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真实的梦幻上
14953000000004

第4章 地球生命源于何处

1.生命来自天外吗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是一个自古以来最为人们关切的课题,并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并列为四大起源之谜。

众所周知,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早期的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说,今天已没有多少市场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渐渐相信,生命是物质进化的必然结果,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无机物进化为有机物,再进化为复杂有机物,最后才形成最原始的简单生命。然而,对于这一进化过程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却存在着是地球环境还是宇宙环境的争论。

早在19世纪末,当人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在正常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即证明生命自然发生说是无稽之谈时,就有人把视线转向了宇宙空间。1907年,瑞典著名的化学家阿列纽斯(1859~1927年)发表了《宇宙的形成》一书。他主张,宇宙一直就有生命,生命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并在光的压力推动下从一个星球飞向另一个星球。经他计算,孢子从火星飞向地球仅需84天,只需14个月就可飞出太阳系,若要飞到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地球4.3光年)也不过9000年。显然这些数字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是微不足道的。阿列纽斯还认为,孢子有着厚厚的外衣保护,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足以忍受住遥远的、寒冷的、没有水分和营养的星际旅途的各种艰难,而不丧失其复苏的能力。一旦由于纯粹偶然的原因,这些宇宙间的“流浪汉”来到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便开始了征服这个星球的过程。

阿列纽斯的理论一度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但是,由于他主张生命在宇宙中是永恒的、一直就有的,这就抹煞了生命有起源过程的问题,把生命起源的探索推向不可追溯、不可认识的唯心领域,甚至为神创论者所利用。另外,1910年,有人通过实验还证明,孢子即使有可能抵御寒冷和饥饿,但却无法躲避宇宙中各种高能射线的危害。

这样一来,阿列纽斯的理论便失去了它的重要支持。

20世纪20年代,原苏联科学家奥巴林(1894~1980年)提出,生命是在地球早期由无生命物质长期进化而来的。1952年,美国青年科学家米勒通过在实验室里,模拟地球的早期状态,让加上氨、甲烷和氢的水循环流经一个电弧(模拟太阳的紫外辐射),获得了一些可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氨基酸。米勒实验的成功,大大鼓舞了人们对这方面的探索。许多人纷纷仿效,也都从不同的原始大气配比中获得了不同的氨基酸组成,有的人还更进一步获得了具有某种活性的类蛋白球体。这就使生命地球早期起源说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然而,科学的发展往往是曲折迂回的。近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热情。首先是人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命尽管种类庞杂,但它们却具有一个模式,即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由同样的核糖核酸组成遗传物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这就使人们不能不问,如果生命果真是在地球上由无机物进化而来,为什么不会产生多种的生命模式?其次,还有人注意到,稀有金属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钼在地壳上的含量却很低,仅为0.0002%。这也使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对生命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本是起源于富含钼的其他天体?第三,人们还不断地从天外坠落的陨石中发现有起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宇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使许多人深信,生命绝不仅仅为地球所垄断。一些人还注意到,地球上有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常周期性地在全球蔓延。而其蔓延周期竟与某些彗星的回归周期吻合。这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有些传染病疫苗来自彗星。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当然也不会排斥有其他的生命孢子从彗星传入地球。

当然,近代对生命天外起源说的最重要支持,还是来自下述的两个实验。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曾注意到,来自宇宙的星光,在到达地球的途中,因被星际物质所吸收,从而造成了星光的减弱。然而,究竟是什么物质造成这种星际消光现象,却长期没能获得妥善的答复。近代利用人造卫星研究的结果,把来自宇宙的星光展成光谱,发现在红外区域的3.1微米、9.7微米、6~6.7微米和紫外区域的0.22微米波长处,均有强烈的吸收带。这使我们有可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实物模拟,来确认究竟是什么物质造成星际消光。人们一度曾经认为,造成星际消光的物质是石墨构成的宇宙尘,也有人认为是硅酸盐尘,还有人认为是带有苯核的有机物,但实际模拟的结果却将这些物质一一否定。不久前,英国加迪夫大学教授霍伊尔对此重新进行了研究,他大胆地假定,宇宙中充满了微生物,正是这种微生物造成了星际消光。根据这一设想,他用大肠杆菌进行模拟试验,结果果真在紫外0.22微米的波长范围里,找到了与星光相吻合的吸收带。

在霍伊尔实验的启迪下,日本京都大学的薮下信助教授等人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结果在红外区域的3.1微米、9.7微米和6~8微米之间均找到了相似的吸收带。但在紫外区域减光曲线则与霍伊尔的结果稍有出入,减光曲线的峰值不是在0.22微米,而是在0.19微米。尽管有这0.03微米之差,也仍不能令人完全信赖。薮下等人认为一个原因可能是大肠杆菌在宇宙中也许会有一些不同于地球上的特征,从而造成了这种差别;另一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也会吸收紫外线,也许是氧气造成的干扰。因此他们正准备到“空间实验室”中去进行这一实验。

另一个使相信生命天外起源说的学者得到鼓舞的实验是对生命在宇宙空间存活能力的研究。

早年,人们对阿列纽斯理论的主要批判,是认为生命无法经受宇宙空间紫外射线的考验。因此要使阿列纽斯理论复活,就得对这一批判作出有力的否定。

1985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彼得·威伯等的实验结果。他们把枯草杆菌置于模拟的宇宙环境中,即气压低到七亿分之一个大气压以下的高真空条件,温度为10开尔文时,进行紫外照射。结果发现枯草杆菌具有非常强的耐受能力(比在高温条件更能经受得住紫外线的照射),其中有10%可存活几百年的时间。如果枯草杆菌不是置于高真空条件下,而是置于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的分子云内,则其存活时间竟可达几百万到几千万年。因此,威伯指出:这种“云”足以在显著短于枯草杆菌平均存活时间的时间范围内,从这个星球移向另一星球,从而把生命的种子撒向四方。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生命天外起源说正在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和早年不同的是,人们深信,即使生命来自天外,也与上帝创生毫不相干,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从无机物进化为有机物的条件不应在地球上寻找,而应着眼于宇宙中的环境条件。

2.彗星:播洒生命的使者

据对大自然的忠实记录者——化石的研究,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遗迹可追溯到35亿年前。也就是说,地球在诞生几亿年后就已有生命的存在。而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的产生当然应该更早——距今40亿年?抑或45亿年?

这里明显出现一个问题:从原始的生命形式演化成生命体需要多少时间?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的化学演化起码需要数十亿年,仅从无核细胞进化到有核细胞就需要10亿~20亿年。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是自产自生的,地球不是生命的母亲,而仅仅是位品格高尚的“奶娘”。

既然如此,生命还能来于何处呢?只能是那广漠的宇宙。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学说——天降论(又称宇宙“孢子”论)。这种学说认为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生命物质,而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以彗星、陨石为载体实现的。如果换句形象些的话说,彗星、陨石就像播种机,地球恰恰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于是就成为今天万物万类生机勃勃的世界。宇宙间无数的星球当然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但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繁衍的条件就很难说了。

持“天降论”观点者提出的证据是,他们在许多坠落地球的陨石上发现有由孢子或细菌转化成的碳粒。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和巴特·内吉,在1938年坠落于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的一块陨石上,发现一种奇怪的结构:在这颗陨石上有丝状表层,形状很像蘑菇。通过精确的辐射鉴年法显示,这颗陨石的年龄同整个太阳系一样古老。这显然说明,生命早在地球诞生之前就存在了。

据此,有人大胆地提出一种假设:30亿或40亿年前,一颗彗星曾与地球相撞,这次相撞对年轻的地球几乎是一次生死考验,但同时也在地球上播撒下了生命的种子。

其实,对于彗星可能携带生命之种,很早就有人发现。差不多每当一颗彗星飞临地球后,地球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流行病。而且这种流行病几乎都首先发生在一个有限地区内,然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流传,继而危害整个人类。

1664年,人们观察到一颗彗星,那一年,英国伦敦流行鼠疫,短短5个月内,竟有几十万人殒命。

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颗彗星,在那段日子里,成千上万头牲畜倒毙于地。

1918~1919年流行于欧洲的大流感也与一颗彗星有关,这次流感致使3万多人丧生。

我国是最早观测彗星的国家,曾有“春秋昭十七年冬有星孛入于大辰”的记载。我国民间形象地称彗星为扫帚星,素来被视为不祥之兆。在这点上,尽管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观点却不谋而合。

但现实似乎也不尽然,例如,1811年那颗彗星拖着长达1800万公里长的彗尾蔚为壮观地出现时,那一年欧洲的葡萄却意外地喜获丰收。美滋滋的欧美人把那一年酿出的葡萄酒美其名曰:“彗星美酒”。

1858年,当多纳蒂彗星出现时,所过地区的葡萄园又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著名的哈雷彗星似乎对地球人类淡漠处之,它感兴趣的好像只是在个别鸡蛋上搞点小动作。

1682年,哈雷彗星光顾地球,在德国的马尔堡,有只母鸡产下一只异乎寻常的蛋,蛋壳上布满清晰可见的星辰图案。

76年后,即1758年,英国霍伊克附近乡村的一只母鸡产下一枚蛋壳上印有彗星倩影的蛋。

1834年,哈雷彗星再现苍穹,希腊科扎尼有一个名叫齐西斯·卡拉斯的人家里,有只母鸡下了一个彗星图案格外规则、清晰的“彗星之蛋”。

1910年5月17日,哈雷彗星如期再次光临,法国一户人家的母鸡又生下一枚“蛋壳上绘有彗星图案的怪蛋,图案如雕似印,可任君擦拭”。

对于哈雷彗星与鸡蛋的不解之奇缘。原苏联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认为决非偶然,“二者之间肯定具有某种因果关系,这种现象也许和免疫系统的效应原则甚至和生物的进化有关。”他为此断言,当1986年哈雷彗星再次返回时,一定还会有一枚“彗星蛋”降生人间。

为了得到1986年的这枚彗星蛋,早在1950年,原苏联科学界便大动干戈,以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农户建立联系网,许以重金悬赏。法、美、意、西班牙、瑞典等30多个国家也不甘落后,大范围地建立起类似的调查网络。苍天不负苦心人,1986年,意大利博尔戈的一户居民家的母鸡真的生下这枚预想中的彗星蛋,如今这枚蛋成了名副其实的稀世奇珍。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仍困惑不解,哈雷彗星为何对鸡蛋如此情有独钟?“哈雷”与“鸡”(而不是鸭、鹅之类)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微妙的关系?为什么其他彗星却无此效应?细细思量,不禁使人哑然失笑,天下的母鸡可谓多多,而哈雷彗星每次光顾却只肯留下一枚彗星蛋,害得人们如沙海觅珠似地到处找,这不是简直在开人类的玩笑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漫天播撒病毒的彗星,还是辛苦光临一趟却只肯下一枚蛋的彗星,都与地球生命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

1981年,一批日本天文学家的发现使生命来于彗星的说法进一步得到辅证。他们通过对彗星缜密的观测发现,彗星彗尾中粒子的大小与细菌的大小完全一样。同一年,美国天文学家又指出,彗星粒子释放出的辐射光与有机物释放出的辐射光完全一样。

其后不久,科学家们在金星、木星、土星的大气层中也陆续发现了形同细菌的粒子。这说明,生命之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近年来,射电天文学家们的发现更令人震惊,在目前已判明的存在于星空中的50多种化学物质中,起码有45种具有生命意义,似乎整个宇宙,就是一部制造生命的奇妙机器。

持“生命源于宇宙”观点的人认为,生命和宇宙同源,大爆炸产生了宇宙,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用这种理论勾勒出的生命历程简明而清晰: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

碳、氢、氧、氮是构成氨基酸的四大要素。

大爆炸时产生碳、氢、氧、氮,同时产生氨基酸等生命前物质,并在宇宙尘云中演化为原始生命形式,然后通过彗星、陨石为载体广泛播撒在无数颗星球上。仅就地球而言,由于条件适宜,于是生命之种得以繁衍、演化、进步、发达。

这里所说的只是宇宙创造的无限生命形式中的一种——蛋白生命。因为地球的条件适宜蛋白生命的存在,所以情有独钟地接纳了它,而在别的星球——以我们地球人类狭隘的认识范围视之不可能存在“生物”的那些荒漠球体上,也许恰恰生存着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生命形式,这种想法应该是合乎逻辑的。

3.跳动着生机的陨石

1806年,瑞典化学家贝尔采留斯在法国陨落的“阿列”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机化合物,进而成为前所未有的碳球粒陨石的收藏创始人。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对碳球粒陨石进行有机化学研究。然而,在此期间,对陨石中有机化合物起源问题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一些科学家认为,陨石中的有机物是非生物起源,即通过无机途径产生于无机物中。

我们会发现,当今的天文学家能列举出许多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能是未来生命的“半成品”。这些有机化合物都是在宇宙中被发现的,它们都是无机起源。还有的科学家认为,陨石中的有机物就是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迄今尚未停止。

有利于“陨石中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起源”的支持者的充分论据是这样一个事实:陨石沥青中硫、氮和氯的含量高于地球上的同类化合物。“碳球粒中的有机物是生物起源”的支持者们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一谈到在陨石中发现很像地球石油的碳氢化合物时,便一下子用上地球石油是生物起源的理论。但实际上,关于“地球上的所有石油都是生物起源”的假说并未得到公认。此外,其中有些假说还把所有地球石油的起源同彗星碎块和碳球粒陨石等宇宙天体陨落到地球上联系到一起。不管怎样,石油碳氢化合物多半是起源于宇宙,石油中所含的元素和化合物在太阳系中被发现,而且其分布很广。对太阳系行星的光谱研究已证实,在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都发现有石油成分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宇宙探测器在金星大气中还发现碳氢化合物的大量凝聚物。在月球的环形山中也发现了如上所说的陨石中所含的那些化合物。

俄罗斯科学家罗金勃留姆赞同“石油是宇宙起源”的观点,但他认为,地球上的石油并非处在“童年时代”,在时间上更加久远。地球上的石油是彗星带来的。

实际上,关于“陨石中的有机物是生物起源”的假说的支持者们,早在20年前就得到有利于自己观点且有说服力的论据——在某些陨石中发现了排列有序的奇怪元素,其中包括很像地球上发现的生物体——单细胞藻类。有趣的是,在许多排列有序的元素中含有只对生物性物质表现独特的碳族,其碳原子数不详。原来,在碳球粒中发现的某些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它们有善于翻转极化的光线表面,进而在生物起源的有机化合物身上首次发现它们的光活性特点。而“陨石中有机物是非生物起源”的支持者们立刻站出来宣布,这些排列有序的分子是遭到陨石陨落后在地球上的污染。

有关陨石中有机物的争论迄今仍在继续。尽管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推断,陨石中含有地外生命某种残存的形式,但这尚不是最终的结论。况且,到目前为止,尚无人认为“排列有序的分子”是在实验室试验过程中某种污染进入陨石内部形成的。许多直接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排列有序的分子”就是被矿化的残留下来的地外微小生命物质。

在谈到“碳球粒可能是对地外生命生存”的观点有利的证据时,需补充一点:在地面上陨落的天体中,很少有如此独一无二的。迄今为止,这些陨落的天体尚未被正式认定为陨石,有时它们被称作“假陨石”。在这些陨石中,有的还被称作“铜陨石”。1931年,一块黄铜块陨落到美国的伊顿地区。1820年,一块通红的石灰石碎块从天而降,陨落到英国“艾舍尔”号船的甲板上。1925年4月11日,一颗耀眼的火流星掠过天际,一块巨大的石灰石陨落在瑞典,在这块陨落的石灰石中发现了类似海洋生物的某种残存的贝壳类和类似三叶虫动物的残留体。在“假陨石”当中,最令人惊奇的是,1820年,一大宗“天书”在俄罗斯的近波罗的斯克从天而降,著名学者T·格罗古斯给它起名叫“气生植物”。这种天降之物就是一种宇宙起源的植物体。不久,致力于这项“假陨石”研究的T·格罗古斯被同行们指责为对“天书”的化学分析有误,这同对他的许多其他学术著作的抨击没什么两样,从而导致这位年轻学者悲剧般地早逝。

这些陨石甚至成为加速同地外文明之间联系的“信使”,它们或许是最令世界震惊的其他智慧生物均可利用的联系手段。科学家确认,在某些陨石的碳球粒中发现的长有机链分子,很可能来自那些大量射向我们的某个遥远的文明。这些长有机链分子是否载有密码信息呢?

还需指出的是关于自远古时起人类就同地外文明有过接触的“古代宇宙接触”说。这一假说的支持者正在从神话、传说、古代文化遗迹以及古世纪和中世纪的历史文献中,寻找人类同地外文明接触的踪迹和证据。

1974年、1975年和1976年,先后在俄罗斯的卡卢加举行的第9届、第10届和第11届“科学继承和发展K·齐奥尔科夫斯基思想”研讨会上,“古代宇宙接触”说的支持者们和反对者们经过充分研讨和辩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关于“天外来客”的假说并非是什么幻想,而是完全科学的推断。

此外,参加研讨的许多专家学者强调指出,关于“天外来客”的科学假说是可以应用的。不过,在应用这一假说对文化古迹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应特别慎重,该假说创始人之一M·阿格列斯特早在1961年就强调过这一点。

从陨石中有机物的生物性到国际急进派协会发射宇宙联系信号的人工性的论据,都是关于“存在外星生命和地外文明”假说的支持者们提出的。他们把这些作为地外存在生命和智慧生物的证据,但这些推断都尚未被科学事实所证实。寻找地外文明庞大的天文工程活动迄今毫无收效,进而无法解释是否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宇宙仍在沉默。

关于宇宙沉默(“心理真空”)的问题已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们提出一系列推断以解释这种宇宙沉默。一些人发现了这种“心理真空”的原因在于寻觅人工信号的方法不正确。另一些人认为,关于地球文明的科学技术尚不完善。还有人认为,在有人类居住的太阳系的周围存在一个人造“沉默区”或“隐秘区”,况且,人类还刚刚步入自身发展的“年轻阶段”。

C·什克洛夫斯基热情地捍卫和广泛宣传处于初期阶段的宇宙生命的万能性思想,他反复检验了自己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地球生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生命现象。

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必将遭到许多人的坚决反对。其实,下面的论据是最富有实质性的:第一,不应把技术文明暂时存在这一可能性观点视作其发展中一成不变的定律;第二,“类地”文明是可能存在的,但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C·什克洛夫斯基在最近的一次证明他关于“任何技术文明存在的暂时性”论断的讲演中,提出关于“智慧生物是生物演化走进死胡同的一个演化分支”的论题。

他认为,人的智慧是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发明”,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发育过剩,从而使这一生物物种走进演化的死胡同。从这一意义上讲,可把人的智慧同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犄角和甲壳或剑齿虎那奇大无比的獠牙相比较。

这自然会使人们如此类推:目前处于高级演化阶段的人类物种智慧上的发展过程和对其自相矛盾的运用,是标志着物种本身将面临下一个演化的死胡同?人类大量储存核武器以准备自我毁灭生存环境——这是不是人类由于发展过胜的一种自杀行动?归根结底,这种演化的死胡同是不是宇宙中智慧物种一个可能的演化分支?——这自然可用以解释宇宙沉默!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缺少轰轰烈烈奇迹的这种沉默,是任何一个地外文明在宇宙中进行扩张时制造假象的一种必然。

科学家们提出一种观点,基本粒子是通向毗邻、膨胀、紧闭或振荡的宇宙的微小通道,我们所处的宇宙就是这种宇宙,它也像一个基本粒子。

俄罗斯科学院著名学者M·A·马尔科夫院士认为,在星系和神秘类星体那活动异常激烈的核心中所发现的惊人的能量释放,可能就同自然或人为的物质湮没和反物质有关,这进一步证明在我们的假闭合宏观世界和应该毗邻的假闭合反物质世界之间,发生和发展直接有效的实体性和物质性接触是完全可能的。

作为在宇宙中诞生和生息的生物体的人是由宇宙物质造就的,因而也受宇宙规律的支配。同时,人又是有高度组织性和有思维的宇宙物质体。如果宇宙创造了以人为代表的智能物质,那便可合乎逻辑地推断:整个宇宙是由思维物质构成的。

这一有组织的宇宙物质体完全不该让人繁生,因为它可能已有无数种形式,大概其思维和实现思想的方法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因此,可以合乎道理地推断,宇宙中可能存在有思维的构成物或生命的许多形式,它们的特性与我们人类截然不同。

天空和海洋出现的各种怪物和奇异现象、光怪陆离的“云朵”、UFO以及载有类人生物的光球——这一切都可能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不容忽视:宇宙能,其中包括太阳能,都可在近地宇宙空间形成各种全息图像。这一结论是根据专家们的全息摄影的假说得出的。

美国心理现象工程技术专家认为,全息模型或校正模型的实质在于,宇宙中的信息并非像我们习惯认为的那样仅限于在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形成,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意念所支配的频率振幅结构进行的一种“傅立叶校正”,以便调整信息使其变成人更习惯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由我们实验的基本方位坐标组成的时空坐标就直接变成可利用的有序参数了。例如,一个线团如果处在我们已习惯的三维空间,我们看上去它就是一个球形。线团如果处于二维空间,它就是这个线团的球形截面,我们看上去它就是点和椭圆形剖面线的组合图形。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工程技术的实践中:把复杂的三维零件变成平面图上的二维图形(即零件的图形是一个三面投影图)。否则,人就无法将准确的图形绘制在一张平面纸上。现在让我们想象有一个参数少的空间,但不是四维空间。

这样一来,便可照此推断,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想象中的“天空”实际上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由此可见,我们的意念可借助上面所说的“校正”穿越时空的任何部分,获得有关信息,它还能以某种特殊的形式解释信息。

根据维纳茨基的“智力圈”学说,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宇宙空间本来就存在一个监控宇宙智能发展的永久性天然系统。实际上,各种特异现象都是太阳能和生物能在地球磁场条件下,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们还能在人的意识中引起时空移位,空中出现过去或未来的事件以及同久故者“接触”的事件,都是它们的表现形式。

一门新学科——心灵动能学的奠基人普里戈任认为:UFO和类人生物就是一种等离子体构成物,它能使自身组织达到可被视为生命体和智能体的最高程度。

卡兹纳切耶夫院士在这方面的研究计划中提出一种重要假说:如果第一个智能生物发现他是银河系中孤独而唯一的智能生物,他就会试图将“生命的种子”播种到其星球周围的其他天体上。为此会出现一些诸如“智能生物自身复制”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可能是,微生物“使者”将成为银河系第一批人类借助基因工程创造的人工生物“产品”。这样一来,星系的操纵者便可把对生命体的演化和发展编有密码基因的这些基因工程“产品”传播到宇宙空间的诸天体上,在这些基因工程“产品”中还包括这样一些智能生物——对星系操纵者在宇宙中发出的信号具有超敏感性。

如果“宇宙大爆炸”假说成立的话,那毫无疑问,明显不同于核蛋白生命体的各种能量物质千奇百态的生命形式也应成立和被人们所接受。该假说认为,地球上不仅存在许多其他形式的生命体,而且这些光怪陆离的生命体还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不仅能独立存在,还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机体内,即分子生物体可与场的生命形式并存。这一观点同费多罗夫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学说完全吻合。

俄罗斯杰出哲学家费多罗夫认为,生命不仅能以生物体的形式存在,还能以其他形式存在,而且生物的各种形式由于处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它们还能同时并存,其中包括那些生命形式完善的永生的高智能生物的代表。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的《宇宙一元论》一书中阐述和创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宇宙中高级生命的传播多半是通过繁衍和移民的途径来实现的,并非像古典人文学认为的那样是本星球自然产生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宇宙的意志·未知的智能》中强调指出:“在高级星球上诞生的高级生物的智慧和强盛是通过他们的后代传播到其他星球上去的。他们能预见行星的爆炸、太阳的熄灭,还能从那些即将发生宇宙悲剧的毁灭地迁移到其他安全地方。他们的意志几乎就是宇宙的意志。”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H·C·卡尔达索夫对地外文明的可能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已掌握本行星能量的文明;掌握了自己恒星能量的文明;掌握了自己所在的整个星系能量的文明。

4.外星人是人类的父亲吗

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古代的传说,如果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多像梦一样平凡地消逝了。但是奇怪的是,这种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醒半睡的梦,预示着真实。”

德国语言学家史密特神父在研究中发现,在印、欧民族的宗教中,上神(天主)一词的语根是“照耀”的意思。而且《圣经》中“上帝”一词在古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更明确,它是“来自天空的人们”。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

关于人类的起源,一直有众多的猜测。从宗教观点出发,认为人类是由神创造的;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则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猿人。最近,一位科学家马莱斯提出了新见解,他认为,人类的始祖来自外星球。

大约在6.5万年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球人来到了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的环境十分适宜他们居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带充分的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所以他们改变初衷,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人种,这种新人种是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的结合而产生的。

当时地球十分原始,最高等的生物只是猿人,尚未发现火种。外星人选择具有高智力和精力充沛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马莱斯提出了证据,他对最近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5万年前的头骨的研究结果表明,后者的智慧远远高于今天的人类,从而推断他就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一。

马莱斯认为,目前唯一的问题是找出他们来自哪个星球。他指出,安第斯山脉的巨型图案,有可能是外太空船降落地球的基地。

当然,马莱斯的新论断还有待论证,我们姑且拭目以待。

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报道:在墨西哥一个孤独的村庄里,发现了不可思议的狼人人种。科学家们闻讯后大为震惊,立即对这个奇异的种族展开了研究。

狼人除了全身上下(包括脸部)都覆盖着黑色的卷毛以外,这个奇怪的种族从各方面看都像人。

专家们不能明确地解释这些狼人是怎样形成的。但在关于他们来源的理论中,也包括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他们是外星人的后裔!

他们有16个人:15名儿童和一名成人,共同生活在扎卡铁斯州的劳列托村里。他们都是一个名叫玛丽亚·露伊莎·迪亚兹的老妇人的子孙。孩子们绝顶聪明,但是,有关他们的情况却不多。这些狼人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不喜欢抛头露面。

科学家们研究了遍体长毛的孩子。不少人因而得出结论说,他们的情况是遗传的。狼人家庭里的孩子,并不都有这种情况,但即使那些看来正常的孩子,也可以在下一代中生出长毛的后代。

另一些看到过狼孩的人认为,他们可能真是一个新的种族,由来自另一个行星的父亲繁衍下来。

支持这种理论的事实是,玛丽亚·露伊莎·迪亚兹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在各民族早期的英雄神话中,英雄或者圣人常常表现为处女所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我国古代神话来看,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如《太平御览》中保存有一种古老的传说,书中记载了禹的母亲“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而后又“吞神珠”生下了禹。关于黄帝的记载也是如此,《初学记》说,黄帝的母亲“见大雷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然后“感而孕”。对于诸如此类的神话记载,古人有一个重要的结论性观点,那就是先秦典籍《春秋公羊传》所说的:“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推论人类的起源,通常从考古学和人类学出发,把知母不知父的上古时代称为母系氏族社会,并且认为是由群婚现象所造成的,而所谓处女生育的问题只是表示一种禁忌。“处女生殖”的确是上古时代的一个事实。最初的人类根本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认为的那种“人类父亲”。而所谓的“母系”实际上就是地上的母猿。因此,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命体,具有动物性的欲求和局限;另一方面,人作为精神生命体,又具有一种潜在的特异能力。

公元前几千年,一大批外星科学家乘坐飞碟来到地球,他们运用遗传工程创造了人类。他们抚养人类,教育人类,启发人类的智慧。当人类犯下错误时,他们也惩罚人类。

后来,发生了一场大灾难,这些外星人突然全部撤离了地球……

这就是各民族神话宗教为我们记载的“史实”。

这就是用UFO理论再“诠释”神话、宗教而得出的结论。在这种再“诠释”中,神话“复活”了!

但“复活”了的神话也复活它的说服力吗?

科学时代的我们还需要等待时光的检验。

天外来客:复活的远古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