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14941300000211

第211章 砻谷舂米

周太福

在轧米机普及之前,脱谷壳取米的方法一是畜力碾谷,二是人工砻谷。农谚说:发风落雨,砻谷舂米。平时农事繁忙,碰上坏天气下不了田,那么砻谷舂米正当时。

砻谷的工具叫“砻”,《玉篇》云:“磨谷为砻。”砻虽为石字部,但在宁波地区却是由巨木截取制作而成。砻的形状如石磨,但比石磨大得多,直径达50厘米以上,上翕厚25厘米,下翕厚15厘米以上。操作原理亦同推磨,只是砻的丁字形“磨担”特别短小,这是为了便于操作者边推砻边添谷。因为砻谷是由一名壮劳力独自完成的。

把稻谷加工成可以煮饭的米,砻谷只是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用四脚风箱把砻出来的米糠混合物手摇分离。扇出来的糠叫砻糠,也叫大瓣砻糠,这是纯粹的谷壳,无营养价值,农妇们将它用来做火缸的“生头”,充作燃料。扇净的稻米不能直接煮饭,首先,由于砻的压力小,砻出来的米粒透明而坚韧的外表皮并未磨损,所煮成的饭,吸水少,未能充分膨胀,出饭率低,口味差,难消化。其次,砻出来的米中还有百分之五以上的谷粒尚未脱壳。所以必须进入第三道工序:舂米。

舂米有舂米的专用设备,由碓梁、碓石、骑马石、捣臼等部件所构成。捣臼上口的直径达60厘米,大半埋入地下,口朝前呈斜面安装。舂米的设备很科学,利用杠杆原理,一人站立在杠杆的支点——高高的骑马石上,左右各有扶手,当他的脚踏在碓梁后段时,由于人的重力作用使得碓梁尾端下沉,而嵌着碓石的碓梁前端则高高举起;当他的脚步回到支点时,碓梁尾部因失重而上翘,碓石也就随之重重落在捣臼中,盛在捣臼中的稻米就在碓石的舂击中逐步磨损它的表皮,使之变成可以煮饭的米。舂米需要两人配合:一人踏碓梁,一人坐在捣臼前用竹铲不时翻动稻米。舂过的米还需再次上风箱把米与糠分离开来,这就是第四道工序。这时扇出来的糠中还有粗糠,需用板筛筛过,筛下来的叫细糠,也叫“舂米衣”,其成分中米粒表皮的细末比例很大,如果按现今营养学家的说法,这种细糠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不过百姓一般不食用,多用来喂鸡,只是碰上饥荒时,把细糠经水磨之后,做成糠饼在镬里塌(借音)熟,特别香酥,实在是度荒的好食品。经风箱扇净的米还不能用来煮饭,因为米中还有很多半脱壳或未脱壳的谷粒,这就需要进入第五道工序——筛米。

筛米的工具叫米筛,很精密,能将米粒筛下而把谷粒留在面上。经这五道工序筛下来的米才可以用来淘洗煮饭。但这还没有完,因为筛的面上还有谷粒和漏不下去的特别肥壮的米粒,怎么办?一般是农妇们以娴熟的特技动转米筛,巧手使得谷粒们乖乖地集中在一边,那最后剩下不多的谷和米就用手工一粒一粒地拣出来,或者把它们统统盛在容器里等待下次砻谷时掺入。

(2013年1月16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