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危险如何应对
14959700000105

第105章 疫情的预防

2009年6月4日,墨西哥城市政府证实,墨西哥首都一所小学的7名学生已经确诊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7名学生年龄在11岁至12岁之间。事后,墨西哥城市长埃布拉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学生的情况已在控制之中,他们所在的小学已经停课。

2003年,中国爆发了SARS疫情,同样让人恐慌。北京一名学生记录了他所在学校在这段期间的状况:3月下旬,有关非典进京的消息在学校悄悄传播,不过当时谁都没当回事,生活照常继续,没有任何人把它放在心上。走在街上,戴口罩的人仿佛都被视作另类。直到4月中旬,学校宣布发现非典病例,这时学校的气氛才紧张起来,老师、学生都有被隔离的。几天后,校医院开始发放药品,之后学校宣布停课。

几年前的非典让人记忆深刻,那时全国上下一片恐慌。而2009年,又出现了甲型H1N1病毒,一时间人心惶惶。疫情又可称为传染病,它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其自身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加上学校又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与他人频繁接触的机会多,更容易被传染上疾病。因此,除了学校应做好疾病宣传工作,做好预防措施外,学生自己也应该加强自身对于传染病的预防。

先来谈谈今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或腹泻,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为了避免受到甲型H1N1病毒感染,我们应该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的病人,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多开窗通风,正确佩戴口罩。

这里我们再谈谈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的防御。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症状主要有头痛、咽痛、发热咳嗽、四肢乏力等,有时还会出现胃肠不适。青少年最好是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最佳途径。在流感流行期间,除了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外卫生及通风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跟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多饮白开水,食物应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为宜,多吃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可服感冒退热冲剂,严重时要及时就诊。

二、伤寒

伤寒患者以儿童居多。开始几天患者可能会感觉头疼、身体疲惫等症状,几天后体温逐渐上升,胸腹部和背部可出现少数红疹,严重者还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和肺炎等并发症。预防伤寒应着重注意饮食问题,讲究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生吃海产品,不吃不新鲜的食品,不饮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可注射伤寒多醛疫苗预防。

三、疟疾

疟疾患者前期往往会出现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之后一般会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如未及时治疗疟疾,还有可能危及生命。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关键,夏天多在身体外露部位涂抹花露水,及时清理家中垃圾,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保持下水道的通畅。

四、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发高烧,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四肢乏力、全身酸痛、畏寒、腹泻、关节痛等。还会出现干咳、少痰,偶尔痰中带血。预防非典型性肺炎关键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均衡饮食,保持双手的清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运动时间。在疾病高发期,避免前往人口聚集处,在人群拥挤处要戴上口罩。

五、甲肝和乙肝

预防甲型肝炎要警惕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瓜果要削皮再吃,不吃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及时灭蝇灭蟑。

预防乙肝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不要和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毛巾、牙刷、被褥等,以防生活接触性感染;保护水源,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等。

六、流行性乙脑炎

蚊子是此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以夏天一定要做好驱蚊措施。此病多发病于10岁以下的儿童,最好的预防,就是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疫情的预防,关键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卫生环境,保证空气新鲜,经常到室外晒太阳,加强运动,保证睡眠的充足,饮食以粮食、蔬菜为主,适当添加肉食,不要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另外,还必须提醒一下口罩正确使用和处置的方法。用口罩要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清洁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在除下后立即处置。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第七章 当意外伤害发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