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能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功。
艾琳·C·卡瑟拉是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医生,在其《全力以赴——让进取战胜迷茫》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事例:
一天睡梦中,她被奥斯卡奖获得者克劳斯唤醒。克劳斯进门后举着一尊奥斯卡奖的金像哭着说:“我知道再也得不到这种成绩了。大家都发现我是不配得这个奖的,很快都会知道我是个冒牌的。”克劳斯认为他所获得的成功“是由于碰巧赶上了好时间、好地方,有真正的能人在后边起了作用”的结果。他不相信自己获得奥斯卡奖是多年锻炼和勤奋工作的结果。尽管他的同事通过评选公认他在专业方面是最佳的,但他却不相信自己有出色和创新的地方。
这就是心理障碍在作怪。不止是克劳斯存在心理障碍,瑟拉治疗的患者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位国际知名的芭蕾女明星每过一段时间,她就要在有演出的那天发一顿脾气,把脚上的芭蕾鞋一甩,饭也不吃,从250双跳舞鞋中她找不到一双合脚的;还有一位知名的歌剧演员,有时候一准备登台就觉得嗓子发堵;有一位著名运动员,他的后脊梁过一段时间就痛起来,影响他发挥竞技能力。卡瑟拉认为,这些严重影响成功的症状是由于经不住成功而引起的。
不能正确对待成功,就会引起心理障碍,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自满自大的消极后果。有人对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人获奖前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5~9篇,获奖后则下降为4篇。有的政治家取得一系列成功后,因过分自信而造成重大失误;有的作家写出一两篇佳作后,再无新作问世,原因固然很多,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不能不说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案例表明,无法超越自己成为成功人士的心理障碍。因为无法超越自己,为自己设了太多的限制,他们害怕失去目前拥有的,他们认为无法超越已取得的成就。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前进途中为自己设了限制,才会止步不前。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进取心,应该高屋建瓴地看待自己,否则,你就永远无法突破为自己设定的限度。你必须坚信自己能跳得更高,能达到更高的目标,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则,你永远也不能实现目标。如果你的态度消极狭隘,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平庸的人生。不要怀疑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否则,就会削弱自己的决心。只要你对未来有所憧憬,就有一种动力驱使你勇往直前。
进取心,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商界精英李嘉诚刚开始到塑胶裤带公司做推销员时,公司的7名推销员中,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而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很明显,处境对于李嘉诚极为不利。
不甘下游,不服输的李嘉诚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年轻的李嘉诚给自己施压。
李嘉诚的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想,别人做8个小时的工作,我就做16个小时,一定会有业绩。
肯于动脑,不怕辛劳,就能做一名合格的推销员。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正是他做到了这两点,才使他后来居上,销售额不仅在所有推销员中遥遥领先,还是第二名推销员销售额的7倍!
李嘉诚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利用推销的行业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
在推销过程中他注重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
经过实地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由于经过详尽的分析,李嘉诚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经常建议领导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
除了推销产品,李嘉诚还协助领导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对行业前景有准确预测,充分掌握市场状况,着手每一件事情时,才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年纪轻轻的李嘉诚在这方面已显示了其过人的从商资质。他因此于一年后被跃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
李嘉诚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对推销已是十分内行的李嘉诚,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
为了探索这个陌生的领域,深知自身存在薄弱环节的李嘉诚。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李嘉诚对每道工序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一声没吭,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操作。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
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
李嘉诚听了,微微一笑说:“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到了这一步,谦逊、实干、低调的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只是,李嘉诚没有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要办一个工厂,自己当老板!
历经多年的痛苦经历和磨炼,渐趋成熟的李嘉诚像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积累了太多的能量,终于到了横空出世的时候。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有过与李嘉诚类似的经历,但是能够成就大业的人毕竟寥寥无几。我们可以借助成功者的经验来检阅自己的不足。
当“知足常乐”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信条的时候,安于现状虽能暂时得到一些世俗的幸福,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懒散与麻木。因此,为了辉煌的事业,要勇于“开除”自己,相信自己出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