做这种勘测和考察的使者一样,自觉而乐观地做着艰苦卓绝的工作。

徐霞客的旅游故事很多。丁丑年(公元1637年)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在他二月湘江遇盗之后的两个月左右,他到了一个叫做垫江铺的地方。这一天,他已经翻山越岭走了60里,而且身体又染上了“小恙”,夜里还发了烧。但是,第二天,他仍然“平明即起”,去探访离驻地十里之遥的龙洞。一路的辛苦不必说了,龙洞的奇观涤去了他的一切辛苦,以至于出得洞口,他甚至想喝点酒来庆祝一天的收获。但是,他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当天晚上,他的“病寒未痊”,连晚饭都没有吃。第二天,仍不见好转,于是,他叫仆人给他煎了一大碗姜汤,喝下后,用“重被袭衣覆之”,终于出了一身大汗,身体才觉得轻松一点。于是,他又拄杖出门,去探寻新的景点。但接着的两天,探寻都不顺利,而且被人警告说,有盗贼出入,劝他取消行程。他虽夜感“体不安”,但仍然上路远行。可是这一天,他收获不多,甚至,经过一天的攀爬,晚上连个住宿的地方也找不到,被人拒之门外,经过一番“苦恳”才得以留住。然而从主人那里得知有“宜章八景”的“黄岑滴翠”和“白水流虹”两处胜景之后,第二天,他就跟向导上路了。可是这一路“乱石纵横,路复莫辨”,当千辛万苦地爬到了顶点之后,发现没有路了,只得回到原处。这时,忽听得有大盗二百余人从北边过来,向导也跑了,剩下他和仆人拖着行囊躲在山洞中。经过这样的辛苦和惊吓,游记中竟看不出一丝的气馁,恰恰相反的是,当看到山间盛开的杜鹃时,他心花怒放,在欣赏之余,竟然还书之于纸上,把它们那与别处不同的“鲜丽”、“光彩”、“绝胜”一一载入笔底。

这就是徐霞客旅行生涯的“一斑”,也是徐霞客旅行心境的“一斑”。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旅行探访、勘察祖国山川地理为己任者的博大胸怀。徐霞客的可贵之处,不是他优美的纪游文字,也不完全是他的涉江河、穷五岳的山川之志,而是那种似承之天令的使命感。有了这种神圣的精神需要,他才能在艰辛的攀登中不畏艰险而登到光辉的顶点。就是这样,他翻山越岭,风雨兼程,寻幽探胜,穷奇极险。

在他的旅途中,雨雪霜雾是经常碰到的,误走道路也是常事,三病两痛在所难免,这一切大概都不如途中遇盗和断粮更叫人焦心。

徐霞客在西南之旅中,就经历过三次遇盗和四次断粮的险境。丁丑(1637年)年二月十一日,一个冬寒未尽的傍晚,他的行舟停泊在湘水的某一岸边,邻近还有几只停船。晚上定更时分,同行的僧人静闻上岸小解,听得有一个少年哭泣。他劝说几句就回船了。却不想等他回船之后不久,一群强盗就喊杀了进来。一时间,刀光剑影,喊声震天。这时,徐霞客还没有入睡,意识到是盗贼来了,不过他没有慌乱。他赶紧从床板下取出他们的游资,准备从船尾跳到邻近的船上去,但这时,船尾已被贼人把守了,这样,他就拼命地掀起船篷,把装游资的盒子投进水中,然后回到睡觉的地方,披上一件衣服。而他同行的人都光着身子,拥到一处。贼人在船上乱砍乱戳,后来,船被弄翻了,他们一起落入水中。寒冷的江水直灌他们的口鼻。不过等他们惊魂稍定之后,发现江水仅及腰身,他们便都立在江中,幸免于难。

逃离虎口的他们,悄悄地从水中逃到别的船上。邻船的客人救起了他们。徐霞客想去打捞丢在水中的游资,但身无寸丝,如何行动?

在众旅伴的帮助下,他们这一行人才得以登岸寻找丢失的人和物。徐霞客把这一番情景作了生动的记录,让我们得以知晓当时的情景。

己卯(1639年)年正月十一日,徐霞客突“觉左足拇指不良”,以为是“皮鞋所窘”,谁知竟成了一种病患。这种病患使他停留在丽江之畔,不能上到鸡足山上。云南丽江守木公留徐霞客撰写丽江志,并教导他的公子。徐霞客在丽江逗留了3个月,完成了志书的编写。但此时,他已行动困难了。丽江守木公派人护送他回家。经过长时间的周折,他才回到家中,但半年之后,他便辞世了。

徐霞客30多年的游历为中国的地理考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经过实地勘察,定了过去很多悖谬的地理结论。他准确地阐明了地下水压力的原理,记录和分析了火山遗迹和硫磺矿藏的景观。特别是他早于西方300多年进行的岩洞考察,给这种地貌的研究留下了大量详实精确的资料。有趣的是,在地理勘察的同时,他还订正了一些传说的谬误。在他的旅行途中,有一个名叫漱玉泉的地方,相传那泉水闻钟鼓声而跃。徐霞客勘察的结果,发现不是泉水应钟鼓而跃,而是僧人待泉跃时敲钟鼓。徐霞客的旅行和他的游记,对于我国的文学和科考,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