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14941300000212

第212章 年终分配

黄梦燕

集体生产年代,人民公社的年终分配是件大事。生产队的钱物该收的收了,该支的支了,社员们由农忙转入农闲,翘首企盼着年终分配每户能多分一点。此时,生产队的会计忙碌起来,日夜伏在办公桌上,要把每家每户的工账及已支领的实物都算清爽,一旦队里把分配方案定下来就能编造分户表册了。当时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

集体生产靠种粮,社员分配记工账。秋收冬种一落场,会计算盘的笃响。社员会议闹嚷嚷,干部群众细商量。去年工值六角二,今年七角八角马蹄响。一家一户收入涨,社员心头喜洋洋。

这首顺口溜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生产力低下和农民收入低迷的客观情况。那时节,年终分配确是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更关系到明年社员生产的积极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柴桥信用社工作时,常参与年终分配这项重要工作。往往在晚稻收割之前,区(如原郭巨区、柴桥区等小区)、公社、大队及商粮财银干部都要带着铺盖去参加县委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明确今冬明春的工作任务和年终分配政策。回来后,各公社都得由书记或副书记带队去搞一个大队的分配试点。然后把试点的经验在全公社推广。粮食专管员和信用社主任都得参与这项工作。我常跟着公社干部一起进村蹲点,有时到洪岙村,有时去沙溪村,一搞就得五六天。带队的负责人首先向社员进行一次思想教育,说明农村形势一派大好,前途光明,大家要鼓起信心搞好生产。之后,我们和大队干部一起到田间踏畈估产,根据晚稻长势,估好平均亩产量,再按照分配政策,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所谓三者关系,首先要完成国家粮食统购统销任务,同时根据丰产情况再出售部分超产粮食;然后归还好银行和信用社的生产队集体贷款;集体部分,得留起队里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照顾好烈军属及困难户、五保户;全队总收入减去以上这一切,按全队全年总工分,算出每一个工值。社员分户表册在此基础上进行编造。粮食按人口定粮计算,钱币按工账多少分配。这里每户得扣除一定比例的义务工及夏收时和平时已领去的钱粮物,最后得出该户年终结算尚可分配的钱粮数额。

当时的农村,由于是单一的农业经济,没有很好开展多种经营,所以生产队的收入少,分配工值都很低,每工一般都在一元以下,低的甚至只有四五角一工,一元以上很不错了。劳力多吃口少的人家收入好一些,最要命的是劳力少吃口多的人家往往超支倒挂,得自己掏钱付给队里。如果没有钱,只好少支口粮,超支部分则要拖到下年分配时扣除。他们还不出个人贷款,也缴不起孩子学费,到第二年春夏之际口粮发生困难时只能再向信用社贷款,这样旧账未清新债又借,真是雪上加霜,久而久之成了农村困难户。有些生产队虽造好了年终分配方案,但由于队里没有钱,只分了一摊账,要等队里有钱时才能兑现。

当然经济收入好的队也有一部分,他们除了发展农业经济,还积极发展林特生产和队办企业,这样队里广开财路,社员分配起来工值就高,收入就多。像这种队一般只占农村的10%——15%。大多数生产队都是收入不高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席卷神州大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有了蓬勃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穷困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从前那种生产队年终分配的情景已经成为了一种记忆。

(2013年1月16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