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14943100000038

第38章 初衷不改盖茨扶摇直上

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信念,无疑会加重成功的砝码。坚定的信念,正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1973年,比尔·盖茨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读书,其间他引发出著名的语言程序,创建了微软公司。然后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开始在计算机行业上纵横驰骋。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部美丽的城市西雅图,比尔·盖茨出身名门,外祖父是美国第九大银行的副总裁。

11岁的时候,盖茨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湖滨中学学习。盖茨进入这所学校后以他的进取心、坚韧的性格、处事的态度以及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他便超过其他的同学。

这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时,湖滨中学花巨资购置了一台计算机供学生们了解、学习。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

和盖茨同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的还有比盖茨大两岁的高中部的学生保罗·艾伦,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了好朋友。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后,他们俩人便开经常在一起规划他们的梦想。

1971年年初,湖滨中学程序编制小组得到了一笔重要的业务,一家计算机公司找到他们,要他们为公司的一家客户编写一份工资表程序,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由于平时盖茨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才华,所以在这一次工作中他便成了小组的中心人物。程序编出来以后,这家计算机公司答应将公司所获利润的10%给程序小组,并且还给他们提供大约万美金的计算机使用时间。

也是这一年的秋天,盖茨的好朋友保罗从湖滨中学毕业,进入了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但他仍然和盖茨保持联系,而且他们联手四处招揽生意。这时他和盖茨又办了个公司,因为他们又接到一笔业务,为市政府设计一个交通数字软件,因而他们为这个公司取名为交通数据公司,这个公司在这项业务中获得了2万美元的赢利。

1973年,盖茨被哈佛录取。哈佛是世界著名的大学,这里云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的学生。盖茨学的是法律,但对于他来说,进入哈佛仅仅是为了听从父母的意愿而已,他并没有想在哈佛学到点儿什么,在这所世界名牌大学里盖茨仍然在盘算如何用计算机挣更多的钱。

1974年,保罗在一个书摊上看到一则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消息。于是保罗便赶忙跑去告诉了盖茨。对于他们来说,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使他们长期以来致力研究的计算机编程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知道,个人电脑的诞生,必然要配备一种微处理器,而这种微处理器又需要有一种简单的语言命令,而这正是盖茨和保罗所擅长的。他们兴奋不已,马上给发明这台个人电脑的埃德·罗伯茨打电话,谎称他们已经研制出了一种语言程序。其实盖茨和保罗并没有研制出任何语言程序,他们只是不想让这样的机会溜掉。为了真正地拥有这种语言,从那一天开始,在随后8个星期里,盖茨和保罗不分白天黑夜地在计算机房里工作。

经过盖茨和保罗艰苦的努力,在他们整整工作了三四个星期后,语言程序初露端倪,又经过3个星期的修改和完善,语言程序终于诞生了。到2月底,研究工作全部结束,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决定由保罗亲自带着他们的成果前往罗伯茨所在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与罗伯茨进行谈判。

不久罗伯茨就邀请保罗到他的公司工作,并承诺让保罗担任公司软件部经理的职务。保罗接受了这一邀请。不久,盖茨也想到保罗所在的公司和好友一块工作,决定退出哈佛。

就这样,在盖茨念完他在哈佛的二年级课程后,便急不可待地飞往了阿尔伯克基。阿尔伯克基的工作为盖茨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在这里盖茨和保罗开始了他们真正的计算机生涯。

后来,盖茨和保罗看到,罗伯茨对于整个计算机工业及其市场没有长远的目光,盖茨和保罗认为和罗伯茨一起工作不仅没有热忱而且还没有前途。于是保罗和盖茨决定另起炉灶。

1975年,盖茨和保罗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微软公司,它是微型计算机和软件公司的缩写。

微软成立后,盖茨和保罗达成了一份协议。按协议的规定,盖茨获得了微软公司60比40的权益,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比例又变更为64比36,盖茨在公司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了。

1975年7月下旬,盖茨和保罗与罗伯茨达成了一个关于8080BASIC使用权的协议。这份期限10年的协议,将允许遥测系统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语言,包括再转让给予第三方,而这种向第三方的转让一定要有另一方的同意。通过这份协议,盖茨和保罗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微软在这次交易中获得了大约18万美元的收益,取得了开门红。

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盖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了。这时微软获得了两笔很大的交易,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全国收款机决定使用。这两项生意给微软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微软从此名声大震。

接着,最大的计算机公司公司需要一种配合计算机使用的软件,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试一试微软。

1981年8月12日,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有一个磁盘驱动器,16K存储器。推出的计算机轰动一时,当时的《华尔街日报》对此报道说:“国际商机公司以崭新的态度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人们普遍认为‘蓝色巨人’在近两年内将主导这门产业。”而更引人侧目的是,为先进的计算机提供语言程序的正是年轻的盖茨领导下的微软。

微软公司为个人电脑所编写的软件包括语言和游戏节目。虽然目前只有微软-这一种操作系统供使用,但并没有确定其操作系统的标准,因而盖茨的操作系统仍然前景堪忧。然而上帝似乎又一次赐幸运于比尔·盖茨,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基尔代尔教授虽然能提供16位操作系统,但这种系统很复杂,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而且价格也比微软的贵得多,因此,决定全力进行的开发。与合作的盖茨又一次赢得了胜利。

1982年春,基尔代尔教授的16位/操作系统终于推向了市场。虽然这种系统的价格较贵,但对微软的仍然具有很大的威胁。盖茨为此立即展开了攻势,他派出了公司里的精兵强将分兵四路四处出击,说服了许多商家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由于盖茨足智多谋,巧妙地引导着对手,同时凭着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使他的对手一直未能占到什么优势。

经过不懈的努力,微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个人电脑问世半年后,微软正式成为个人电脑软件方面的领导者,微软的成为这个产业的惟一标准。随着个人电脑的节节胜利,微软也平步青云。的计算机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到1982年8月,共售出13533台个人电脑,收入达4300万美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机软件的供应者——微软也得到令人惊叹的发展。微软并没有因此而陶醉,他们正积极地抓紧开发-的升级版本。1982年5月,作为-的升级版本——DOS。1版正式完成,公开发售。这种升级版本的磁盘容量将增至320K,比原来的大一倍多。这个版本的开发成功,使微软更上一层楼,这时只有26岁的盖茨一跃而成为计算机软件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1995年,微软又开发出了“视窗95”系统软件,其功能更为先进,操作更为方便,是微软几年来的杰作。为此,盖茨准备全力将它推出。在正式发售之前,盖茨耗资5亿美元以各种方式进行了密集的广告宣传,更是世界广告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95年8月24日,微软正式在全球同时投放12种语言的“视窗95”。“视窗95”一出现,立即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整个世界掀起了抢购热潮,4天内,全球范围内销售突破100万套。到年底,各种文字版本的“视窗95”在全球各地推出,“视窗95”风靡了全球。

1998年,微软再次出击,推出“视窗98”,其功能更为完善,操作更为简便。

盖茨终于凭借着自己实力登上了计算机软件世界的巅峰,成为这个行业的霸主。

如果不是由于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不是对计算机的梦想,不是对计算机的痴心不改,或许就没有今天微软公司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