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母亲的80个教育法则
14954200000060

第60章 坦然接受孩子的爱

父母爱孩子可谓天经地义。妈妈从怀孕开始,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都时刻把孩子挂在心上,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不同形式的爱。孩子接受大人的爱,也从来没有人认为不应该。但是,我们经常听说孩子长大后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伤害老人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公认的社会、家庭、个人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父母不注意管理孩子的精神卫生,不善于接受孩子的爱,这种现象在孩子小时候尤为严重。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一个女孩正在家里写作业,爸爸下班回来了。刚刚在学校接受过爱的教育的孩子马上倒了一杯茶水,递到爸爸面前:“爸爸,请喝茶!”谁知,爸爸冷冰冰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别趁机跑出来玩儿!谁用你倒茶,多考个100分比什么都强!”

其实,这就是在拒绝孩子的爱,打消孩子表现爱的积极性。

又如:一个男孩,看到有病的妈妈在厨房做饭很辛苦,便走进厨房说:“妈,我帮你干!”妈妈马上挥挥手说:“不用你,把你的书念好,就是关心你妈了。妈妈可不希望儿子长大当厨师,妈要你当研究生!”

孩子心中刚刚萌发起来的爱的火焰一次又一次被父母无情地扑灭了。渐渐地,孩子明白了,父母所要求的就是他考高分、上重点学校,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然而,这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达到的目标啊!于是,许许多多孩子变得心灰意冷、玩世不恭、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

孩子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它或许不像100分、不像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辛苦付出后得到的最殷实的收获。小孩那天真的感情,往往表现在给大人搬张板凳、递块毛巾、擦擦汗、扫扫地,让父母玩他的玩具、咬一口他吃的东西这样的事。如果父母欣然接受并表示赞许,说一声“好孩子”,他会很高兴,觉得他做了一件好事,这一顿精神食粮使他小小的心灵得到满足,自然,积极性就被调动,以后还会干。

这种朴素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爱是奠定家庭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之一。时间长了,孩子不仅学会劳动,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遇事会替别人着想、关心理解他人、孝敬老人。反之,大人不重视孩子琐碎的、不起眼的爱,甚至认为“越帮越忙”或者怕孩子累着,或者怕孩子少吃一口而不接受孩子的爱,就会打击孩子的情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漠不关心他人的习惯,继而产生“唯我独尊”的高傲或“别人看不起我”的自卑,这种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比较自私。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的机会,父母不要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适当的时候,还是要接受孩子的爱。

一天,一个6岁的孩子芳芳从幼儿园跑回来,满头大汗地说:“妈妈,你快来看!”芳芳兴奋地叫着。

“看什么啊?”妈妈笑眯眯地走出来,然后只见芳芳两只小手捧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打开来。“这是佳佳给我的银子!是他奶奶给她的!”芳芳惊喜地说。妈妈凑过去仔细看,原来,芳芳的手里捧着的是些不规则的小金属片。

“这是打戒指用的!妈,您也打个戒指吧。您就是不知道打扮自己。”

孩子的话让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看看“银子”,再看看孩子,眼睛热热的。于是,妈妈小心翼翼地接过“银子”说:“谢谢你,宝贝女儿!你让我很快乐!”并仔细地把“银子”收藏起来。

这个戒指妈妈虽然没打成,可女儿的这份爱却一直温暖着妈妈。

小小的戒指未必值钱,但这毕竟是孩子的一颗爱心!这颗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爱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在乎孩子的爱心,并精心呵护、培育它。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和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一个孩子在被父母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地伟大,于是会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学会赞赏——拧开梦想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