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四大权力中心,或者说是文明,当然,这不仅指文明,更主要是指权力中心,即能够引领周边民族或国家的权威中心。
在亚洲尽管存在四个权力中心,但唯有中华文明这个权力中心两千年来一直是稳定存在的,并且,可以说形成了这样一个历史原则,即如果想要控制亚洲东部,只有在征服了中国之后才能成为东亚的主人。
另外,除中华文明外还有其他三大文明—权力中心,但实际上这三大文明权力中心一直是飘忽不定的。草原文明的权力中心千百年来几乎就没有稳定过,即使在蒙古人建立起几大公国之后,这个帝国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分裂状态,并没有统一在一个权力中心之下,无论是皇权的垂直体系、财税的收取与分配,或者军队的控制等,几乎都可以说它的权力中心也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历史上那种集权、稳定、有序、统一的高级状态。只能说此时的游牧民族军事力量远远超越了其他文明的军事承受能力,而导致其他文明权力衰退;伊斯兰文明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就没有统一过——即使是在阿黑门尼德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大帝国时期,阿拉伯世界也一直没有完全统一在一个权力中心之下。相对中国文明而言,那种统一的权威太短暂了;印度文明在其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多次为其他文明所替代的文明,如古印度时期,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直接导致了古印度文明的失落,之后伊斯兰教势力与印度教势力交替控制恒河流域,然后蒙古人、英国人都曾经入主印度半岛,几乎每一次入侵都导致印度这个权力中心的更迭、文化衰退或变异。其本土文明仅在宗教和经济方面保有悠久的优势,而权力则经常丢失,与之相比,中国这个文明体系尽管也丧失过权力,但仅此而已,其文化、社会制度、信仰和经济权利甚至官吏一直都掌握在传统的汉族手中,并且往往是同化了那些征服者,进而轻而易举地重新恢复对权力的控制,甚至其驾驭的领土也往往包括了曾经是统治者的家园。
这就是亚洲传统四大权力中心的状态。未来的50年是一个决定亚洲命运的时代,谁将成为负责任的亚洲大国?谁将有能力维护整个亚洲的利益?亚洲传统的四大权力—文明中心在最近的几百年中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游牧文明曾经一直是欧亚大陆北部和中部的主要力量,也曾经一直是其他文明的直接威胁,这种威胁在蒙古帝国时期达到顶峰,但这之后就开始逐渐消退。东方的清帝国的建立,实际上有非常大的历史偶然性,那是因为李自成等众多的农民起义已经将庞大的明帝国击败,这个帝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清军进军中原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组织能力、没有多少可用的军队,已经大势已去的帝国,加上吴三桂的前导力量,清兵并没有花费多少力量就获得了这个帝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乘虚而入。其实那时清兵的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征服庞大的明帝国,这点仅从吴三桂的反叛就可以看出,那时清帝国已经建立30年,拥有动员全帝国的能力,但吴三桂的反叛很快就使这个帝国丢失半壁江山,可见即使大清已经拥有整个帝国,其军事能力依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有对西北葛尔丹、对台湾的用兵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个帝国已经远远不能与蒙古帝国时期游牧民族强大的军事征服能力相提并论。
游牧文明在欧亚大陆其它地方也迅速消退。帖木儿帝国的后裔后来在印度也建立了莫卧儿王朝,但显然此时已经不能算是游牧民族模式的帝国了,这些游牧民族的后裔成功成为印度帝国的核心,并成为他们最高的统治者,但他们没有带来任何文明改变,只是夺取了王位,并且仅此而已。
到了今天,游牧文明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永远不可能再出现新的游牧帝国了——整个欧亚大陆都受到全球化强烈冲击,这种冲击已经让所有游牧文明可以依赖的发源地不复存在。
相比之下,伊斯兰文明不像游牧文明那样脆弱。相反,无论历史上还是现代,伊斯兰文明都很庞大,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几乎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有清真寺。信奉伊斯兰的国家也是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中亚、东南亚、非洲都有很多伊斯兰教国家。但尽管如此,遍观伊斯兰教国家,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伊斯兰世界中充当领袖,伊斯兰教国家也没有一个能与欧洲或美国相抗衡的经济中心,甚至连一个具有这样潜力的国家都难得一见,整个伊斯兰世界很难统一自己的力量。
显然,伊斯兰世界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具有充当世界权力中心的能力。
作为亚洲另一个庞然大物——印度,自1948年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以来,印度的力量正在逐渐增强,尽管原来庞大的印度帝国已经被英国人肢解为三个板块了,但印度显然还是一块主体,它重新成为亚洲大国的潜力并没有丧失。
但也正是由于大英帝国对印度200年的直接统治,导致印度文明明显变异。这和正常国家自然而然地接受全球化不同,这是一种强奸式的文明变异。印度现在在官方语言上已经采用英语,语言显然是文明的主要支柱之一;印度现在的国家体制和许多风俗习惯上都已经明显英国化;印度的上流社会和政治精英大多喜欢接受英国教育,许多人向往英国的生活方式。还有许多英国人的风俗爱好已经成了印度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流行于印度上层社会的饮茶文化、英国式的饮食习惯、礼节、板球运动等。这些都在改变着印度,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印度文明显然已经失色,在未来恐怕很难再有超越西方文明的能力了。
印度可能会再次崛起,但这很难说是一种区别于西方的新文明崛起,而更像是一个西方文明主导上层社会,印度本土文明流淌在底层社会的鸡尾酒文明,这样的文明恐怕也很难指望它能为世界带来什么新的启示。
东亚的另一个文明中心——中国——是世界唯一没有被同化的殖民地,不但如此,西方众多的殖民者其实一直未能完全征服中国,只是在东南和东北及周边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不像印度那样统治权直接由英国人掌管。严格地说,中国并不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尽管那一时期,中国很虚弱,不得不忍受殖民者的强大压力,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核心权力一直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从来没有失落过。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明尽管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中国人自始至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明,相反,这种文明再次像它在历史上曾几次上演的那样,聪明地把外界的各种文明有效地转化、吸收到本国文明中,这在文明交流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融合方式,它的结果是本国文明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