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脉投资课程
14960000000065

第65章 大智若愚,揣着明白装糊涂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叫“难得糊涂”,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而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时则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在与人交往、交谈时,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往往懂得适时地假装糊涂,从而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交谈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但又不能拒而不答的问题,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糊涂,巧妙地回避问题。

闪避是言语交际中从礼貌的角度出发的做法,它的要求是:对别人所问,应当回答,但答要答得巧妙,迂回地达到躲闪、回避别人问话的目的。既要让别人不致难堪得下不了台,又要维护自己不能答、不便答的原则。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队相遇时,踢进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入”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说:“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马拉多纳的回答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系如此”,那么对裁判的有效判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亦具有了君子风度。

交往中,有时常会遇到由于对方提出的问题比较敏感,或者涉及某种“隐私”,继而不好回答,面对客人又不能不答的局面,这时也须用假装糊涂来给予回答。不过这种假装糊涂与前面的假装糊涂有所不同,前面的假装糊涂是故意让对方知道自己在为对方掩盖错误,以便讨得对方信任或增加友谊的一种主动行为。而这种假装糊涂是在对方首先提出问题,自己本不想答但又不得不答的情况下,或“移花接木”或“引入歧途”,从而使对方既不尴尬,自己又能反客为主的应变技巧。两者虽归于一类,但却有质的不同。如:

有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12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生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12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12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确实,刘墉的回答极妙。因为皇上发问,不回答不行;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趣对皇上。

这就叫做答非所问。

洪武年间的郭德成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朱元璋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怎么知道皇上不是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来看,这类试探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郭德成的这种做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大智若愚又有所不同,他不只是装傻,更是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但这也无妨,只要为人处世、说话懂得适时地假装糊涂、避重就轻,就能够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