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4939300000011

第11章 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秦始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堪称功不可没,然而因为“焚书坑儒”以及残暴统治,又将自己一手创立的秦国陷入了瓦解的边缘,他的一生如同拿破仑大帝一样威风赫赫,却又令人哀婉痛惜。所以,千百年来他几乎是史界和其他知识学界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

历史追踪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秦王朝创建者。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以远交近攻策略,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灭韩始,至公元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自称始皇帝,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销毁民间兵器、焚书坑儒。发动数10万人修长城、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后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

解读真相

我们为什么说秦始皇也是值得肯定的呢?

1.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是秦始皇的首功一件。

2.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并且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大胆创新。

首先,他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以“皇帝”取代“王”,并为以后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所沿用。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定为“制”,下达的文书称“诏”,皇帝的印鉴称“玺”。从此,秦始皇独掌了全国的军政财文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其次,实行三公九卿制。

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有左右两相,为百官之首,总揽政务;太尉掌管军队;御史大夫掌图书秘籍,监察中宫。三公之下设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典属国、少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将作少府、主爵中尉等多位上卿,分管各行政务,他们与三公组成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之官,全由皇帝任免调动,不世袭。

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对六国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下令废除由来已久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个郡,后来又增至40多个郡。郡是秦代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建制,其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县,县万户以上置县令,不满万户置县长。县下设乡,乡有啬夫、三老和游徼。乡又由里组成,里有里正。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大大地巩固了秦王朝的统治。

3.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

(2)继续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

(3)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4)修驰道、直道,巡行各地。

(5)焚书坑儒。

第四,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地区。

(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通西南夷。

在一个政权的管理之下,生活着各族人民,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这不论在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极为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无论秦始皇曾经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但作为第一个将中国统一起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毛泽东主席也给其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因为这个千古帝王让百姓可以少受一些战乱之苦,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