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真实的梦幻上
14953000000009

第9章 UFO靠什么自由翱翔

1.超凡古怪的飞行性能

UFO具有超凡古怪的飞行性能,飞碟专家曾就这方面的问题广泛研究多年,并特别注重对那些准确的观测资料的研究。

UFO既是人们用肉眼看得见的物质性形态,又具有按地球原理人们根本接受不了的奇妙的形态特征。当然这奇妙特征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重要的是在飞行能力上。从飞碟飞行形态来看,根本不符合物理法则,它具有超越想象的特征:

第一,像落叶,按“之”字形落降运动、波浪形态的飞行、螺旋式飞行等,连能直线或曲线飞行的地球航空机也模仿不出那种飞行形态。

第二,自由自在地选择超越想象的高速和低速,突破时音速不受任何冲击波影响;贴地面高速飞行时根本没有冲击波。若在这种情况下,地球航空机飞行时要发出超音速冲击波。

第三,直接回转飞行,在惊人的高速飞行中无回转半径就瞬间转换方向。它不受物理原理中惯性法则的限制。只有质量为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出如此超常的惊人飞行。

第四,外部无确认分解物情况下,可以做加速运行。按地球科学技术来说,在空气中飞行必须要有分解物。根据作用与反作用法则,具有分解反作用所发生的推动力,才可能飞行。但是,飞碟不受物理法则限制。

还有一个运行特征是,当飞碟出现的时候,附近经过的汽车飞机能被“麻痹”,发电厂的电动机静止,飞碟消失后,才恢复正常运转。

整体不明飞行物运行特征中最神奇的特点就是瞬间消失的现象,或出现在雷达或出现在肉眼视线中的它瞬间消失。有时钻入地下,躯体变成云,同时云消物灭。以上我们看到的飞碟运行特征,同作用与反作用、惯性法则、质量保存法则等物理现象完全相违背,远远超出常识水准,按地球科学技术无法解释。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中午,飞碟专家仲道发现一个银灰色飞盘在约3000米高空正沿一条正弦曲线状轨迹飞行,尽管它的速度约是喷气式飞机的4倍,但丝毫听不到声音。它完成几个方向陡变的空中“特技”后,悬停在半空中,一动不动地呆了约10分钟。后来,它来了个慢转弯动作,然后朝仲道站的方向俯冲下来,飞行高度降至30米,最后降到离地1米高——它下降时的姿态就像一片落叶一样轻飘飘地落了下来。后来,它同仲道“亲近”了一下后便猛然升到树顶,然后又以梦幻般的速度疾驰而去,转眼即逝。飞碟专家仲道说:“在我一生中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怪物。”

(1)凌空悬停,稳如泰山

常见的一种UFO的飞行姿态是,纹丝不动地悬停在空中或离地不高的半空中,而且丝毫见不到能确保这一凌空悬停的任何机械作用的表现形式。很显然,无论如何,UFO也不会利用普通飞机所借助的那种空气动力学上的升浮力来飞行。看来,UFO并非凭借像直升机那样的螺旋桨来悬停。UFO飞行时既无气流又无烟团,从而排出了它使用普通喷气发动机喷气推进力的可能。几乎每一个UFO研究者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UFO拥有能抵消引力的某种机械装置。事实果真如此。

(2)升降变换,神奇莫测

站在UFO乘员的角度来研究UFO的升降问题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UFO开始下降时,悬在半空中的UFO的升浮力将垂直向上起作用,从而靠向下起作用的重力达到平衡的目的。假如不改变飞行器本身的升浮力,UFO乘员就会一下子倒向不同方向。只有UFO改变了自身的升浮力,才会产生一种力确保UFO平稳地向不同倾斜方向运动。UFO乘员随时可将操纵手柄置于中间位置,然后继续向相反方向机动飞行。在UFO继续朝不同方向作下降机动性飞行的同时,既可靠其精确的驾驶系统使UFO下降到任意高度,又可通过把操纵手柄固定在中间位置使UFO悬停在这一高度,因而可避免出现失误的危险。看来,对UFO来说,无论它按照“落叶”式还是“摆锤”式下降飞行,其总的飞行姿态更加明了,UFO乘员就是选择了这种能控制下降飞行的最佳方法。

现在,我们仍然站在UFO乘员的角度来讨论和推断:UFO怎样以完全幻想般的性能更好地使自身达到飞行高度。很显然,UFO在达到飞行高度时不存在飞行失误的危险,因为UFO乘员会考虑到树木、电线和楼房等可能出现的障碍物。UFO乘员由于竭力抵消引力进而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从而确保飞行器具有升浮力,UFO才能开始平稳上升,达到安全高度,最终安全而准确地飞抵指定地点。在UFO飞离着陆地点的几乎所有目击者事件中都能发现,UFO总是作两阶段机动飞行:先谨慎地缓慢升到15~30米高度,然后再以惊人的速度远离。

理论上的计算表明,UFO以极高速度远离飞行时所耗用的能量,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能同时伴有温度高达85000℃的热效应,还应伴有放射性增强和放射性沉降物沉降的现象。因此,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UFO不可能是地外生物驾驶的航天器,因为UFO不符合物理学定律,假如UFO乘员果真是来自外星的生物,代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就应该有符合相对论的定律,因为相对论对任何一个物理学部门都是绝对必不可少的。相对论的正确性在回旋加速器、线性加速器、核反应堆和原子电站的工作中,每天都得到验证。今天,相对论被用作天文学和宇宙学上阐述引力场的基石,还用于解释所有现代观测。如果UFO能使引力对其质量的影响“归0”,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UFO的惯性也必然同时“归0”。包覆在UFO周围的引力防护屏应像其周围的惯性防护屏一样地发挥作用,那么,失去质量的UFO怎样控制自己呢?

很显然,即便最小的力也能产生极大的加速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UFO只用几秒钟时间便消失在目击者的视野中。此外,UFO还能以肉眼无法跟踪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所以能在人的视觉中产生一种瞬间即逝的错觉,即闭灯时灯光刹那间消逝的一瞬。目前已知,人的肉眼不可能跟踪上加速度超过20g的物体的运动。

要对我们所研究的与UFO有关问题的所有观点是否正确进行全面评估,就需要有远远超出现代水平的知识。但不管怎样,我们没有任何根据对UFO瞬间即逝的现象采取某种神秘学方法予以解释,也不必担心UFO中的乘员会甩出来,因为他们受到“惯性防护屏”的保护。

(3)起伏飞行,应变无阻

UFO水平飞行时,甚至以某种奇特的方式沿着一种“不合理的”正弦曲线轨迹运动。如果UFO飞经引力强度大的地区上空时,重力就会增大,这时,UFO会出现某种下滑飞行,从而降低飞行高度的现象。与此相反,当UFO飞过引力强度小的地区上空时,其飞行高度就会增大。如果我们沿着大陆表面运动,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几乎常见的引力强度变化趋向:海洋上空的引力强度小于大陆上空。此外,地球自转也能引起这一引力强度的某些变化,该变化也取决于引力强度测量地点所处的地理纬度。

对某些罕见情况下UFO起伏不定的飞行可作具体分析加以解释,如,当出现UFO时就认为它在侦察地形,所以在山峦起伏地区上空保持固定高度飞行。在诸如此类情况下,对UFO的驾驶可能是利用类似雷达的地面信号反射系统自动进行的。这种通过信号反射系统实现对UFO的自动驾驶,对繁忙中的UFO驾驶员来说特别便利。

(4)驰骋天宇,飘飘悠然

1955年的一个夏日,美国一架歼击机在新墨西哥州乌基克市附近约900米高的上空飞行,飞行员突然发现一个神奇的飞碟——它在飞行员的头顶高速飞行,呈亮灰色,几乎是一个球形,上面至少有4个窗孔向外射出耀眼的蓝绿光束,这光束似乎随着飞碟同飞机的远离而变换着颜色。根据该飞碟飞经乌基克和波士顿两地的时间判断,其飞行速度为7250~7700公里/小时,虽然它以如此大的速度在大气层中飞行,却丝毫没产生冲击波。

1995年8月,华盛顿上空曾出现UFO列队飞行的奇观。当时,美国空军和民航塔台的雷达都跟踪到这队飞碟,它们当时的飞行速度是12000公里/小时,其中有几个飞碟仅用肉眼就能看到。4个月后,美国一架B-29飞机在墨西哥湾上空飞行时,借助机载雷达发现几个飞碟,其飞行高度达5500米,速度为8450~14500公里/小时。须知,人类制造用于宇宙考察的大型运载火箭,只有在大气层外的近地宇宙空间飞行时其速度才达到29000公里/小时。

1969年11月,美国载人登月飞船在从地球出发飞抵月球期间,一直受到一个神奇的不明飞行物的神秘跟踪。这些神秘的飞碟以超音速飞行在我们面前显示其技术上的成就和优势。飞碟飞行时不仅可以避免产生冲击波,还极大地提高了飞行时的能量利用率。很显然,它飞行时能有效地抵消冲击波。它如何抵消冲击波的技术细节我们还尚不清楚,不过,其中有些奥秘已被揭开:似乎飞碟逼近飞行的信息立刻被传导给前方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提前接到这一信息,进而为飞碟即将路经的空域“开道让路”。待飞碟顺利通过后,其后面“开道让路”的空气立刻又闭合恢复原状。UFO就是以这种方式畅通无阻地穿越大气层的,这样其能量消耗极小,因此,在飞碟行进的前方永远也不会形成冲击波。显然,所有这一切确保了飞碟表面出现等离子体光晕或某种光能效应。

(5)自旋变换,奥秘无穷

据观测,飞碟有时或整体或部分地作自转运动,这自然要提出一些问题:飞碟为何以这种方式运动?飞碟的旋转部分发出某种声音吗?有哪些固定类型的飞碟作自转运动?

有时,着陆飞碟的上部开始旋转直至它离地升空,同时其旋转速度逐渐加大,最终转速达到极高值。

大量观测表明,飞碟整体旋转的这一特点同一定的飞碟类型没有关系,会旋转的飞碟既有球形的,也有卵形的,还有圆盘形等形状的。

不难设想,无论飞碟的整体旋转还是其下部机构旋转,其用途都是为了保证其在空中的高度稳定性。大量实验性研究证明,这一推断是正确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要使坐在飞碟内的乘员平安无事地飞行,飞碟的旋转部分只能是它的外表部分,因此,只能作出这样的推断,在飞碟的外部机构与内部机构之间装有某种交连装置,当然飞碟壁壳上的舷窗可能不随其旋转部分同时旋转,因为飞碟乘员需要向外瞭望观察。

一天夜里,一个农场主驱车行驶在野外。他突然发现一个快速坠落的“陨星”,而这“陨星”一下子又悬停在附近的半山腰。原来,这是个旋转的飞碟。这时,农场主发现,飞碟上只有一个舷窗。他好奇地用汽车灯光向飞碟乘员发出几次光信号,这时他发现,这个正在旋转的飞碟却顿时停止了旋转,它上面唯一的那个舷窗一下子对准了农场主的方向一动不动。当飞碟飞离前,它又恢复了旋转,然后做了几个机动飞行动作后转眼离去。

无论哪种类型的飞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着陆后静止不动,也不旋转。通常,观察到飞碟旋转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可见,大量事实和研究证明,自旋并非是飞碟飞行时的一个必然的固定属性,它是否需要旋转取决于飞碟驾驶员的愿望。

2.对UFO飞行原理的推测之一

(1)飞碟验证的主要思路

①飞碟需要一种极特殊的能源,这种能源事实上必须是永动机。

②正统科学界彻底否定飞碟的症结是对能量守恒的盲目信仰,因此在飞碟的能源和反重力问题上陷入了空前的绝境。磁能装置能否造出来是飞碟验证的关键和核心。

③磁能装置在1980~1983年,短短几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说明飞碟技术既没有违反什么物理定律,也不像绝大多数飞碟研究者一直所想象的那样远远比我们先进,相反,飞碟技术不仅没有超过我们几万或几千万年,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倒比我们落后15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假如没有能量守恒观的影响,在一种正常的轨道上,地球文明本应当在法拉第之后不久就有能力在磁能问题上取得突破了。通过对美国发明家纽曼的电磁型磁能装置的分析,可以异常清楚地看出这个问题。

④为什么说只有把飞碟本身看成一个巨大的静态磁能发电装置,飞碟研究才会真正走上正途,否则再过1万年也无法理解飞碟呢?飞碟——一个静态磁能发电装置,是正确理解飞碟的决定性的一步,达到这种认识既是一种灵感,也代表着一种极艰苦的思维过程。因为飞碟问题错综复杂,并不仅仅是一个能源问题。从深的一面看,飞碟和磁能之间所具有的内在的逻辑性和必然性的含义是极其深刻的,必须从科学史、人类历史的整体发展,宇宙统一论、宇宙文明的分布和可能存在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等等诸多方面去深入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从浅的一面看,首先要考虑它怎样飞,为什么会飞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反重力的研究,特别涉及到反重力的特征、本质以及反重力与磁能之间的微妙关系了。我们知道,反重力技术在80年代中后期也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巧合,甚至没引起大部分飞碟研究者的重视。其实不然,正是通过对各种反重力技术和特异功能的深入研究,我们才终于明白了深藏在飞碟中的一连串的奥妙,搞清了反重力场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并在反重力的理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提出了几条重要的原理和假设,推导出在飞碟模式中,计算人类寿命的一般公式。根据这个公式,按最保守的估计,人在飞碟上的寿命也要达几万年以上了。这里有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飞碟研究者竟然也看不出反重力研究的重要性?答案其实很简单,反重力技术可制造更高层次的永动机。这恐怕是许多反重力研究者都没想到的。

⑤飞碟研究中有一连串的混乱思想和错中错,全是从能量守恒这种模式中派生出来的,从反能量守恒和飞碟的模式看问题,一切都是颠倒的。

(2)静态磁能发电与飞碟

①缸型磁路:缸型磁路是最典型最理想的一种磁路。结构特征是中心有一个直通上下的主磁路,线包绕在这个主磁路上,缸形外壳构成一个完美的磁回路。

②静态磁能的典型特征:从1985年开始,通过研究得出了静态磁能装置在磁路上非常可能与一个特殊的缸型磁路一样的结论,并且同飞碟的外形、内部结构有极密切的联系。1993年能量放大磁路的发现,完全证实了这些猜想。按照这种磁路的技术特点和要求设计出的装置,最自然理想的形状也是碟型,只有在这种形状上(或满足其技术特征的类似形状上),磁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才能达到最高。在其他形状上,电压放大倍数都要不同程度地下降,仅此便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③飞碟的典型特征:这里说到的典型特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飞碟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通过对近10万例目击案的研究,逐渐抽象出来的。验证的核心材料来源分:

第一,目击案:大量的、典型的、看得一清二楚的、没有争议的、早期的、近距离和超近距离的、人人一看就明白的案件。因为我们要让每个人明白,我们谈的绝不是幻觉、鬼影、地光、球形闪电和海市蜃楼,也不是UFO,而是明明白白的东西。

第二,飞碟专家的著作、重要观点和言论:不是专业的飞碟研究者的观点言论、骇人听闻的案件,在文章中找不到。对飞碟评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资格。过去许多人误以为飞碟人人可谈,甚至可以妄谈、乱谈,这是极危险的,已导致了巨大的思想混乱。

第三,资料处理方法:是飞碟验证的灵魂,近10万例目击案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结论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原因在于思想方法不一样。

根据50年来飞碟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大量目击,我们首先看到飞碟在结构上很像一个变了形的缸型变压器。有的目击案,例如罗斯韦尔案和《受阻的旅程》中的飞碟,从这种角度看简直一模一样。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必须把中心磁路看活,在罗案中,中心磁路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座舱(原文:“飞碟的外径有10米,内舱直径大约7米。内外舱中间是一种空腔夹层,内有各种密密麻麻的缆线。内舱似乎是驾驶舱,舱壁上有一块板,上面有数不清的奇形怪状的控制机关,板前面有四把座椅……士兵们在驱赶着围观的人群,并且命令离开的人必须保守秘密”)。看到这一步,要有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要对反重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宇宙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技术发展的一般趋势有明确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是绝对看不到这一步的,更不可能看清里面所有的必然性。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绝大多数的案例反映出的特征都在支持这个结论,这里面的区别只在中心磁路的具体变化上,有的发展成一个座舱,有的发展成多个座舱(例如《受阻的旅程》中的飞碟),有的还在中心,只不过表面上变成了一个直通上下的进出的通道而已。

④既然说飞碟是一个静态磁能装置,现在要做的事就比较简单了,只要验证了这两个东西在基本特征上完全相同就等于证明了这个问题。基本特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声响;颜色;磁场;频率;线包位置;外形;内部结构;壳体厚度;重量(比重)。

(3)一般验证

①声响特征:飞碟的声响极为复杂,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往往同它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很有关系。通过对大量目击案的研究,不难看出飞碟确实可以发出一种典型的声响,那就是“嗡嗡”声。从声响上可以粗略地将飞碟归为有声和无声两类,所谓无声是否真的一点儿声音都没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具体分析。例如一个优质的使用精良的技术制造出来的变压器和一个老式的变压器在声响上就可能相差甚远。有声的飞碟发出的声响表面上看千奇百怪,实际上常听到的只有吸气声,类似各种发动机的声音和非常明确的嗡嗡声。

在这些常听到的声响中,嗡嗡声显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有的目击人用“像一群发怒的蜜蜂”的比喻形容飞碟的声响。在另一则更有意思的目击事例中,当事人干脆一语道破天机,用“飞碟的声音就像变压器一样”这样生动的描述,给这个问题画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从静态磁能出发,目击者听到这种奇特的声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②颜色特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是非常多的,不胜枚举。经过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其主色调是银白色→银灰色→灰黑色→黑色。这同地球上已知的软磁材料的主色调可谓不谋而合。

③磁场特征:主要错误是机械唯物论,没有把飞碟的场看成一种特殊的场,一种复合的场源。法国著名飞碟专家埃·米歇尔在其《神秘的天物》一书中指出:“大部分近距离的飞碟现象,都可以从现象附近存在的变化着的磁场来证实。无论是‘瘫痪’现象、目击者的触电感、导体温度上升(树被烧焦,树根炭化,雨中的树干枯,在汽车内感到灼热,汽车发动机发生故障),还是金属物体的强烈震动,都可以用低频变化着的强大的磁场的旋转来解释。”

磁力的神秘奇特作用同飞碟一直紧紧连在一起,早已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过去的研究在确定飞碟的复杂的磁效应方面并没有取得本质上的突破,主要根源在于把问题绝对化了,大多数的研究者只从一个单纯的磁场这种极片面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没有将飞碟看成一个复杂的由电磁场源、反重力场源、各种辐射源和强电离源组成的集合体。

从集合体的观念出发就会明白,当各种复杂的场源叠加到极其微弱的地球磁场上之后,其作用相当于在一个局部地区产生了一个小型的“磁暴”,使地磁场原有的平衡立刻遭到破坏,当这种小型的磁暴产生时,异常灵敏的磁针产生了偏移,无线电波受到强烈的干扰就一点儿也不足为奇了。

问题的核心是对这种磁暴的性质的深入理解。过去的研究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干扰,特别是在观念上和反重力研究上陷入了困境,使研究的速度极大地受到了影响。

飞碟造成的磁异常和磁场的低频性质通过埃·米歇尔精心筛选的一则目击案例令人信服地得到了证实。

1957年4月14日16时左右,法国瓦尔省文斯村的加辛夫人和拉米夫人在离村不远的24号省级公路上散步,突然从背后传来了一阵金属声响,震耳欲聋。她们立刻转过身来,看见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金属物体,像陀螺一样,上部呈半球体,下部为锥形,它正在缓慢地飞行,离地面仅有2~3米高。24号省级公路与村公路交叉处就在眼前,陀螺体下部和锥形体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柱,在这些颤动的光束的照射下,路口两块铁皮广告牌发出巨大的金属震动声,仿佛这些光束同广告牌之间有共鸣似的……

那物体从金属广告牌上空飞过,噪音也越发刺耳。陀螺自身没有任何声响,它飞了200米左右后,向地面俯冲下来,也许触到了地面,静止片刻,它又腾空而起,加速爬升,以一般飞机的速度消失在天空中。

事后,不少民间UFO研究团体闻讯后前来文斯村实地调查。领导乌拉诺斯研究会调查小组的吉米·吉厄也来到现场。调查之后他指出,两块广告牌表现出磁异常现象,磁针在牌上竟偏斜了15度,而离此较远的另一块金属牌没有使磁针偏斜。另外,飞行物第二次下降飞经的沟梁上的阀门金属构件也有磁异常现象。

这个案例在揭示飞碟磁场的低频性质上可谓画龙点睛之绝笔。在这个案例中,除了飞碟的形状不属于典型之外,其他方面都显示出非常典型的特征。

④频率特征:对飞碟的频率估计来自对声响、光的特点、飞行物的颤动特点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飞碟的频率可以在零点几赫兹到几百赫兹之间变化,一个静态磁能装置在相似的规模和尺寸上(几米到上百米),频率也恰好在这个范围。

⑤线包位置特征:这涉及到飞碟上为什么有一大一小两个光环的问题。这两个光环的位置同静态磁能装置的线包位置吻合,同罗斯韦尔案件中有关夹层内有电缆的报道吻合。为什么这两个线包在飞碟上会发出光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根据反重力理论,特异功能的研究和飞碟的有关报道,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飞碟周围有辐射、电离等现象。这对理解静态磁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粒子发射和电离在物理学上就意味着在飞碟内部和周围有一富集带电粒子群的存在,这样的带电粒子群在客观上可以起到一种绝妙的磁场源和磁场强度指示器的作用。这种资料很多,下面几则目击案例已足够说明问题:

在1954年8月22日夜间发生在法国的名闻遐迩的韦尔农事件中,目击者米塞莱先生对调查员说:“……在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雪茄物下端跳出第5个盘状物,那直立着的巨大雪茄始终没有动静。第5个圆盘向地面降得比前4个都低,几乎贴近了塞纳河上新建的桥,它在桥上方悬停片刻,然后微微倾斜。这时我极清楚地看到了它的圆盘状,它呈红色,中间的红光较强,四周边缘较强,它周围的光晕十分强,有一个炽烈的光环。”

在另一个极其相似的案件中,一位目击者是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小飞行物的:“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中间有一个发红光的球状装置,四周是十分倾斜的淡黄色环”。

1974年4月某天晚上,诺埃尔先生走出挂车去散步,忽然看到西南方有个奇怪的物体,它像个深颜色的圆盘,有满月那么大,它悄然无声地飞行着,高度约有2000米。诺埃尔先生清楚地看到两个圆环围绕着那个物体,大一些的圆环发绿光,小一点的发红光,它以每秒两次的频率有规律地闪烁着。

(4)重点验证

①外形:首先要抽象出飞碟的典型形状。在这个问题上,过去的主要错误是把碟型飞碟所占比例大大估计低了(20%~30%),原因是在基本概念上就犯了错误,把UFO同飞碟混为一谈。UFO包括的东西太多了,把碟型放到这个总数里去,所占比值自然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根据我们的研究,碟型飞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20%~30%,实际上是一种绝对的主流。只有从这种角度看飞碟,“突出的外沿”这个典型重大的特征才能充分暴露出来,而过去的混淆事物本质的错误统计只能把飞碟引到歪路上去,使人看不清飞碟突出外沿的重大意义。静态磁能的研究始终把这个“外沿”放在突出的地位,认为这是解开飞碟之谜的一个大关键。因为突出的外沿反映了飞碟本质技术特征的一种内在需求,这句话的涵义是极深刻的,谁能完美地解释这个外沿,谁也就等于彻底地破译了飞碟。

理解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是将反重力技术同飞碟壳体、外形之间的关系区别清楚。通过对各种反重力技术的研究,可以确认,反重力技术只是一种特殊的场,这种场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产生,同飞碟的外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同飞碟的内部结构、重量厚度也无关。

②内部结构:飞碟的内部结构特征同一个缸型磁路完全一样,这在前面已说了。这里要搞清这种夹层的或中心通道的结构是否纯粹是一种起支撑和增强作用的东西,而同磁路无关。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第一,必须结合飞碟的重量、厚度去分析才能看清楚。第二,在静态磁能突破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静态磁能突破之后已没有考虑的必要了。

③重量厚度(比重):飞碟残片是否一定又轻又硬呢?通过对反重力的分析可知,材料的轻硬与否与飞碟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而那些把飞碟残片描绘得活灵活现的大段文章,同大量的目击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是飞碟研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下面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目击案例,法国一些最著名的飞碟学家都深入调查过这个案件。案件发生时间是1954年9月10日22点30分。目击人德维尔德向飞碟调查员的陈述如下:“我走进院子,看到大门外6米不到的铁轨左侧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我发现在我面前三四米远的地方有两个‘人’,两个我从来没见过的‘人’……我离他们只有两米了,此时我看见铁路上那个黑乎乎的方形物体突然射来一道强烈的光,它好像镁光灯一样照得我睁不开眼睛。”

“最后那个方形物射来的光熄灭了,我的肌肉恢复了活力,便立即朝铁路跑去,这时原先停在路边的黑乎乎的物体已经像直升飞机那样轻微地摇晃着离开了地面,那物体下部喷射出浓重的雾气,飞行物垂直上升了30米,然后朝西边的昂赞布方向斜飞而去。”事件发生后,法国警察局、宪兵队和国家保安局三方参与了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在铁轨的枕木上发现5个痕迹,每个痕迹有4平方厘米那么大,分布在3块枕木上,它扎入枕木时的压力在30吨左右,这5个痕迹显出某种对称感。

第二,德维尔德的目击得到了另外几位目击人的证实。

飞碟在地面造成压痕的报道有一定的数量,这些材料同空中爆炸的所谓飞碟相比,可靠性要高得多。飞碟降落大多数同直接目击过程紧密连在一起,可起到良好的互相印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压痕的分析,对飞碟的重量实际上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克洛德·波埃实地调查过发生在法国的11个飞碟着陆点,得出的结论是:飞碟的重量在50~100吨之间。

飞碟内部一无所有,它的重量几乎全集中在壳体上,假如飞碟的残片真的达到“轻如鸿毛”的程度,那么在上述情况下,飞碟的重量将远远低于50~100吨。

在众多的飞碟目击资料中,直接涉及到飞碟壳体厚度的材料是极少的,原因是只有当目击者在非常近的距离和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观察到这方面的细节。在这些资料中,以法国飞碟研究者亨利·迪朗记述的一则目击案最为重要,案件发生在1954年法国飞碟大风潮之前,轰动了整个法国。

目击者克洛德·布隆多先生说:“1954年7月23日或24日,近深夜11点钟,在睡觉前我外出散步。突然我听到一股风声,起初我以为是4公里以外铁路线上的火车声,但数秒钟之后,当我扭过头来时,发现在100米远的黑暗处有两个黑影……两个十分圆的东西,像是两只大盘子反扣在一起。它们的直径约5米,中轴部位的高度约为1.60米到1.70米,它们的边缘部分装有玻璃,是长方形的舷窗。在这两个盘子下部都开着一个很厚的蛋形门,我看见每一个飞碟里走出来一个人。这些驾驶员身高约有1.70米,他们穿着飞行员似的上衣连裤服……”

“这些‘人’朝着一个飞碟跑了过去,好像在放下或挪动一个装在橡胶物体上的薄片。好些薄片从飞行器中心轴伸出,伸向四周,相互间隔20厘米。两位驾驶员在挪动——或在修理薄片,他们手中没有任何工具。”

1分钟后,他们修理完毕,两人各自走向自己飞行器的门口,把门打开,从里边射出来一束极其明亮的光。我走过去从开着的门往里看,使我最为吃惊的是,飞碟舷舱里极其完美的照明程度,是我从未见过的,那里的亮光下没有阴影,但又看不见任何光源。在圆形舱里有一把椅子或铺位之类的东西(有点像牙科医用椅)。

“我提了许多问题,向他们打听操纵器上那么多的电钮派什么用场,答复都很简单‘能源’!那些人不健谈,几秒钟以后,他们俩都返回了自己的座舱,门从里面插上了。我感到飞行器的金属(像金属铝)没有什么分量,飞碟本身离地面有10厘米,没有任何着陆点,这时舷窗都闪闪发光,1秒钟后,飞行器无声地往上翘,也就是说,飞行器原来是处于水平状态,现在一下子变成垂直的了。转眼间,飞行器直飞天空,消失在远方。飞行器迅猛地起飞后,我听到了一股像哨声一样的风声。”这个案件的重要性在于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发生时期很早;第二,案件中透露出丰富的细节;第三,提供目击报告的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案件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缺乏有力的旁证。现在暂举这个案件中的飞碟为例,做一个有趣的计算,看看关于飞碟壳体能得出什么奇特的结论来。

从对反重力的研究中,我们知道飞碟壳体的保护含义在反重力状态下与常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从亚光速飞行的角度看,12~18厘米的壳体按照普通保护概念去理解几乎毫无意义。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随便选用一种材料,如钛合金或铝镁合金,制造一个直径仅5米的飞碟壳体,不仅可以制造得很轻、很薄,还可以保持相当的强度。既然如此,为什么外星人偏偏要把飞碟制造得那样沉重,那样厚呢?比如在另一则目击材料中,也就是轰动整个加拿大的福尔肯湖案件中,目击人声称,飞碟直径有12米,中轴高度大约4.5米,飞碟板壁的厚度至少有50厘米。这个案件因为存在一些争议,在此权当作一个参考。

通过对大量的飞碟材料的研究,飞碟给人的印象与其说像是一只太空船,不如说更像一辆主战坦克。从亚光速飞行看,它太薄;从一般机械角度看,它又太厚。飞碟的这种奇特矛盾从传统观念出发不但根本解答不了,最重要的是根本就看不到这类问题。既然从一般观念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那让我们看看是否能从静态磁能的角度解开这个谜。从静态磁能出发,需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磁性材料的特性上去研究。第二,从静态磁能本身的技术特点去研究。

通过对100多年来磁性材料科学发展的分析不难看出,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有着一些内在的特殊的规律性,有着所以如此或不得不如此的各种原因。正如飞碟外形所以主要为碟型也必定有其内在的深刻原因一样,金属软磁材料必须压制成薄板来使用,也同样反映出材料本身的特点,及使用上的各种需求之间的复杂的矛盾斗争关系。斗争的结果,就是技术必须沿着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向发展。一个人,不管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规定这个进程。而铁氧体材料所以能够采用压制成型的方法,原因是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另一方面,由于软磁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铁镍一类的金属,因此这些材料的比重也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

如果把上述思考放到200多亿光年的宇宙的大背景中去考查,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把外星人也看成是我们宇宙中的一分子,而不是从什么反宇宙飞来的怪物,那么就应该看到,在地球上发生的事在外星球上也同样会发生,地球上的科学家在软磁材料发展中碰到的诸种问题,外星球上的科学家也会碰到。如果在地球上人们以铁、镍、钴作为磁性材料的基本材料,那么在外星球上显然不会以金、银、铜作为它的基本材料,这就是宇宙统一法则的基本内容。

经过这些思考,再回过头从静态磁能的角度去观察飞碟,就会越看越觉得离人类越近了,再重温和回味亨利·迪朗所记述的目击案例时,会突然发现许多在第一次漫不经心的浏览中所忽略掉的重要东西。比如目击案例中有这样一段初看起来很奇怪的内容:“这些人朝着一个飞碟跑了过去,好像在放下或挪动一个装在橡胶物体上的薄片。好些薄片从飞行器中心轴伸出,伸向四周,相互间隔20厘米,两位驾驶员在挪动或在修理薄片,他们手中没有任何工具。”这些从中心轴伸出的薄片是什么呢?外星人为什么要挪动或修理它们?为什么偏偏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却恰恰是薄片?一个疯子本可以想象出一千种一万种更精彩更离奇的东西让外星人去修理去挪动,为什么目击者偏偏看到的是如此简单乏味的东西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看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飞碟。不然他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莫非布隆多先生长着千里眼,或是一个超人,能在1950年就看到了静态磁能可能具有的所有特征?如果飞碟就是一个巨大的静态磁能装置,一个极特殊的变压器,那么薄片之谜也就立刻迎刃而解。那些从中轴里伸出来并向四周伸展的许许多多薄片只能是导磁合金片,这不仅与地球软磁材料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另一方面,从磁路设计角度看,薄片伸出的位置、伸出的方式和方向也显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合理性,这显然不能用巧合加以解释。

下面从第二个方面来考查一下飞碟壳体为什么又厚又重的原因。

效率和功率之间的特殊关系,不仅对一般的电磁装置起作用,静态磁能装置也不能超然物外,在某种意义上,磁能装置对效率更敏感。由此可知,飞碟作为一种静态磁能装置,如果壳体就是这个装置的磁路,为了尽可能提高整个装置的效率,壳体的厚度就不能低于一定的数值,除非外星人掌握了在交流工作状态下电阻为零的导电材料和超低损耗的软磁材料,壳体的厚度才可能任意选择。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外星人技术越发达,飞碟壳体就可以变得越薄。作为一种实用的飞行器,只有在满足能量充足供应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厚薄的问题。具有足够的储备功率是设计任何一种运载工具的最基本原则,外星人无疑也不会背离这个原则。

从一般电磁理论和大型变压器的设计角度分析,已知的飞碟的壳体厚度也是合理的。即使把材料不同会使厚度发生变化的因素考虑进去,也可以看到,无论是布隆多案件还是福尔肯湖案件中的飞碟壳体的厚度,都没有让我们觉得把它们看成是磁能装置是荒唐的事情。

(5)结论

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飞碟所表现出的各种典型特征与静态磁能装置处处吻合,这些显然不是偶然的。

②过去的近50年,人们对飞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试图从各种角度对飞碟进行解释,然而一无所获。现在当我们一旦从反守恒的角度去观察去思索时,却发现一切令人困惑的现象都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解释,这些已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③1993年静态磁能研究突破后,使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更深入地理解了飞碟为什么要使用磁能的所有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令人惊诧的奇特关系。

3.对UFO飞行原理的推测之二

UFO的各种表现特征超出常规,原因是动力来源取自反物质,而反物质是另一种物理学——负物理学的物质基础。因为,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的基本粒子、物理性质、时空性质完全不相同。所以,用现代物理学的逻辑、规律,不能对UFO作出合理的解释。

对反物质这种特殊的东西,我们暂不叙述,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杨振宁、李政道“电荷共轭,空间时间反转定律”做出如下推论:“正、反物质互相分离,所在空间互相反转,各自时间相对倒流。”理论界对该定律的推论是:“在另一与我们分离的宇宙中,若它们的粒子是我们的反粒子,或者它们的左是我们的右,或者它们的时间流动方向与我们相反,它的物理现象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

为区分正、反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我们从“八卦太极图”中,得到了一个时空几何,用时空几何中对应时空的相反性,来标注出正、反物质,正、负时空之间的根本差别。

我们从时空几何中得出如下结论:普通物质的时空是正时空(乾时空),在此时空中,物理的量、值取正值。反物质的时空是负时空(坤时空),在此时空中,物理的量、值取负值。

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时空,这与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都不矛盾。爱因斯坦也有结论在前:“我想说明,空间——时间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不是物体存在于空间中,而是这些物体具有空间广延性……”因此,当我们用反物质物体作用在普通物质的引力场,引力场与反物质物体之间,自然要产生出相互的推斥力,即负引力。

那么,外星飞船如何利用这个负引力作为飞船的动力来源呢?外星飞船在飞船内壳体的底面上,设置几个由中性物质与反物质组成的负质量体,我们称其为负质点。这些负质点如何工作呢?就是利用电磁场使飞船壳体与负质点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以后,使正物质产生出与反物质相同的物理效果。工作性质大致如下:令正、反物质核、电双极共振中的磁化能量叠加,得到两种磁化能量产生的共鸣,或称磁气共鸣。共鸣中,壳体金属晶格中的电子、原子,在双共振产生的能级跃迁中,又受共鸣作用的影响,改变其量子特征与磁矩方向以后,依随了反物质的磁特性。金属晶格的磁性改变以后,就使飞船产生出了负引力。

在广义相对论中可以证明,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等效的。但是,根据时空几何中正、负时空物理现象完全一样的镜像对称原理可以知道,此时的负引力质量与负惯性质量也是等效的。因此,飞船获得了负引力质量,就获得了飞行动力。

所以,UFO外星飞船完全依靠改变自身正、负质量的结构成分,来决定飞船的飞行状态。

关于这一点的叙述,我们做一个比较就容易理解了。电磁吊车吸起铁时,使铁晶格中的分子磁矩由无序状态改为有序状态,并与电磁铁中的分子磁矩方向相同,结果使铁与电磁铁如同一体,随吊车移动。只是电磁铁的输出能量小,以及铁的量子条件改变有限。而UFO在此点的技术手段十分高明。

而负质量、负体积、负质点产生以后,飞船中的正质量、正体积、正质点都要相应减小,正时空结构也要随负时空结构的产生而变化。这就使飞船由静止时的物理模式,改变成飞船飞行时的物理模式。

对上文中所做出的各种叙述,我们可以认为:“或者将来人们接触到了外星飞船,或者将来人们制造出了反物质式飞船,其动力来源、飞船构造,与我们在上文中的叙述绝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为,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外星人留下的飞船模型——青铜喷水震盒这个实物的千古之谜来证明以上几点的成立。该盒表现的特点与我们在上文中所介绍的,以4个负质点为一种负质点系的结构特点相同。即该盒是一种结构的飞船模型。其实,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负质点的个数是不是相同并不重要。

我们虽对外星飞船的物理学原理与工作原理有了了解。可是,人们见到的UFO各种各样,外形很不一致,如球形、椭圆形、锥台形、铁饼形等。其实,外形并不影响飞船对能量的接收,因为,它们有一个统一的物理模式。这就是当外星飞船静止时,我们都将其看成是以静止质点而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规则的圆柱体。飞船外形其他多余出来的不规则部分,不用再去考虑,而只考虑质量对称相等面以内的变化情况。此点,我们已经对不同外形的UFO做出了规整,其结构完全可以相同。

在UFO究竟是不是外星飞船的争论中,否定UFO是外星飞船的理论根据,就是对狭义相对论的推论——任何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C(不能从火箭的角度去讨论,因为,火箭的速度远远没有达到相对论效应。因此,对火箭的理论处理仍是经典的)。这在高能物理中已被证实,即微粒子的运动速度趋向C(光速)时,质量会膨胀几万倍。

这证明,C(光速)是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越的上限。所以,宇宙中的时空障碍如果我们无法跨越,那么,任何外星生物也别想跨越(用火箭的速度做参考,去衡量星系间的距离,更是绝对的不可跨越)。但是,这里面却有几个深刻的认识被人们所忽略了。难道能用今天的思维能力、科技能力去衡量宇宙全貌吗?这实际吗?而且,今天的科学成就也不能看做是科学技术上的终端或极点,科学还是要继续发展的。虽然,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但速度相加定理及质量与速度的关系,都是对惯性系中的运动物体而言。对处在非惯性系中的UFO,用惯性系的规律去加以否定合适吗?

其实,在狭义相对论中,也有几点问题不好解决。如逻辑循环、缺少时空的坐标定义、缺少“光速不变”的物理学根据等等问题。光线在引力场附近弯曲,这与狭义相对论是相互矛盾的。这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因此,爱因斯坦又做出结论说:“不能认为狭义相对论的有效性是无止境的,只有在我们能够不考虑引力场的影响的情况下,狭义相对论的结果才能成立。”即在有引力场存在的大区域内,惯性系的狭义相对论是不能够成立的。

实际上,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也并非可以一成不变。如我们在质量与速度关系中,引入时空性质、不同物质的物理关系以后,即可以得到与人们认识不相同的观点,这是因为在UFO中有正、负两种质量。

事实上,UFO外星飞船在自身电磁场作用下,整体产生出负质量极限值以后,飞船进入负时空中。我们从飞船电磁场量子化条件的改变与UFO周围空间电离情况严重这些特殊现象中,都可以间接地推断出,正、负时空中的物理性质是不相同的(在我们的时空中,物体附近没有严重的电离与离子光),其中也包括正、负时空中的磁导率、真空中的介电常数不相同。当光在负时空传播时,就会因为正、负时空中的磁导率、介电常数不相同,而使光速的理论值产生出一个新的结果:即光在不同的时空中传播时,光速不是常量。所以,时空性质决定光的传播速度,也决定物体运动的速度。人们总是将好奇的目光投向太空,以探秘的心态关注着外星人:他们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人种,难道他们真的负有使命来到地球?

科学尚不能解释外星人存在与否,更不能对外星人作出深入、精确的分析。由此,就为人们议论外星人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自由。各国的UFO研究者十分重视收集和研究UFO乘员到地球上的行为,对外星人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外星人:众说纷纭的神秘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