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理人财务读本
14942700000012

第12章 营运资金控制策略

“现金为王”。现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资产,现金的控制历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应收账款是信用时代的产物,“三角债”几乎困扰所有的经理人,如何评价客户的信用举足轻重。存货是企业最复杂的资产,占有大部分流动资金,本章提出的分类控制等营运资金控制方法,将帮助您科学管理存货。

目标

本章结束之后,你应能够:

※结合自身情况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掌握现金日常管理基本技巧

※灵活运用收账政策

※掌握存货控制的若干方法

第一节 看好自己的金库:现金内控

△内容提要

1.持有现金的动机

2.什么是现金成本

3.怎样计算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

4.现金日常管理的技巧

△关键词语

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

一、现金与现金成本

在财务管理中,现金不等同于通常所说的现款,我们把在企业内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统称为现金。也就是那些随时能变现的“钱”,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等。

现金的确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持有现金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较强偿债能力和较高信誉的表现。但并不是企业拥有的现金越多越好,企业持有过量现金会导致资金闲置,不能使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力。怎样才能做到现金既不缺乏也不过剩?怎样才能管好自己的金库,有效地防止现金滥用和流失呢?应该说,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控制是一门管理艺术。

首先我们来对现金做系统分析,让管理者明白这样几个问题。

(一)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目的:

1.交易目的

现金最大的一个用途就是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如企业需要购买材料,购置办公用品,支付水电费,支付工资等,无论是内部业务往来还是外部交易,都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

2.预防目的

“防患于未然”。企业在未来经营中难免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因此企业对现金流量的预期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发生偏离,出现资金差额,有时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秩序。因此,企业根据自己承受风险的程度、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以及自身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准确度来适当备置现金以备应急。

3.投机目的

企业时刻在搜寻着最有利于自己的资金流向,因而会准备适当的现金来进行短期投资决策。

如利用证券价格大幅跌落时购入证券,待股价大幅攀升时抛出以赚取高额利润。企业留置现金表明了企业积极的投资态度。

(二)企业持有现金要付出成本

从财务角度看,持有任何资产都要付出代价。更何况现金是变现力最强的资产,因此持有现金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持有现金成本的分类

1.持有成本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企业持有现金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企业持有现金,就要对其进行管理,因而会增加一定的管理费用,一般说来,现金的管理费用较为固定,跟现金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如保管费通常是固定的。

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是指因保留现金而不能将其用于其他投资而放弃的收益。

如企业持有30000元现金,如果这30000元用于股票投资可能会赚取3000元的收益,因此持有现金便会丧失这种收益,这是一种机会成本。

2.短缺成本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企业因持有现金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这种短缺成本会随现金持有量增加而下降,会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

因此,企业的经理人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企业持有一定现金是必要的,但持有现金便要付出代价。所以,怎样设计最佳现金持有量以降低成本以及如何加强现金日常管理是企业现金控制的两个重点。

二、怎样设计最佳现金持有量

企业为了交易、预防、投机等目的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但持有多少现金合适?如何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降低现金成本,这便是设计最佳现金持有量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介绍几种设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

(一)成本分析模式

这种方法直接简要,通过对现金成本的分析来研究现金持有量与成本的关系进而确定最佳持有量。

成本分析模式观点:

现金成本包括管理费用、机会成本、短缺成本三部分。

1.管理费用相对固定,视为与现金持有量大小无关;

2.机会成本同现金持有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增减关系;

3.短缺成本同现金持有量呈相反方向的变动,现金越多,短缺成本越低,现金越少,短缺成本越高。

由于各种成本同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关系不同,使总成本呈抛物线型,抛物线最低点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此时总成本最低。

现金总成本=管理费用+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例”凯华公司财务部设计出三种现金持有量备选方案,试做出决策。

(二)米勒一欧尔模型

米勒一欧尔模型简称模型,这种方法在工作中可能更实用一点儿,它需要公司根据历史资料,来测算出一个控制范围,即制订一个现金存量的上下限。努力把现金存量控制在范围内是公司现金管理工作的重心。这种想法是基于公司内部每日的货币资金流出量和流入量的变化是随机的、不稳定的,当现金余额变化接近正态分布时,最佳的现金余额就处于正态分布的中间。

俗地说,现金流动过大过小都不好,趋于中间的现金余额即是最好的。

“例”凯华公司每日现金流量方差2为500元,有价证券日利率为0.03%,每次有价证券转换成本为30元,最低现金控制存量为1000元,求最佳现金持有量。

分析:

步骤一:确定上下限间距

S=3334×C2R

3334×30×5000.03%

3×334.7

1004.1

步骤二:确定现金持有上限

H=L+S

1000+1004.1

2004.1

步骤三: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M=L+S3

1000+334.7=1334.7(元)

结论:当企业持有现金余额达到2004.1元(最高限)时,企业应购买有价证券,支出现金669.4元(2004.1-1334.7),使企业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1334.7元,当企业持有现金仅为1000元时,应及时抛出有价证券,增加现金334.7元(1334.7-1000),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1334.7元。

三、现金日常管理技巧

企业在确定了最佳现金持有量后,还应加强现金日常管理,其目的是防止现金闲置与流失,保障其安全完整,并且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一)现金回收管理技巧

现金回收管理的症结所在是回收时间。如何缩短收现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是现金回收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现金回收程序如下:

1.锁箱法

企业在各主要城市开设收取支票的专用邮箱,分设存款账户。客户将支票直接寄入邮箱,当地银行在授权下定期开箱收取支票。

优点:省去账款回收中第Ⅱ部程序,银行收到支票可直接转账。

缺点:管理成本高,增加邮箱管理的劳务费。

2.银行业务集中法

企业在主要业务城市开立收款中心,指定一家开户行为集中银行,集中办理收款业务。

优点:节省了客户支票到企业再到银行的中间周转时间,加速了收款过程。

缺点:多处设立收款中心,增加了相关费用。

锁箱法与银行业务集中法其出发点都在于缩短收款时间,简化收款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现金支出管理技巧

现金支出管理的症结所在是支出时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支付方的角度,企业当然越晚支出现金越好,但前提是不能有损企业信誉。

因此现金支出管理重心放在如何延缓付款时间上。

1.推迟支付应付账款

一般情况下,对方收款时会给企业留下信用期限,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信誉情况下推迟支付时间。

2.采用汇票付款

汇票支付结算方式存在一个承付期的过程企业可利用这段承付期延缓付款时间。

3.合理利用“浮游量”

现金浮游量是企业“现金”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差额。这是由于(广义上的现金)账款回收程序中的时间差造成的。企业应合理预测现金浮游量,有效利用时间差,加速现金使用效率。

第二节 死钱变活钱:应收账款控制

△内容提要

1.应收账款的成本有哪些

2.如何评价客户资信状况

3.怎样设计收账政策

4.死账坏账的预防

△关键词语

信用条件信用标准信用期限

一、怎样看待应收账款

不少经理人在办公桌后常常愁眉不展地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账面上是盈利,而实际得到的钱总是很少,为什么那么多应收账款难以回收?怎样才能使公司的收账能力得以改善呢?

这似乎是一个在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毕竟赊销与赊购是当代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往往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公司希望以赊销方式来扩大产品销路,增加产品收入;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使得公司资金回收困难加剧,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如何才能改善应收账款回收状况呢?我们主张应收账款管理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权衡信用成本与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信用度;

2.积极建立灵活有效的收账政策,及时回收账款;

3.做好应收账款分析,努力减少和防范死账坏账发生。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成本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一)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

(二)管理成本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一般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收账费用等等。

(三)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是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坏账成本同应收账款数量成正比,即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也越高。

三、应收账款管理策略

(一)如何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

信用标准是企业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

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来确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通常评价客户资信程度的常用方法被称为“5C”评价法。

“5C”评价系统

Character――信用品质;Capacity――偿付能力;

Capital――资本;Collateral――抵押品;

Conditions――经济状况

1.Character(信用品质)

信用品质是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这是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这主要通过了解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进行评价。

2.Capacity(偿付能力)

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变现能力)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一般而言,企业流动资产的数量越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其偿付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则偿债能力越差。当然,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判断,还需要注意对资产质量,即变现能力以及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析。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相反,负债的流动性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小。

3.Capital(资本)

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

4.Collateral(抵押品)

即客户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能够作为信用担保的抵押财产,必须为客户实际所有,并且应具有较高的市场性,即变现能力。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抵押财产(最好经过投保),就可以向它们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

5.Conditions(经济状况)

是指不利经济环境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影响及客户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在确定信用标准时,除认真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外,还应考虑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竞争对手实力很强,企业为了占有和保持市场份额就不得不制定较宽松的信用标准。另外,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是一个考虑因素,若企业承受违约风险能力较强,那就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标准来吸引客户,占有市场份额。

(二)如何确定信用标准

1.设定信用等级。

即根据对客户信用资料的调查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产权比率或资产负债率、赊购付款履约情况等)作为信用风险指标,根据数年内最坏年景的情况,分别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坏两类顾客的上述比率的平均值,以此作为比较其他顾客的信用标准。

2.利用客户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测算拒付风险系数。

比较的方法是:若某客户的某项指标值等于或低于坏的信用标准,则该客户的拒付风险系数(即坏账损失率)增加10%;若客户的某指标介于好与坏信用标准之间,则该客户的拒付风险系数(坏账损失率)增加5%;当客户的某一指标值等于或高于好的信用指标时,则视该客户的这一指标无拒付风险,最后,将客户的各项指标的拒付风险系数累加,即作为该客户发生坏账损失的总比率。

3.风险排队,并确定各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

依据上述风险系数的分析数据,按照客户累计风险系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结合企业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具体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如记拒付风险系数在5%以内的为级客户,在5%与10%之间的为级客户等等。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信用对策,包括拒绝或接受客户信用定单,以及给予不同的信用优惠条件或附加某些限制条款等。

(三)怎样设计与选择较优的收账政策

1.收账成本核算技巧

收账成本也叫做信用成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损失;

收账费用。

Ⅰ: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其中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计算如下:

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日历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计算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Ⅱ:坏账损失=年赊销额×坏账损失率Ⅲ:收账费用=年赊销额×收账费用率2.相关术语信用条件: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等。

信用期限: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限定。

现金折扣:客户若能较早付款,企业能提供一定付款折扣优惠。

折扣期限:客户享受付款折扣的期限。

例如:企业的信用条件为“2/10,1/20,N/45”表示客户在10天内付款享受2%的现金折扣,在20天内付款享受1%

的现金折扣,在45天内付款不享受折扣优惠。其中45天为信用期限,10天、20天分别为折扣期限,2%为现金折扣率。

3.收账政策实例分析

“例”嘉臣公司为改善公司的收账状况,要求财务部设计出一套新的收账政策;那么怎样来检验新政策是否改善了原来的状况呢?

原收账政策:

平均收账期=60天,坏账损失率=3%,年收账成本=5万元,变动成本率=60%。

新收账政策:

信用条件:1/10,n/40,坏账损失率=2%,年收账成本=4万元,变动成本率=60%。

其中当年赊销额为480万元,新政策中估计有50%的客户会利用折扣,资金成本率为20%。

(1)分析过程

①原收账政策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360÷60=6(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480÷6=80(万元)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80×60%=48(万元)

Ⅰ: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8×20%=9.6(万元)

Ⅱ:坏账损失成本=480×3%=14.4(万元)

Ⅲ:年收账费用=5(万元)

∴收账成本总额=9.6+14.4+5=29(万元)

②新收账政策

应收账款收款期=50%×10+50%×40=5+20=25(天)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360÷25=14.4(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480÷14.4=33.3(万元)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33.3×60%=20(万元)

Ⅰ:应收账款机会成本=20×20%=4(万元)

Ⅱ:坏账损失成本=480×2%=9.6(万元)

Ⅲ:年收账费用=4(万元)

Ⅳ:现金折扣=480×1%×50%=2.4(万元)

收账成本总额=4+9.6+4+2.4=20(万元)

(2)总结

原收账政策收账成本为29万元,新收账政策收账成本为20万元,新收账政策有效地降低了收账成本,故新收账政策可行。

四、怎样减少和防范死账坏账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企业还应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一)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为客户所欠,赊销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账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

当然,赊销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全部的应收账款都实施追踪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赊销企业主要应以那些金额大或信用品质较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如果有必要并且可能的话,赊销企业亦可对客户(赊购者)的信用品质与偿债能力进行延伸性调查和分析。

(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即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所谓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是指各账龄应收账款的余额占应收账款总计余额的比重。

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则已逾期拖欠。一般来讲,逾期拖欠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进行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是提高应收账款收现效率的重要环节。

因此,对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不同收账政策、收账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需提前作出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管理、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三)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

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是为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确定出的有效收现的账款应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是二者应当保持的最低比例。公式为:

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当期必要现金支

付总额-当期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总额)当期应收账款总计金额式中的其他稳定可靠现金流入总额是指从应收账款收现以外的途径可以取得的各种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数额,包括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净额、可随时取得的银行贷款额等。

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指标反映了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数量扣除各种可靠、稳定性来源后的差额,必须通过应收款项有效收现予以弥补的最低保证程度,其意义在于:应收款项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对企业并非最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实际收现的账项能否满足同期必需的现金支付要求,特别是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及偿付不得展期或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

(四)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说来,确定坏账损失的标准主要有两条:

1.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2.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且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

企业的应收账款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均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

既然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无法避免,因此,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并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即提取坏账准备就显得极为必要。

同坏账损失的确认一样,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数额、比率也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第三节 用活流动资金:企业存货控制

△内容提要

1.存货管理中相关成本有哪些

2.怎样有效地进行存货控制

△关键词语

存货存货成本经济批量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

企业储备适量的存货可以有效地防止停工待料事件的发生,维持生产的连续性;存货储备能增强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集中进货又能有效降低进货的成本。

因此,任何一个经营管理者都要重视存货的控制与管理。存货控制或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并决定着企业收益、风险、流动性的综合水平,因而在整个投资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存货管理的相关成本

与存货管理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一)进货成本

存货的进货成本包括进价成本和订货成本两部分。进价成本是指购进存货的单价与数量乘积总和,它与进货数量有关,与进货批次无关。订货成本是指企业因组织进货而开支的费用,一般包括办公费,运输费,差旅费,检验费,搬运费等,一般来说,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关系密切,也有部分订货成本受进货数量影响。

(二)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指企业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这里所讲的储存成本不仅包括仓储费用,更主要的指存货所占用的资金不能用于其它投资而丧失的收益,即机会成本。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企业因存货不足给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缺货成本与企业存货数量反方向变化,存货数量越多,缺货成本越低。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存货控制

实现存货管理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的存货数量,对存货数量加以控制。在企业存货管理和控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存货控制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控制方法: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分类控制。

(一)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经济进货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决定存货经济进货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性进货费用(简称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简称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

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的确定,是以如下假设为前提的:(1)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2)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3)存货的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进货日期完全由企业自行决定,并且每当存货量降为零时,下一批存货均能马上一次到位;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4)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况;(5)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由于企业不允许缺货,即每当存货数量降至零时,下一批订货便会随即全部购入,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

假设:Q――经济进货批量;

A――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

B――平均每次进货费用(订货成本);

C――单位存货年度储存成本。

则:

经济进货批量(Q)=2AB/C

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总成本(Tc)=2ABC经济进货批量的平均占用资金(W)=QP/2=PAB/2C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A/Q=AC/2B

“例”某公司每年需耗用材料1440公斤,该材料单位采购成本为10元,单位储存成本为4元,平均每次进货费用20元,试计算最佳进货批量。

Q=2AB/C=2×1440×20/4=120(千克)

Tc=2ABC=2×1440×20×4=480(元)

W=QP/2=120×10/2=600(元)

N=A/Q=1440/120=12(次)

所以,当进货批量为120公斤时,存货总成本量低。

(二)存货分类控制

ABC控制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以后经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常有成千上万种存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不值几文,有的数量庞大,有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对每一种存货都进行周密的规划,严格的控制,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存货资金。控制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重点管理方法。运用分析法控制存货资金,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

ABC分类图

1.计算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年)的资金占用额。

2.计算每一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编成表格。

3.根据事先测定好的标准,把最重要的存货划为类,把一般存货划为类,把不重要的存货划为类,并画图表示出来。

4.对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控制,对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类存货只进行一般管理。

把存货划分成、B、三大类,目的是对存货占用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类存货种类虽少,但占用的资金多,应集中主要力量管理,对其经济批量要进行认真的规划,对收入、发出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类存货虽然种类繁多,但占用的资金不多,不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管,这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可凭经验确定,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规划和控制。类存货介于类和类之间,也应给予相当的重视,但不必像类那样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

小结

1.企业持有现金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大动机。

2.计算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有两种方法:成本分析模式和米勒-欧尔模型。

3.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资金周转管理的重要内容。

4.存货控制的方法有: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和分类控制法。

思考题

1.为什么不能过多或者过少地持有现金?

2.什么是5C信用评价系统?

3.什么是存货分类控制方法?

§§第三篇 企业纳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