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谐·静心·身心灵
14947500000017

第17章 静心,实现天地人合一

静心与境界

人有自己的命运轨迹,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心态。命运总是不顺遂的人,和他的心态必定有很大的关系,他没有真正做到放下“自我”。虽然他为人处世也很和善,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外人未必了解。他内心世界一定有很多需要清理的东西,表面上不愿表达,但内心深处可能欲望很强烈,而这种欲望可能恰恰导致了他的不顺。

如果他能够找到问题所在,把自己完全“放下”,静心反思,闭门修心。通过反思调整对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可能命运会因此有新的转机。所以静心对人非常重要。

静心需要达到一种境界。从“心”的角度来说,就像我们说的“心灭”,心“灭”了,才能达到静。这个“灭”不是没有,也不是死,“灭”就是洞察了一切,“心灭”是一种境界。

静心,实现天地人合一——对话白云观赵道长

作者:道教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道长:道教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人类之气和自然之气结合起来、人和宇宙结合起来。道家整体的理论是人与自然相结合、人与人相结合。

作者: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人们可能把自己和宇宙割裂开来,对宇宙缺乏一种敬畏精神。现在人们慢慢意识到,我们应该去遵循自然规律,去借助宇宙的力量,实现“天人合一”。您觉得怎么才能借助宇宙的力量呢?

道长:需要和宇宙有一种“沟通”,这种“沟通”就是道家讲的修炼。道家有很多的修炼方法,可以从不同程度上借助自然的力量。

作者:“天人合一”,与自然链接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理念,但是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信奉道教,作为普通人来讲,又怎么和宇宙、和自然实现链接呢?

道长:就像你所说的很多人没有宗教的意识,弄不清楚佛教和道教是怎么回事?要实现“天人合一”,道家修炼是为了追求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你把自己的事做圆满,达到与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就是“天人合一”了。比如两人之间的工作配合,只要配合得好就是“天人合一”呀!

作者:您的意思是普通人实现“天人合一”,只需要协调自己内部的小宇宙,协调好自己跟周围的人际、环境以及自然的关系,达到协调就可以,对吗?但很多人理解的“天人合一”是跟大自然融合,但是我觉得人最难融合的就是自己!

道长:当然!一个人自己内部都不协调怎么能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体自身和自然能够和谐,首先心态要平和、平淡、平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心态不平衡,这个看不惯,那个不顺眼,喜欢抱怨,这种状态如何“天人合一”?

作者:人在社会上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有些不可抗的东西,也许就是命运……

道长:不能简单地说命运,还是要找到解决的方式方法。比如说你进我退、我退你进,要达到一种平衡。

作者:比方说有些人,付出很多,为人也很善良,但人生总是不顺。那这是命运呢,还是他在“天人合一”上有什么问题?

道长:人的确有自己的命运轨迹,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心态问题。命运总是不顺的人,和他的心态必定有很大的关系,他没有做到真正的放下“自我”。虽然他很善良,待人处事也很友善,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外人未必了解。他内心世界一定有很多需要清理的东西,表面上不表达,但内心深处可能欲望很强烈,而这种欲望可能恰恰导致了他的不顺。如果他能够找到问题所在,把自己完全“放下”,静下心反思,可能命运会因此有新的转机。为什么很多大企业家一定要安排到山里去住上一段时间,让自己静下来,闭门修心,把所有事情从头梳理一遍,通过反思调整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出去就容易把事情做好。他需要这样一种静心,所以静心对人非常重要。

作者:道长,您刚才谈到静心,这正是我希望通过文化传播弘扬的和谐健康理念。关于静心您是怎么看的呢?

道长:现代人之所以需要静心是因为现在人的欲望很强,计较得失,人心浮躁,心静不下来。人的心从出发点来说都带着目的性,很难在一种静心的“忘我”状态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所以说我觉得人需要静心。静心对自我是一种锤炼,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作者:所以静心要来自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放下”,另一个层面是满足欲望。满足欲望了他就静心了,“放下”了他也就不要了。但现实生活是“放下”很难,欲望的满足同样很难。

道长:所以人需要先静下来,先自己冷静,冷静了“心”就可以慢慢“放下”了。

作者:道长,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情形:有的人平时挺老实平和的,但一感觉被人伤了自尊心就要跳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软肋,这些软肋经常使我们成为别人的情绪开关,或者别人成为我们的情绪开关。一被戳到痛处,我们就无法静心了。而每一个不静心不和谐的案例都会有其动机和原因,也许是因为欲望未被满足,也许是因为放不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纠结。使人既放不下、欲望也得不到满足,那这种情况下,你教他如何静心呢?

道长:像这种情况静不下来心只有用一些方式来引导。比如引入一种信仰或心灵追求,除非他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否则人都会有柔软的地方,也就是你说的“软肋”。找到他的柔软和弱点,从弱点入手,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可是我们看见太多的人解不开这些“结”。因为这些“结”制造了很多事件、很多恩怨、很多孽缘。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你不可触摸的“过去”。别人一不小心碰到这个“结”,瞬间你就会起连锁反应。如果你总是放不下“过去”的这些“结”,心就处在一种喧嚣的状态,不是简单的引导就能完成的。

道长:像这种现象我觉得可以通过另外一种磁场去感化他,这就是我们讲的阴阳磁场。不一定先急着跟他谈什么,也不必急着去解这个“结”,而是先改变他原有的磁场,把他带到另外一个磁场。比如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角度,让他看到另外一个磁场,看到新的环境、新的角度,然后再去谈论问题。有时候急着解决问题反而起反作用。而在一个新的磁场中人是可以改变的,他过去生活的磁场可能不太好。换一个环境、磁场和生活角度,可能有一天他自己就会醒悟。

作者:但是社会上有一些人“我”字太大,容不下别人的“我”字,觉得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是生活的强者,但内心其实有很多的纠结,很难化解,却又不接受别人的点化,比较自我和自私。

道长:这些人只能说他还没有真正遇到大的事情,有大的事情他才会猛醒。

作者:有的人经历过生死会猛醒,但是有的人可能见了棺材也不掉泪啊!反而因为这种生死的经历,觉得自己生命很短暂,更加自我自私,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道长:那种自私的东西可能会导致他更大的挫折和磨难!事实上,人只有无私才能保护自身。人要走出自我,提高个人的修为和德行。人过于自我就无法看见自身的东西,以我为大短期可以,从人生的长河来讲肯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宇宙广袤无边,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一个小小的蚂蚁,你没有什么可自大、可夸张的东西?这类人需要通过学习去修为,尤其需要静心。

作者:我觉得静心看起来简单,其实有很深沉的文化底蕴。

道长:静心需要达到一种境界。从“心”的角度来说,就像我们说的“心灭”,心“灭”了,才能达到静。这个“灭”不是没有,也不是死,“灭”就是洞察了一切,把一切都看得非常明白、非常开了,才能做到“灭”,达到“心灭”的境界。

作者:您刚才讲的“心灭”,其实是一种静心的境界,是一种观察事物的角度。

道长:“心灭”实际上是一种修为。这种修为是人的一个调节过程,比如打坐打到心寂、心灭,然后智慧才能出来。心静的时候才能出智慧。心不静下来、心不灭的状态下你出不来智慧,因为永远会有一种欲望在侵扰你。所以道家的修为、修炼方法,比如打通小周天、大周天,不是意念,而是自然的东西,能打通人的智慧。

作者:那您刚才讲的“心灭”也就是让人的心静下来,跳出五行本身的欲望和诱惑,然后再来看事物,对吗?

道长:是的。

作者:那这种境界已经是太高的境界了。关于静心除了您说过的“心灭”,还有什么静心的方法呢?

道长:很多方法可以静心。比如站桩、气功、诵经,都能达到入静,长期修炼的人就能进入一种静的状态。

作者:我理解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能解决人们的纠结,在人际关系中把很多事看开,解决人际冲突和矛盾,把自己内部小宇宙先协调好,再和大宇宙进行沟通和链接。

道长:对的。道家有很多的静心养生方法。

作者:从修道来讲,白云观处在都市,比较繁华,俗人俗事很多,您的静心修行会不会受影响呢?

道长:不会的。闹中取静嘛!只要心态端正,保持一颗“道心”,是不会受影响的;除非你没有“道心”才会受影响。

作者:我很好奇,您修道几十年,难道从来不受俗人俗事的影响吗?

道长:影响不会很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了。只要不破坏你的“道心”,朋友喊你吃顿饭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道长,您觉得道家文化对人生观的指导作用是什么?

道长:就是把人引向正确的道路、和谐的道路。这是宗教最基本的原则。消除矛盾,达到人和睦相处的境界,这是道教理想的东西。宗教应该把人带向一种光明,而非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