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
14941900000184

第184章 自然而然地流露——山西郭震海论

郭震海,男,1978年出生于山西壶关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篇小说《留守女人》、《两个中国士兵》、《背你到天堂》等多部,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芒种》、《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杂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报刊,作品被《作家文摘报》、《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多种报刊转载。出版有随笔集《风吹草动》,小小说集《飞翔的纸蝴蝶》。作品分别收录《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等40多种选本,有多篇作品入选学生教材。现供职于媒体。

郭震海的微型小说特点有二:

一、人物血肉丰满,真实感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飞翔的纸蝴蝶》中的欧阳嫂,剪得一手纸蝴蝶。欧阳嫂家的窗花总是清一色的蝴蝶花,贴在窗玻璃上,每一只蝴蝶都仿佛在草丛中翩翩起舞。来求欧阳嫂剪蝴蝶的人络绎不绝,热情的欧阳嫂来者不拒,只要来者拿够了纸,欧阳嫂有的是时间。有一天,一位民俗爱好者将欧阳嫂的蝴蝶剪纸带到了一次全国性的民间艺术展上,一举夺得大奖,欧阳嫂和她的蝴蝶剪纸一夜成名。出名后的欧阳嫂变得很忙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爱好者纷纷找上门来请她剪纸,而且每一次都会付上数额不等的酬劳,刚开始欧阳嫂不好意思收,后来就来者不拒,并明码标价:每幅300块。从此,找他的乡亲没有了。短暂的红火之后,外面拿钱让欧阳嫂剪纸的民俗爱好者也没有了,似乎把她遗忘,欧阳嫂家的小院开始变得冷清了。是一个患有白血病的五岁小男孩,用他的一颗童心与爱心感化了欧阳嫂。欧阳嫂流泪了。她回到家后一口气剪了无数个蝴蝶,一根火柴美丽的蝴蝶化作一缕轻烟,他希望小男孩能收到她的蝴蝶。又是一年春节到了,欧阳嫂很早就在院子里摆起桌子剪蝴蝶。那一年黄河滩村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红红的蝴蝶,除夕夜灯亮了,下雪了。洁白的雪花映衬着红红的蝴蝶窗花,整个村庄都在飞翔。《飞翔的纸蝴蝶》讴歌了人性与人情之美,赞美了人性的伟大与善良,让我们感动不已。

《“灶王”的绝活儿》塑造了一位手艺精湛工于心计的民间老艺人。同样是盘灶,梁憨儿出道要比李三早,手工也比李三精巧,他砌成后的灶,表面平整得能吸住钢板儿。关键是他在套火儿这个程序上永远比不过李三,他套出的火儿,不出三日总从火肚子里开始裂缝,不聚火不用说,一旦烟囱不通了,烟就顺着砖缝往外散,遇到这样的情况,农户还得去求李三。李三酒照喝,就是不传授秘诀。即使喝醉了,也是滴水不露。一直到他们都老了,李三才讲出了藏在心里几十年的秘密:“呵!我说憨儿老弟啊,你可真是憨啊,其实论盘灶你的手艺要比我好啊,你输就输在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上!我今天就告诉你吧,省得你狗日的带着个问题进到棺材里,套火儿要想不开缝儿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筛细的煤灰配点红土做泥,套起的火肚子是越烧越结实,永远都不会开缝儿!”一语道破天机,梁憨儿却悔之晚矣。李三的最后自述,使一个老谋深算的艺人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小说因细节感人,以细节取胜,让读者从细节中领略生活中感人的真善美。

《杏花的爱情》有二处细节很精彩。其一,杏花18岁那年,前来杏花家提亲的人家户络绎不绝,杏花爹发话,谁要娶我家闺女,首先要拿个金戒指来见,因为当爹的总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有钱的家户,将来不受苦。在当时那个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整个黄河滩村能买得起金戒指的家户几乎没有,最后出人意料的是,德谷老汉家的小儿子冬生拿着一枚金光闪闪的戒指到了杏花家,杏花爹大话已经说出去了,无法反悔,只好看着冬生将戒指戴在自己女儿杏花的手上,收下戒指的杏花羞成了一朵杏花。杏花在她弥留之际,冬生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孩他娘,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会怪我吧!杏花吃力地摇摇头。冬生说,孩他娘,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秘密,就是你手上戴的那枚金戒指,其实它是假的。当时我为了娶你,就悄悄的找了一块铜圆,到城里请一个首饰匠打造了一枚铜戒指,为了不让你爹看出来,就让首饰匠做了镀金加工。就因为这枚戒指我总感觉一生都对不住你啊,是我欺骗了你!是我不好!冬生说着滚下了热泪。杏花听了后,眼里含着泪轻轻地笑了说,老头子,你啥也别说了,其实俺早就知道了。其二,冬生哭着去帮杏花摘手上的铜戒指换新的金戒指,然而怎么努力都摘不下来,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枚铜做的戒指从没有离开过杏花的手,由于指头由细变粗,戒指已经成为杏花身体上的一部分。“戒指已经成为杏花身体上的一部分”,这句话堪称小说的文眼。一句话既写活了二个人,又概括了小说的全部思想内涵,令人拍案叫好。

火盆里的火苗跳跃着,简陋的小屋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很温馨。他拿到信后往怀里一揣,拔腿就准备往外跑。“站住!”首长喊道。他听到首长的喊声后停下了脚步:“首长,还有什么吩咐?”首长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又捏了捏他的衣服说:“小鬼,穿这样单薄,一定很冷吧!”说着就把自己身上的黄呢军大衣脱下来披到了他的身上。他很紧张:“不,不,不,我年轻,不怕冷,大衣还是首长穿的好!”他边说边紧张地往下脱,首长双手按住他的肩头很慈祥地说:“小鬼,夜里行路,又下着大雪,冷得很哩,还是穿上吧!”看着首长真诚的目光,他最终还是穿上了大衣……他找出了那件珍藏了40年依旧完好的军大衣。那是一件曾经温暖了他整整40年黄呢军大衣,老人抱在怀里好久才松开,两行热泪也顺腮而下。最后老人亲手将军大衣交给了首长的女儿。首长的女儿将军大衣带到北京后,没有留下,而是直接交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历经岁月的洗礼,那件黄呢军大衣依旧在博物馆内熠熠生辉,因为那不是一件普通的军大衣,那是朱德总司令曾经穿过的军大衣,那是一件温暖了一个普通游击队员整整40年的军大衣。《一件军大衣》中的一个细节,让朱总司令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大起来。同时,透过这个细节,我们找到了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真正原因了!

同样,作品《缸腰嫂》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索。如文中,后来缸腰嫂真的整明白了,她在土豆秧子准备开花的时候就把花骨朵给剪了,当时邻里们看到缸腰嫂剪下的一地花骨朵,都说这家伙可能是捣鼓土豆捣鼓疯了,土豆正准备开花就剪了它,这不等于活人把头给割了,不用说长土豆了,看吧,连秧子都很难活成。结果呢?邻里们都没有说对,缸腰嫂家的土豆秧子不但没有死,秋天还获得了大丰收。邻里们就开始羡慕,纷纷去找缸腰嫂取经。从此缸腰嫂在村子里又得了一个外号“土专家”。一个细节,一方面既把缸腰嫂写活了,另一方面又将农村富人与穷人的根源抓住了。

正是这些自然而然地流露,真实感人的细节让郭震海的一篇篇小小说作品变得鲜活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