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你早期作品抒写人性与人情之美,后期作品追求正义的批判意识。这种截然不同的变化原因何在?是否与你从事的工作有关?
戴希(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以下简称戴):原因在于我是个性情中人,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加深,我对国家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注度和社会责任感都在不断增强。这与我的工作应该是有关系的。
陈:鲁迅说过:“讽刺家是危险的。”你写批判小说,是否有一种危机感?是否有人找你的麻烦?你准备一直批判下去吗?
戴:有句话曰“无私无畏”,我没有危机感。不清楚是否有人对号入座。好在没有人明里找我的麻烦。我是喜欢求新创新之人,难说会一直批判下去。
陈:你的批判小说,有无生活原型?有无你自己的影子?你是如何处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
戴:我的讽刺小说有的有生活原型,有的没有,但一般没有自己的影子,一般来说我都是旁观者。我认为艺术的真实是夸张或者变形了的生活的真实,但它源于生活的真实。
陈:杨晓敏在广东惠州召开的申平作品研讨会上说:“故事与小说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为故事而故事,后者是故事后面有故事。”当下不少刊物混淆二种文体,读者颇为不满。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戴:我认为故事和小说是可以切换的:换言之,文学化的故事也是小说,通俗化的小说也可以是故事。但故事和小说不能混淆。对于办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宽容一点吧。
陈:蒋子龙说过:“文学的感觉从哪里来?一是先天的素质,也就是天赋。二是经历,经历就是财富。三是有好的故事,故事靠人物,人物靠行动,行动靠矛盾。”结合你的作品,谈一下你的文学感觉从何而来?
戴:一是从生活体验中来;二是从读书看报中来;三是从道听途说中来;四是从胡思乱想中来。
陈:江曾培说:“微型小说将走向辉煌。”李万青则说微型小说是“立不起来的小说”。你如何评价微型小说?
戴:我支持江曾培先生的观点。当今文学,还是要让读者和市场来检视。我个人认为,微型小说的前景与未来是光明的。随着愈来愈多的读者喜爱微型小说,随着越来越广的市场欢迎微型小说,再过10年左右,微型小说就会强劲崛起,成为代表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文学典范,就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风靡和繁荣,代表过我们中国和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学辉煌一样。
(分别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1月18日和《常德旅游文化》2009年3、4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