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14943100000039

第39章 网罗人才美国独占鳌头

抓住时机,就能获得先手。先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比别人先伸出手脚,先占得有利局面。在那些图谋大局的成功者眼中,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时机,总能把时机变成成功的条件,因为他们都擅长“攥”功。此为《孙子兵法》“兵势篇”之精髓。

【本篇导引。

本篇主要讲述了“任势”的重要性。

只有造成一种猛不可挡、压倒敌人的有力态势,士兵才会勇猛无比,军队的战斗力才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为了达到“任势”的目的,就要“示形”、“动敌”,就要发挥“奇正”的作用,毕竟“战势不过奇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奇正”是事物发展进程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本篇的主题词:择人而任势。

【智慧之源。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敌者,奇正是也;兵之所知,如以锻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色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又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通常而言,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整个部队遭到敌人的进攻而没有溃败,这属于“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对敌军所实施的打击,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属于“避实就虚”。

一般的作战,总是以“正兵”合战,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像日月的运行;去而复来,如同四季的更替。乐音的基本音阶不过五个,然而五个音阶的变化,却是不可尽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然而五色的变化,却是不可尽观;滋味不过五样,然而五味的变化,却是不可尽尝。作战的方式方法不过“奇”、“正”两种,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永远未可穷尽。“奇”、“正”之间的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绕似的,无始无终,又有谁能够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迅猛地奔流,以致能够把巨石冲走,这是因为它的流速飞快形成的“势”;鸷鸟高飞迅疾,以致能捕杀鸟雀,这就是短促迅猛的“节”。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险峻逼人,他进攻的节奏短促有力。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迅疾的节奏犹似击发弩机把箭突然射出。

战旗纷乱,人马混杂,在混乱之中作战要使军队整齐不乱;在兵如潮涌、混沌不清的情况下战斗,要布阵周密,保持态势而不致失败。向敌诈示混乱,是由于己方组织编制的严整。向敌诈示怯懦,是由于己方具备了勇敢的素质。向敌诈示弱小,是由于己方拥有强大兵力。严整或者混乱,是由组织编制的好坏所决定的。勇敢或怯懦,是由作战态势的优劣所造成的。强大或者弱小,是由双方实力大小的对比所显现的。所以善于调动敌人,伪装假相迷惑敌人,敌人便会听从调动;用好处引诱敌人,敌人就会前来争夺。总之是用利益引诱敌人上当,再预备重兵伺机打击他。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军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和石头的特性是,置放在平坦安稳之处就稳住,置放在险峻陡峭之处就滚动。方的容易停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现代释用。

“势”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把握这种“势”,将有利推动事物的发展。这就是“任势”。

“势”也是可以创造的。时下时髦的“广告”,把所要宣传的产品经过一番变化,然后展示出来,如果展示得恰当,将提高所要宣传的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其销售。制作广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造势的过程。

要想正确地运用“势”,最主要的是“择人”。毕竟社会是人为中心的,有了恰当的人,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势”的作用。一般地说,所择之人应当具备这样一种素质,即:能够掌握和利用态势。同时,各类人才要因才施用。精打细算,一丝不苟,长于计算者,可用于理财;管理严格,不徇私情者,可用于企业管理;头脑灵活,经验丰富者,可用于采购,等等。总之,要人尽其才。经营也是一种用人的艺术,如何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所长,必将使经营大获成功。这就是“择人而任势”。

领导者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由于时间及职业要求所限,并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更由于领导者最大的责任是有效组织,所以领导者必须“择人”。只有有效地“择人而任势”,领导者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意图最大可能地实现。

要想生产出比别人更为物美价廉的商品,需要有高科技技术的支持,而高科技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是否拥有高科技技术,是一切经济活动成败的关键。

美国能长期富甲天下,除了它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因它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居领先地位,而这正有赖于拥有大批一流人才。美国除了自己培养人才外,还善于容纳、引进和罗致天下人才为己所用。其吸引人才之法有二:一是给予高薪,二是为之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美国是最舍得在科研上花钱的国家。据统计,它的科研经费要多于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之总和,并在逐年增加。

为了引进国外人才,还二次修改了移民法,对于有成就的科学家,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因此,各国人才多乐于奔往美国。

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一支电子笔和一套辅助设备,其性能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美国一个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那位研究生,以优厚的待遇为条件,动员他到美国去工作。

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计地要留住他,于是希望得到人才的各方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你给他加薪,我也再加薪,弄得不可开交。

最后,精明大胆的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你们加定了,我们乘以5.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人带笔一起被弄到了美国。

目前,在美国教育系统和科技系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的比例相当大。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8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50%以上的高技术部门的公司大量聘用外裔科技人才,占这些公司科技人员总数的90%。

在美国著名的“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在美国从事高级科研工作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生中,外国人占66%。美国33%的名牌大学的系主任是华裔学者。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也是外国科技人员。

据统计,自1952年至1975年,由于美国大量引进人才,为美国节省培养人才经费至少有15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美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30年代,仅欧洲各国到美国定居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相当于为美国增产300亿美元。

正因为美国能集中天下人才为之从事科学研究,美国的科技才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引进科技人才最多,因而取得的科技成果也最多,占世界科技成果总数的60%至80%,获得颁发的诺贝尔奖金总数的一半。

科技高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美国才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正是因为美国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级的人才,才给人们以天堂的形象。当然,并不是说美国是一代“皇道乐土”,正确地说,它只是有钱人的乐园。至今,美国尚有数千万黑人生活在贫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