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切皆境由心生。心态决定人生的态度,人生不过是个过程,有的人走得长有的人走得短,有的人走得精彩有的人走得黯然,有的人走得辉煌壮丽有的人走得哑然无色……怎样对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心态问题,一个良好的心态就可以让这个过程更美好一点,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让这个过程没有缺憾。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得意淡定,失意坦然。
淡定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超然世外的意识。只有自身的修养达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淡定并且拥有淡定。拥有了淡定,也就拥有了风度,就不会屈服于寂寞,成为寂寞的俘虏。淡定是一种气质和内涵,世人应该拥有的是淡定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潮涨潮落要坦然处之。
生活中能做到淡定是一种修行,正如佛家所说的禅定一样。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境相,那么内心就不会动荡。淡定是一个人内在心态修炼达到一定程度所能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揣这种心态,那样在生活中才会泰然处之、宠辱不惊,不会因为太过高兴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为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唐朝有个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里。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后来,朝廷又把他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也是个把荣誉看得非常淡的人。
看见庭前的花开花谢,和人间的荣辱是同样的光景,所以应该不对于得失荣辱动心。一旦致仕或除拜,对于去留升降应当毫不介意,把他看作天外的云彩一般,任他随风向去留,没有一丝一毫的固执与挂碍。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满达成。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这是因为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安宁祥和。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精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不免令人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在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世间百态,人物百型。能够真正做到淡定处之的人并不多,人们应该怀有一颗坦然的心,不因外物的丰富、富有而狂喜;不因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异常淡定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定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才是人生修养的必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