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01

第1章 吟诗话健康

由于诗歌具有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有音节有韵律等特点,因此,自古以来它(包括词、曲、赋等)便和健康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翻开中国医学史就会发现,有很多医学家、药学家为帮助初入医药学门槛的人掌握中医药知识,将许多临床经验和常用药的性能、作用编成韵文歌赋,以便学习者诵读记忆。

用诗歌普及、宣传医学知识,早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就有文字记载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陈念祖更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陈念祖撰写的《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时方歌括》等医学普及读物,文字畅美、通俗易懂,如《医学三字经》中《咳嗽》一篇,用三言诗的形式将咳嗽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描绘得清清楚楚:“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将肺比作钟,撞之则鸣,通俗而生动,给人的印象极深。类似用诗词普及医药科学知识的作品,金元时代有张洁古的《珍珠囊》、明代有袭云林的《药性歌诀》、清代有蒋仲芳的《药性歌》和汪昂的《汤头歌诀》等。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由于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和医药卫生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许多行之有效的保健、养生好方法、好经验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中。其中,有不少是以诗词的形式保存着,这些诗词成为当今的健康教育工作者亟待挖掘整理的宝贵遗产之一。例如,明代学者邝露在他的著作《赤雅》中收载有这样一首五言诗:“避色如避难,冷暖随时换,少饮卯时酒,莫吃申时饭。”意在告诉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应当节制房事,随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裳,清晨不饮或少饮酒,日未落不要忙着吃晚饭。

前不久在一次宴会上,一道“东坡猪肘”吃得众人胃口大开,大家一边风卷残云,一边争相询问:这猪肘缘何烧得如此美味?有人随口吟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当众人得知这煮猪肉法并非杜撰,确实是苏东坡老先生的诗作后,惊异地叹道:没想到诗词里也有烹调技术!

你看,这首《老人十拗歌》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病理描述得惟妙惟肖:“不记近事记远事,不能近视能远视;哭无泪,笑有泪,夜不寐,日里睡;不肯坐,只好行;不肯食软要食硬;子不惜,惜孙子,大事不问碎事絮,少饮酒,多饮茶,暖不出,寒即出。”这诗见载于明代学者顾元庆所著的《檐曝偶谈》一书。

在古人的影响下,今人用诗词歌赋进行健康教育者亦屡见不鲜,盛传于华夏的《十叟长寿歌》就是一个明证。有一支曲子这样说:“莫道它——不及那红桃泼辣、金菊芳华、玉兰潇洒,算平生格调自清嘉,妆凝淡雅,香漫天涯,更赢得医林处处传佳话:花儿治胃寒呕逆,臭口痛牙;枝儿治心腹胀满,泄泻虚滑;根儿治风热侵扰,毒肿初发……呀!空有奇葩未足夸,似这般才是真身价。”这是今人陈维昌用散曲描绘的丁香。你读后难道不觉得比老师在讲堂上用科学术语照本宣科来得形象,也有趣味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