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
14941900000143

第143章 心灵的记忆——澳门许世儒论

许世儒,男,1984年8月30日出生缅甸。1997年3月被中国作家学会鲁迅文学院录为首届少年作家班学员,1998/1999年获中国作家学会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的优秀学员奖。2003年于珠海二中高中毕业,同年6月回澳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机械系,2007年6月本科毕本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年7月硕士毕业。曾在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舟山日报、阿城报、蒲公英报、《中国少年作家》、《三边文学》、澳门《湖畔》等发表过作品。曾任清华大学学生跆拳道协会会长,现任广东台山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澳门台山同乡会理事等。

许世儒微型小说数量虽不多,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有二点:

一、细节描写比较生动。“阿川刚站起来,肉球冷不防用装花生碟子敲阿川左边脑袋。阿川没想过有人会出手打自己,在被碟子敲的同时右手本能地拿起桌上的玻璃烟灰缸反击,对着肉球的头猛击,那肉球没想到阿川敢还手,抱着头狼狈地逃出了店门,有血从头上流下,被他一抹,满脸是血。所有的人吓呆了,阿川成了焦点,……最后一伙人被带到公安局……”这是《佛都有火》中的精彩片段。肉球之所以被打败,乃因为他遭到了突然反击,这既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也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同时,又在他和读者的意料之中。所谓狗急跳墙,是也。一个细节,写活了两个人物,细节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这印证了一个观点:“细节决定成败!”昨天倩儿从Z市打来电话,说她和殷殷要过来澳门玩,而殷殷居然要我带她到赌场。此时她叼起一支香烟,很纯熟地一个转手点了火,又“啪”地一声合上了火机,令我吃惊。殷殷是我小学的同学,一个调皮的小女孩,成绩很好。初中之后我转校失去联络。再见面时已是大学的第一年。倩儿做了个驱烟的动作后,我为眼前的一切感到疑惑:“她今天怎么回事……”《岔路口》通过转手点火和驱烟两个细节,给读者至少传达两个信息:一是殷殷是一个抽烟高手,二是殷殷一定遭遇到了人生某些方面的重大挫折。“她拿着手机,脸上露出了迟疑的表情,她走到列车门口处,迅速拨下了一个号码:喂,是我。”她把声音压得很低,“我老公今晩不加班了……嗯,我不过去了……知道了,好好照顾自己。”她的声音中带着委屈,聆听着电话另一端的声音,最后带着不舍地说了声:嗯,……我也爱你……“最终挂上了电话。列车继续往前开去,她轻轻地叹了一声。”《她的爱》中她这个低声电话与前面的高声电话,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个细节,就把脚踏两只船的她的尴尬处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若有所思。

二、人物心理描写比较细腻感人。阿祥嫂,一个年过六十的老婆婆,个子不高,此时正拖着蹒跚的脚步在阴暗的客厅里来回走着,一时间她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下一刻自己该做些什么。她坐在藤木椅上,拿起话筒,拨了一串熟悉的号码。话筒另一方传来的是等待接听的声音,第七声……第八声……电话最终因为无人接听而自动断线。阿祥嫂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钟,时间刚刚走到八点的位置。如果是上夜班的话,现在也差不多回来了,要不就是妹妹贪睡而故意不接电话。阿祥嫂这样想。《阿祥嫂》中通过数电话等待接听的声音,将阿祥嫂此时此刻迫不急待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实,阿祥嫂打电话并无急事,而只是儿子熬夜了还在睡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这个细节也把无所事事的阿祥嫂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了。女儿也大了,因为工作,搬到外面出去住了,好在女儿经常跑各种业务,工作很好,阿祥嫂也很高兴。“铃铃铃……”急促的电话声,阿祥嫂马上拿起了电话,她怕电话铃声吵醒儿子,“喂?”“妈?你刚才打我电话找我?”是女儿的声音。“哦……家里冰箱没东西了,我还没吃早餐……”阿祥嫂说。“这么快又没东西了?哥为什么不去买一些食物?”女儿问道“你哥工作忙,女儿啊……要不你搬回来和妈妈住吧?”阿祥嫂说。“妈,我搬回去睡哪里?和你挤一张床吗?还是睡客厅?况且我的工作没日没夜的,住那边多不方便!”女儿埋怨道。阿祥嫂没有说话,她没想到这些问题。“妈,我等一会还要去见一个客户,我迟点骑电单车买些东西回来给你,先不说了。”女儿挂了电话,阿祥嫂放下了电话。要是女儿眞的能搬回来住就好了,那样就有人可以照顾自己了。阿祥嫂想。这段对话,将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既恨女儿克夫,又盼女儿回家的阿祥嫂矛盾复杂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