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14941300000140

第140章 炒毛麸

吉成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的乡间农家,每年在新米收获后,都会约定俗成般地用收获的粮食制作时新的点心和吃食,不但自家享用,而且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其中有一种叫“炒毛麸”的吃食,至今我还念念不忘。

“炒毛麸”,这是我们本地的俗称,其实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炒米粉。这种用刚收获的新米制作的炒毛麸是当年的一种乡间美食,这种美食在磨制时发散出的浓郁香味,常引得闻香而来的孩童们围聚在人力旋转的石磨周围。在我们家磨炒毛麸时,我常常迫不及待地抢着在石磨旋转的间隙,用手指一次次去石磨的沟槽中,撮些炒毛麸往口里送。转瞬间,我成了“大花脸”,忍俊不禁的祖母和母亲常停下手中的活,去拿几个铅碗及汤匙,分装些许炒毛麸给我们解馋。

炒毛麸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烦琐。为使米粉蓬松,无论是在早稻收获后采用籼米制作的炒毛麸,还是在晚稻收获后采用粳米(有的人家还掺入了桂花糯米)制作的炒毛麸,在制作前均应将米粒淘洗后水浸几小时“发水”,然后沥水摊晾,使米粒稍“收水”,才可入架在土灶上的热镬内翻炒。将米粒炒熟至白中泛黄并透香时,迅即将尚在高温中的炒米,用清洗洁净并晾干的竹畚斗收贮,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黄糖,上下翻捣拌和,使米粒均匀地沾染上糖水,再将炒熟的芝麻和黄豆及烘焙或翻炒过的能发散出香味的陈皮、三奈(沙姜,一种根茎状的香料,食药两用)等辅料匀入炒米中。待炒米冷却至常温后,经过石磨磨制,就成为黄莹色中泛显出灰黑色的粉末状食品——炒毛麸。

制作好的炒毛麸,一般都会用提桶或饼干箱子(铁皮制作的圆或方的盛器)盛装了,趁着新鲜去送亲友。新磨的炒毛麸的香美,足足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引诱着我与之形影相伴,既是解馋的美味零食,又是玩耍过程中,小肚皮“咕咕”叫时消饥的吃食。母亲为方便我携带,特地用白色的土布制作了一只成人手掌般大的袋子,袋口缝裹了一圈能松张和收束的带子,两端露头,在袋中盛入了一半容积的炒毛麸,一根手指头粗细,比口袋约长一厘米的中空竹管插入其中,然后将袋口带束紧箍住竹管,带子的两端结扣。炒毛麸袋可放入衣裤口袋随身携带,需吃时拿出来,嘴含着竹管吸几口。

现今,家里已多年不制作炒毛麸了,童年的炒毛麸已离我远去,但它的美味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2011年6月20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