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一个地区只顾眼前利益的时候,它将最终导致人生和事业的失败。《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动辄得咎”,就是说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
如果你知道每一次失去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有更多的考验,生命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就不再会为眼前失去的东西感到痛苦了。
在你认为得到的同时,其实在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东西失去,而在失去的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放弃才是真正的得,放弃才能权衡利弊、推陈出新,才能求新求异、求发展。大家都应该记住:有失才有得。
春秋时候,楚国有个擅长射箭的人叫养叔。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树上的叶子,并且百发百中。楚王羡慕养叔的射箭本领,就请养叔来教他射箭。
楚王兴致勃勃地练习了好一阵子,渐渐能得心应手,就邀请养叔跟他一起到野外去打猎。打猎开始了,楚王叫人把躲在芦苇丛里的野鸭子赶出来。野鸭子被惊扰得振翅飞出。楚王弯弓措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
楚王心想,一箭射死山羊,可比射中一只野鸭子划算!于是楚王又把箭头对准了山羊,准备射它。可是正在此时,右边突然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想,若是射中罕见的梅花鹿,价值比山羊又不知高出了多少,于是楚王又把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大家一阵子惊呼,原来从树丛里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振翅往空中窜去,楚王又觉得还是射苍鹰好。可是当他正要瞄准苍鹰时,苍鹰已迅速地飞走了。楚王只好回头来射梅花鹿,可是梅花鹿也逃走了。他再回头去找山羊,可是山羊也早溜了,连那一群野鸭子也都飞得无影无踪了。楚王拿着弓箭比划了半天,结果什么也没有射着。
当然,有时候在生活中我们失去一些东西不一定是坏事。比如说,你失业了,才知道生活有多么艰难。你失恋了,才知道感情的成熟是多么必要。有这样一句歌词:因为我得不到你,所以我把你珍藏在心里。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种现象,得到的东西就不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身边拥有着很多的幸福和快乐,拥有着美好的家庭,但是我们却熟视无睹。我们不尊重我们的爱人,不尊重我们身边的同事,不尊重我们所得到的工作机会,最后失去了才发现,我怎么原来不知道这些东西是那么珍贵啊。
在我们前面有一瓶水,因为它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为了能够得到这瓶水,我们就要拼命向前跑,结果在快要抓住这瓶水之前,水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不能因为别人拿走了这瓶水,我们就不向前走,我们一定还要继续向前走。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篮子鲜花在等着我们。当然,我们走到鲜花面前时,可能它又被人拿走了。但是这个时候依然不能绝望,我们要知道失去了鲜花,未来还有别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再向前走,走得更远,就看到那台笔记本电脑在等着你,而它的价值可能比鲜花还要高。如果笔记本电脑还没有拿到手,那还要继续向前走,也许心爱的人就在那里等着你。当你用这种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的时候,你知道失去的背后,还可以得到其他东西。即使你最后什么东西也没得到,你也知道自己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了生命的丰富。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你就永远不会失落,你就永远不会失望。
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另一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从容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老人在丢了一只鞋后,毅然丢下另一只鞋,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现。一般来说,人们总是飘飘然于拥有的喜悦,而凄凄然于失去的悲伤。老人却以从容达观之态,超越于世人之上。的确,与其抱残守缺,不如舍去,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也使自己心情舒畅。老人这种舍得的做法令人顿生敬意,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把得失看得淡一些,也许我们的“失”正孕育着一次更大的“得”,当然,我们现在的“得”也许成为下一个更大的“失”。我们应该懂得“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辩证之理。不要因为一次失去,就仇恨一切。在工作中,我们在一方面失去了,也许会在另一个方面得到补偿。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失去与收获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它们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着的,你不能总是看到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得与失,必定有其平衡点。你不要总因为失去而痛苦,你也会有成功与收获的时候,得与失需要你去感受和体会,如果你常感到失落,那是因为你的心胸狭窄所导致的,如果你常能体验获得的快乐,那是因为你的心态平和。
人们的获得总是在得与失、成与败之间进行选择,选择的特点是得到总是伴随着失去,人不可能同时到两个地方去,获得不会是天上掉馅饼,总是要付出失去的成本,人们烦恼的根源就在于不愿意为自己的获得付出失去的成本。
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终究会成为一种生活的负荷与累赘,让你疲惫不堪而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