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34

第34章 沐浴者的体味

由水生到陆生的动物进化过程,使沐浴不可避免地成为人类个人卫生行为的第一选择。从生下来第三天的“洗儿会”到死后洗罢澡、剪去手脚指甲才能发丧,人的一生从沐浴始,亦从沐浴终。

沐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从肉体到精神的愉悦与欢欣。这一体味以历代诗人的记述最为生动、最为传神。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

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

裘温裹我足,帽暖履我头。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

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

这首收载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白香山诗集》卷24的“新沐浴”诗,记录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严冬的夜晚,沐浴过后的内心感受:恰到好处的沐浴,不仅使诗人的肌肤和头发恢复了弹性和轻柔,而且让诗人的精神由形体的无灾无病,转化为心境的无忧无虑。再加上洗浴过后舒暖的穿戴,恰到好处的饮酒、进食,愈发给这愉悦的洗浴锦上添花。

老来喜沐浴,又复畏风寒。

门户齐扃闭,日光尽遮拦。

不自见形槁,岂复生长叹。

骤浴未甚适,徐浴始陶然。

兰汤三益后,颓然如醉眠。

问我何所似?如与妇交欢。

交欢竭精髓,沐浴泽容颜。

起来披衣坐,自觉生羽翰。

矫然欲上升,但苦力稍绵。

乘此力稍绵,觅枕游邯郸。

我意在辟谷,且勿劝加餐。

与白居易沐浴过后穿戴整齐,适量地喝点洒、吃点饭的习惯略有不同,清代大学问家李渔(笠翁)在上面这首“新沐”诗中主张,洗罢澡不吃饭,不喝酒,而是乘着身体泛起疲劳感的刹那,不失时机地美美睡一觉。李渔对沐浴带给人从肉体到精神的愉悦的感觉是:类似性交,而又胜过性交。因为过度的性交能够消耗人的体力、精力,危害健康。尽情的沐浴不仅对人无害,而且能使人的皮肤、容颜更加光洁、滋润。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他撰写的《古今谈概》一书中,记载有一位沐浴成癖者,这个名叫何修之的人,一天洗十多遍澡,犹恨没有尽兴。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水淫”,意思是该人与水交欢成癖。而李渔又将洗澡的过程比喻为“如与妇交欢”,真是爱沐浴者的体味大体相同。

凡事都须有个限度,否则,物极必反。讲卫生、爱洗澡也是这样。冯梦龙的《古今谈概》中还记载有一位爱沐浴到了极端的人物,此公姓蒲名传正,在宋代当过大官。因此,洗澡不仅次数频繁,而且排场极大。据载,蒲传正一天的沐浴分六个层次: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小洗面,中间换一次水,两个服务员伺候。大洗面,中间换三次水,五个服务员伺候。小洗面只洗脸部,大洗面扩展到脖子和肩部。小濯足,中间换一次水,两个服务员伺候,只洗到脚踝以下。大濯足,中间换三次水,洗濯范围扩展到膝部及大腿。小澡浴,洗澡的热水用三斛(30斗),服务员5~6名。大澡浴,洗澡用热水五斛(50斗),服务员8~9名。蒲传正每天两洗面、两濯足,每次大小洗面与濯足间,各增加一次大小澡浴。这样的沐浴癖好,已超出了正常限度,成了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