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育英才:做天下最优秀的父母
14944600000033

第33章 失衡的爱使得爱被污染

都说如今的孩子幸福,尤其是独生子女。吃,只要他开口;穿,只需他伸手。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爱得专,爱得深,爱得切;更因为这些从特定历史时期走来的父母,急于要把自己失去的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补偿,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孩子呢,理所当然地接受着许多爱。按理孩子应该感受到父母的爱,觉得幸福。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孩子认为并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更没有想到要对别人付出自己爱。这就是说爱已失衡了。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四个单位曾共同发起并组织的“亲子互爱系列活动”,通过对全市13个区、县的22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只有16%的孩子意识到“父母虽然很爱我,但我对他们却很少想到爱”。广州市妇联孩子部也进行过一项类似的调查。调查是在该市一所小学的两个五年级班内进行的,被调查者对“爸爸妈妈病了怎么办”这一问题,只有两个孩子说“让爸爸妈妈去看病”,“给爸爸妈妈一杯水”,其他的则回答“不知道”。对“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很疲劳,他们回来后,我自己会怎么做”,三四个孩子回答“给拿双拖鞋”、“给拿杯水”,而其他的孩子则表示不知所措。杭州有关专家的调查结果更出人意料,在对该市500多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竟有80%的孩子为“父母不喜欢我”而经常烦恼,有70%为自己的家庭不温暖经常苦恼。

有这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是父母始料不及的。其主要原因是——爱走入了误区,是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了,才导致他们感受不到爱的吗?不!爱,从来不会嫌多。而是孩子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父母的爱——因为爱被污染了。

孩子的成长犹如小苗的生长。从种子到发芽、开花、结果,每一阶段,无不凭其天性“尽力而为”,将其潜藏的品质展现,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空气等。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阳光,是雨露,是适宜的气候、温度,是一种氛围,是情感的沟通。当爱被污染的时候,孩子就是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就像小苗生长在污染的环境里,当污染严重的时候,就难免患病,甚至夭折。

父母的爱被什么污染了?被焦虑污染了。现在的中国,为了下一代的成才,政府焦虑,民族焦虑,学校焦虑,父母焦虑。焦虑融进了父母的爱,变得功利了,变得冷酷了,变得病态了,变成有毒素了。孩子沐浴着带毒素的爱,危机就潜伏在其中了。

父母为何焦虑?又为何使自己施予孩子的爱变得失衡?

一是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事业无望,他们把自己的挫折投射在孩子身上,最怕孩子重蹈覆辙。他们期望孩子出人头地,为孩子,也为自己。内心的焦虑溢于言表,他们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的焦虑,发奋读书。因此,不惜唠唠叨叨,开口不离其分数。为了一分之差,可以把孩子训得抬不起头来,在分数面前,可以瞬息变得冷酷无情。一个女孩子一向考第一,一次考了第四,忍着眼泪回家,见到父母,“哇”一声大哭起来。父母焦急地问,谁欺负你了,快跟妈妈说。但当父母弄清楚是考了第四名时,就把女儿一把推开说:“还有脸哭?还不快去复习功课!”因为考了第四,女儿如此痛苦本来已经是不正常了,父母不但不接纳、宽慰孩子,居然再给她撒上一把盐。这样的爱是不是被污染了呢?这样的爱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吗?

二是有的事业有成的父母担忧孩子给自己丢脸,会变得焦虑。南京市郊区一对教师夫妇,因觉得儿子只读了个“电大”已有失自己面子,再考不好分数,更无地自容了,便逼儿子读书考高分,并威胁他:如果再不把分数考得高一点,就断绝经济来源,结果双双被儿子勒死。他们不管孩子的心智特点,一味要求孩子为自己争气,有个好成绩,让父母有面子。结果不但没有了面子,而且家破人亡!尊严和荣誉本应由自己负责,凭什么要孩子为自己争脸?更何况仅以成绩来衡量孩子本来就有失偏颇。

三是夫妻不和,或是离异后单亲抚养孩子的父母会很焦虑。婚姻失败的父母,把希望双倍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处处把孩子的行为与将来联系起来,对孩子严格过度,使孩子感受不到爱。孩子怀疑:妈妈爱我吗?这样的孩子特别敏感,生怕再失去唯一的亲人。父母呢,内心的痛苦带来烦躁,疲劳带来怒气,把气出在孩子身上,慈母变成了凶母,孩子像受惊的小鸟,家变成了囚笼。

被污染的爱常常表现为高期望与低评价相冲突,生活上包办包揽与学习上百般苛求相冲突。本来高期望并非不好,但低评价却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达不到那个期望目标。父母可能以为这是激将法,但激将法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只有对充满自信又特别好强的孩子才有效。生活上百般包揽的父母,心理上有一种补偿需要,一是补偿对孩子学习上的苛求,二是补偿自己内心的歉意和安慰,使自己良心上得到平衡。

孩子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爱,是因为父爱母爱走入了误区。爱,应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父母朋友们,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让你的爱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