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
14941900000136

第136章 展开生命历程——赵福海访谈录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著名评论家,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顾建新,在其著作《微型小说学》中告诫微型小说家们:“要把微型小说写作看成写诗,写绝句,运用诗的语言,才能写出生活的真美,才能把极普通的极常见的生活场景,绘成云蒸霞蔚,令人神往的境界。”你的小说《那月亮那星星》,用艺术实践诠释了顾教授的主张。请谈一下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

赵福海(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下简称赵):感谢陈老师对我的关爱!给我提供一次共同学习小小说创作探讨的机会。

虽然我从1982年就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但我们这里是深山区,交通闭塞,文化闭塞(直到90年代后,才逐渐好了起来),加之自己又是贫穷家庭中的孩子,那个时候,我能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课本上的文学作品。能接触到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导师,也就是课本上讲的那些和语文教师传授的那一点点。我的写作真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数十年来一直是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一股脑儿,什么都写,结果那也没有真正闯出一条路。真正搞小小说创作,只是近两三年的事儿。本县作家协会选我为作协副主席兼小说学会会长,才硬着头皮,尽量“专”了起来——搞小说创作。2009年,我成为“小小说作家网——小小说论坛”版主之后,创作小小说和小小说评论文章才逐渐多了起来。

我赞同顾教授的主张,但我又认为小小说是轻微型艺术、轻微型武器。既然是轻微型艺术,就应该承认它的多样化存在。顾教授的主张只能是小小说的一个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小小说创作风格的一个方面。我创作了有十多篇这样的小小说,其中《那月亮那星星》就是这一类别。

陈:在写作中,你最难驾驭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

赵:最难驾驭的应该是,小小说创作中的从艺术表达到思想底蕴的创新了。当今,可以说是小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各种小小说创作的表现形式、表现视角、表现思想,无不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因此想真正走出一篇小小说的创作新路,非常艰难。可要想让众多报刊杂志的编辑和时髦眼高的读者,承认你的作品,你又视乎必须走这条路。也许这就是写作者最无奈的困惑吧。

陈:湖北作协文艺理论室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江岳在《迎合市场人为炒作精品需要时空检验》(原载《人民日报》)一文中写道:“每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将在空间和时间中展开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们有的活得精彩活成个精品、有的活得平庸活成个废品。这其中的判断尺度离不开空间效应与时间验证这两个方面。”

作品发表后走红、引起轰动、有市场、被翻译并获奖,获得广泛传播等等,这些都属于空间效应。有空间效应的作品很容易被人们指认为“精品”。作品的空间效应该是衡量精品的一个尺度。对文艺精品的判断,时间验证较之空间效应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当下某些人的创作倾向是: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的实惠,难耐寂寞,对空间效应的追求远大于对时间验证的关注,因而作品中从生活到艺术都缺乏“将来时态”和“未来意识”。“风物长宜放眼量”。是金子总会发光,精品不会被埋没,时间验证最终会将一切拉入正轨。“文艺精品应该在‘现在进行时’中面向新生活的成长中的新人和新审美因素倾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认为当下微型小说有无精品?

赵:疾风识劲草,路遥知马力。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当下有微型小说精品,可是确实很少。

1983年我在本村咸池学校教书的时候,从我订阅的一份《文学报》上看到一首小诗,名叫《笔·蚕》,诗的内容是:“笔尖在白纸上沙沙作响/一如蚕儿在桑叶上轻轻咏唱/蚕儿能使桑叶化为银丝/我的笔呀/莫要辜负了雪白的纸张”。当时,我读了这首诗,非常激动,也写了一首诗,名叫《笔》,诗的内容是:“有的笔/把世界绘制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力量和希望///有的笔/把世界绘制的萧洒凄凉/给人们带来了消极、悲观和绝望///有的笔/用辩证的观点/象针/把一盏盏油灯拨亮//有的笔/用静止的观点/象水/把一堆堆篝火吞光///同是人们造出的笔哟/却给人们带来的是/那么不一样”。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认为文学作品既是要给人们一种艺术享受,又是一种净化和感染读者思想变化的武器。而小小说就是一种轻微型艺术、轻微型武器,在人们阅读小小说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一种艺术美,同时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种美得净化、美得改造。尽管某些小小说在空间效应上赢得了“精品”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哪些是真善美小小说?哪些是假恶丑小小说?人们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真正闪射着思想灿烂光芒照亮历史长河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精品。因此,我在我的许多文学评论文章中,在肯定艺术性的重要性的同时,都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陈:湖北作家刘醒龙说过:“在任何时代,文学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奇迹。”你如何创造文学奇迹?

赵:哈哈,我仍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坚信,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入手,最熟悉的人和事入手,最熟练的自身本领入手,抓住一个“勤”字(勤奋写作),做到一个“静”字(耐得住寂寞和诱惑),牢记一个“活”字(灵活运用创作技巧),盯紧一个“新”字(从表现形式、表现视角、表现思想上不断创新),赋予作品高尚净美的灵魂,引导人们笑迎生活、笑看人生路,这样去创作的人们,终究能创造出文学奇迹。我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还有《聊斋志异》等,不就是一种文学奇迹吗?我愚钝,可能这一辈子也创造不出文学奇迹,但我会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