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扫雷战车科技知识
14953700000018

第18章 德国“野猪”装甲扫雷车

装甲扫雷车是装有扫雷装置,作战中担负在雷场开辟通道的车辆。扫雷时,它通常在坦克分队的战斗队形内行动。该型车辆是坦克部队克服地雷场障碍的主要装备。由于装甲扫雷车总是在坦克部队发起攻击之前开始作业,由此获得了坦克部队战斗行动“开路先锋”的美名。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克虏伯·马克公司和伦克子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野猪”装甲扫雷车。该型扫雷车已在德国联邦国防军中服役,在其每个装甲或机械化旅装备了3辆。

该型扫雷车还曾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维和行动中使用。“野猪”装甲扫雷车由48主战坦克的底盘和新研制的扫雷装置构成。其扫雷装置为一个扫雷框架,框架上装有足的扫雷具。它由一个液压驱动轴连接,通过其主发动机相连的两个液力机构带动随时即可作业。

该型扫雷车的车体尾部装有自动照明标记的标定装置,该装置有150个在各种能见度和作战条件下均能看清的标志物,以提高扫雷效果。

“野猪”装甲扫雷车战斗全重54吨。该型装甲扫雷车在各种地面和越野地形上能以98%的可靠性,在任意暴露和隐蔽布设的反坦克地雷障碍中,开辟出宽4.7米的通道,在比较复杂的地形上,达到0.72千米/时的扫雷速度。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能在装甲防护和通风条件下完成其工作任务。电动机、液压电机、传动装置、控制元件和扫雷装置自身具有弹片防护能力。行驶性能和越野性能达到了能够直接伴随装甲部队行军和作战的要求。

“野猪”装甲扫雷车由行军状态转换为待作业状态的时间为2分钟,该过程完全自动化,在这种状态下,“野猪”扫雷车仍能以25千米/时的速度由最近隐蔽处行驶到作业地点。行军时,扫雷框架呈纵向平放在坦克车体上。扫雷作业时,扫雷装置自动旋转到车首前方,并进行支撑和锁定。

“野猪”扫雷车在作业中通常携带6只备用的扫雷具,如若在扫雷作业中遇到扫雷具损坏,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用车载工具可随时对其进行更换。在扫雷轴以400转/分转动时,形似大象足的扫雷具能将碰到的所有障碍物或“踏上”击毁,或“踢”出行军路线以外。

“野猪”装甲扫雷车在公路上行驶时的最大公路速度为5千米/时,最大公路行程350千米。“野猪”装甲扫雷车采用了公司的871501型8缸柴油机,其正常行驶时的最大功率为735千瓦,扫雷作业时的最大功率为814千瓦。与其匹配的是伦克公司专门为“野猪”装甲扫雷车研制的液力机械传动装置。

该型扫雷车的悬挂装置为扭杆式,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装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负重轮位置各装有一个液压减振器。该车采用的履带为带有固定橡胶垫块的挂胶钢制履带。

“野猪”装甲扫雷车的各种配置完全能够满足扫雷车行军和扫雷作业的要求。扫雷器轴两端分别装有一个测距传感器,借助液压接通,扫雷器轴始终保持在正确位置上,以便于保持相同的扫雷深度。

但是,由于转动的巨大惯量,要保持相同的扫雷深度必须将扫雷车通过滑动液压下降的刚性支撑板,切断行动部分弹簧的作用。扫雷过程中若遇到个别花岗岩式的坚硬障碍物,“野猪”装甲扫雷车会继续慢速操作,直到将硬物击碎。

“野猪”装甲扫雷车的扫雷行进速度可根据作业的地面,障碍等情况适时发生变化,可视情况进行自动控制。扫雷作业时的行驶速度通常在0.2~4千米/时之间。

在此,我们有意重现“野猪”装甲扫雷车在试验中的一幕。这一幕充分显现出“野猪”扫雷车的重要作用,也使人们欣赏了该扫雷车在雷区行驶时一往无前的风采。一支正在向前奔驰的坦克步兵战车分队,当接到侦察员的“前面是雷区”的报告后,立即放慢了行驶速度。这时从车队中驶出一辆“野猪”装甲扫雷车,它以25千米的时速行驶靠近雷区。该车将前甲板上纵向平放着的扫雷大框架回转到车首前方,两根轴转动着,24只大象足似的扫雷具踢抓着地面,随即发出“砰砰”的地雷爆炸声,有的地雷被“大象足”踢到行进路线以外。

在这次扫雷试验中,扫除了54枚不同种类的反坦克地雷,开辟了2500米长的通道。经过雷区洗礼的“野猪”装甲扫雷车,采用了48型主战坦克铸钢车体、底盘的复杂技术装备竟没有一件受到损坏。

在比较复杂的地形上,“野猪”装甲扫雷车都以较快的速度开辟出了一条4.7米宽的通道,其可靠性达到了98%以上。

由此可见,“野猪”装甲扫雷车的机动性,防护性和独特的扫雷技术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布有雷区的行军路途中,战场上,装甲扫雷车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由此可以这样说,在特定的情况下,装甲扫雷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