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育英才:做天下最优秀的父母
14944600000034

第34章 引子

案例导引

1986年,年仅15岁的司卫东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攻读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司卫东的成功与爸爸司有和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当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司有和通过观察,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是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司有和认为儿子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司有和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卫东产生兴趣。司有和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儿子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

坐火车时,司有和问儿子:“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儿子回答。“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啊,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司有和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在教儿子卫东学骑自行车时,司有和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不好,推起来费力。”卫东回答。“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卫东回答不了了。司有和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蹬子,就可以往前行驶。”“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卫东说,“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他们回到乡下,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司有和就对儿子讲山、讲水、讲古迹;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司机的后面看司机如何开车;洗衣服,司有和也把儿子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旋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儿子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司有和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儿子的好奇心,进行诱发,终于使儿子初步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入深”地把他产生的兴趣巩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