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的恩情,注定是我们永远都报答不完的。这个人,就是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给予我们的任何一种恩德,都是我们无法报答的,想想看,生育之恩、养育之恩……
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可能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坚不可摧。
2004年9月30日,一对母子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医生先从年仅38岁的儿子身上摘取出一个鲜活的肾脏,然后移植到身患绝症、已经年过花甲的母亲体内。
这个让世人称颂的孝子名叫田世国,是广州国政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在母亲因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决定:摘肾救母。
2004年3月26日,田世国接到弟弟打来的一个电话,顿时脸色大变。在妻子一再追问下,他才用颤抖的声音说:“妈被确诊为尿毒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当天晚上,田世国就马不停蹄地往枣庄赶去。下车后,他直奔医院,就在他推开血液透析室的那一瞬间,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母亲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手臂上插着一支粗大的导管……
田世国走出透析室,就立即奔向医生办公室。医生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靠血液透析或换肾来维持生命,虽然肾移植可以使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肾源不好找。特别是像你母亲这样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肾移植手术的风险更大。田世国却没有灰心,他决定给母亲进行肾移植。田世国选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夫给母亲做手术。
泌尿外科主任朱同玉教授从医15年,实施肾移植手术也不计其数,这是他第一次碰到晚辈给长辈捐肾的病例,他深有感触地对田世国说:我从事肾移植手术多年,常见的活体肾移植主要是父母捐给孩子,而小辈捐肾给长辈的,不仅我从没见过,就是在国内也绝无仅有。他还特别告诉田世国,说捐一个肾脏虽然对今后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可是一旦唯一的肾脏受到损害就危及生命,所以,他让田世国慎重抉择。
田世国动情地说:“我妈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福的时候却患了重病。所以,不论怎样,我一定要救她。反正我是从妈身体里出来的,给妈捐一个肾,就当是再回去了……”
9月30日早上7点,田世国首先被推进了手术室。当洁白的手术单盖在他的身上时,他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笑着对身边的护士说:“我终于可以救我妈了,再过一会儿,我的肾就要在她的体内工作了。”母子俩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儿子的心牵挂着母亲的身体,母亲却始终不知道捐肾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手术终于开始了。朱同玉教授亲自操刀,十几名医护人员轮流上阵,他们和田世国母子一起展开了一场充满骨血真情的生命保卫战。这个母子换肾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l点50分,让人欣慰的是,手术做得十分成功。母亲刚被推出手术室,儿子的肾便开始在她体内正常工作了。
手术完成后,田世国先母亲一步出院,回到枣庄老家休养。不久,换肾成功的母亲也回到枣庄老家,她的气色十分好,脸上的皮肤也不再干巴巴的,显得很滋润。老太太一进家门,就底气十足地说:“想不到我又活着回来了。”
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他也入选2004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原因是他忘我救母的那份真情。虽说亲人间通过捐献器官延续病人生命已经屡见不鲜,但绝大部分的病例都是父亲或母亲捐肾给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间捐献身体器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年仅38岁的田世国在自己生命周期的巅峰将肾捐给了68岁的老母,田世国的义举,充分体现了人们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对母亲的感恩之举,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我们的生命是双亲给予的,作为儿女,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田世国这番听似平常其实蕴藏丰富内涵的话语,给我们诠释了“孝道”这两个汉字。何为“孝道”?“孝道”是人类繁衍的起码伦理、道义,是对于父辈舐犊之情、养育之恩的无偿回报。“孝道”既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又是无法重复的幸福。“孝道”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孝道”是对亲人最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