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14936900000050

第50章 引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他是欧阳修以后北宋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著称,世称“三苏”。

纵观整个苏轼研究现状,可以看出,1978年以前对苏轼文学的研究比较缓慢。1920-1978年近半个世纪,研究苏轼的文章总共约160篇,主要集中在苏轼诗词的渊源、流派、风格、作品的艺术性及影响等方面。其中,“文化大革命”当中,苏轼及其作品遭到不公正的批评,苏轼被斥为保守派、投降派、两面派。苏轼研究的繁荣以1980年9月份在苏轼故里四川眉山举行的第一届苏轼学术讨论会为开端。会上新成立了苏轼研究学会,编辑出版了《苏轼研究集刊》、《苏轼研究资料丛书》,有力地推动了苏轼研究向纵深发展。仅仅1979年至1990年短短十几年间,发表研究苏轼的有关论文约为1920-1978年的三倍。同时,有关苏轼研究的专著、作品集选注、评传大量出版。如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刘乃昌的《苏轼选集》,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水照的《苏轼》等。近年来,研究者对苏轼的研究开始借鉴西方文艺学理论、美学、心理学理论,对苏轼的心态、人格力量、文化性格及审美意义进行全面探索。苏轼思想中儒、释、道融合的人生观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苏轼诗、词、文、赋各方面研究互相融合,不再只把苏轼作为文学家或政治家来研究,涉及了苏轼的改革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学术思想以及苏轼与药学、苏轼与烹调、苏轼与旅游、苏轼与民俗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形成了苏轼研究的开放性格局。下面,笔者就苏轼的思想、词、诗、文赋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