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灵巧的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然而,有很多父母却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或是因为不舍得孩子“受苦”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孩子渐渐地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热爱劳动的孩子,在生活上不可避免地低能,无法适应生存的需要,人际关系也经常陷入紧张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性格上的诸多缺陷,例如焦虑、孤僻、抑郁等。外国的一位著名教育学家也曾说过:“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保证。”可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其以后的自立打下基础。
在现在的家庭里,劳动主要是做家务。孩子协助父母做家务,可发展身体和心理上的技能,可以训练他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能力及体能。每完成一项家务,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便会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做家务,孩子也会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做家务能够培养孩子对家庭有份责任心和归属感,协助他独立自主。
然而,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基本不主张和鼓励孩子去做家务。在家里,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在学校,老师也很少安排劳动。这样一来,孩子的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就降低了。
4岁的桐桐,很想帮妈妈做点事情,吃完饭,她会主动帮忙收拾碗筷,还要试着去洗碗筷,虽然妈妈看着她做事会很开心,但也担心她会因摔坏碗而受伤。所以,妈妈还是不太会让桐桐来做这些事情。但是桐桐的妈妈想,桐桐这么热爱劳动,不能措伤了她的热情,要鼓励她的积极性。于是。妈妈就找一些桐桐能做的事情,让她开心地劳动。当桐桐的小手帕脏了,妈妈就对她说,桐桐你自己来洗,可以吗?能不能完成?桐桐就说:“妈妈你帮我倒水,你看着我洗噢。”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这是桐桐第一次洗手帕。在妈妈一点点地教导下,她完成得很不错,而且也特别认真。妈妈还不忘表杨了桐桐,她真的很开心。
有时,父母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只要指导有方,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果一个孩子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主、自理能力是连在一起的。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劳动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会干的孩子,当他离开父母的时候,怎么能够自如地生活在复杂的社会?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也往往缺乏同情心。如果孩子一点儿家务劳动的经验都没有,他就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父母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他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孩子这样的思想就会在无形之中为亲子间的体谅和沟通设置障碍,使得父母辛劳而不得解脱,难以得到孩子应有的情感回报,让人心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们劳动的情景,城市街道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与人们的劳动分不开。父母还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带着孩子观察清洁工人为了街道的清洁卫生起早摸黑地劳动、送煤的叔叔不辞劳苦地为千家万户送煤。让孩子领会到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有时候,孩子会突然想做某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不适合孩子做。这个时候父母既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又不能因此让孩子对劳动失去兴趣。
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想要洗衣服,这根本就是一件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如果真的给他一件衣服让他洗,可能到最后他会因为有难度而放弃,从此就对劳动丧失了兴趣。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让他洗一条小手帕,这样既没有给孩子造成困难,又满足了孩子的兴趣。而如果孩子想用水果刀削水果,或是提开水壶这些危险的事情,父母就要告诉孩子,这样的事情要等他长大以后才能学着干。
孩子一般都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仿效成人劳动,学习一些实际的劳动方法。
小欣有一个美丽的洋娃娃,并且很喜欢它。因此,小欣的妈妈就经常要小欣给洋娃娃洗澡、洗衣服、铺床等。这样既符合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从中学到了东西。
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劳动技能,就需要父母耐心地讲清楚方法并给以示范。父母都知道,让孩子学会系鞋带是一个难题,很多孩子开始只会打死结。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将孩子训斥一顿,就会影响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因此,父母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和示范,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反复练习。另外,在教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示范,更不要伸手代劳,而是让孩子先动脑筋,看他能否能独立地想出办法来。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也是一不错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能够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并且能够建立亲子间更加牢固的情感。父母给孩子安排家务,可以安排一些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但是其中要有一两件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慢慢地,再让孩子做一些复杂的工作。当孩子无法独自完成这些工作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参加进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对孩子有特别的耐心。要知道,让孩子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不仅仅是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而是培养自己和孩子之间良好、长期的伙伴关系。
此外,父母不要忘记多给孩子肯定,激发他爱劳动的兴趣。当孩子做完一件家务事时,父母要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不要管孩子的劳动质量如何,即使是一件小事,做父母的也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和肯定,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多用精神奖励,不要用金钱作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劳动,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这会导致孩子对劳动产生消极情绪。相信通过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勤劳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