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35

第35章 不洁身者难自好

王安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执着、最著名的改革家,他所遭受的非议、批评,乃至人身攻击,亦前所未有。但是,其中影响最大、甚至几乎与王安石变法一同永垂不朽的批评言论,我以为当推据说是宋代著名政治评论家苏洵所写的《辩奸论》一文。

据郭沫若考证,《辩奸论》的真正作者并非苏洵,而是与苏洵、王安石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邵康节的儿子邵伯温。

一篇匿名“小字报”,能在王安石生前身后对他本人及其变法举措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作用,我以为《辩奸论》的威力,既不在于它假托苏洵姓氏造成的名人效应,也不在于它不幸言中了王安石变法最终惨遭失败的命运。《辩奸论》的成功是因为它击中了一个人们普遍认同的心结:一个连个人起码卫生都理不清爽的人,是不可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的!

翻开历史的卷帙,拂去岁月的风尘,让我们看看古往今来不讲个人卫生者,能不能有所作为!生活在汉末魏晋时期的嵇康,是史籍中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既身居显要(尽管是有职无权),又极不讲究个人卫生的知名人物。据嵇康个人自述,他从小娇生惯养“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甚至懒惰到了连小便憋紧都不肯随时去解的地步,“令胞中略转乃起”——直到尿液快溢出膀胱时才起身去方便。

不好运动,导致筋骨无力,肌肉松弛;懒得动弹,憋到尿床才去撒尿,危害的只是个人,可以不去管它。可是,一个月、半个月不洗一次脸,不到实在闷痒难忍不梳洗一次头,污染的却是周围的环境,危害所及则不仅仅是一个人。难怪宋代一位名叫李流谦的中级官员,在痛悔自己不该向嵇康学习,三年不曾洗澡沐浴时,深有感触地作诗自我批评:

性懒如嵇康,不沐已三岁。

虮虱擅封域,污垢为之地。

譬之大诸侯,父亡辄子继。

纳污固云久,用岂得已。

朝来汤沐具,缟素雪危涕。

决河卷尘泥,崩风刮氛翳。

驰襜坐茂树,未足当快意。

蜕日沥余润,寸栉导积气。

蓬根入风露,浮爽到肝肺。

却忧见斑毛,引镜不敢对。

弹冠一趺坐,茹连岂吾事。

置之勿复道,我醉欲眼尔。

一个人的发丛,成了虮虱世代生养、繁殖的领地;一个人肌肤上沉积的污泥,不用刀剑等利器竟然没办法除去。这个走到哪把臭味带到哪的人,不就是一个流动的垃圾桶、污染源吗?难怪当李流谦烧开热水,决定和满身的污垢告别时,连他准备擦身的雪白的浴巾都激动得掉下了泪水。尽管肮脏的污水,将使这白雪般的浴巾再也无法保持昔日的素洁。

终于感受到讲卫生快乐的李流谦,又恢复了常人的生活。而终日以风梳头、以雨洗澡的嵇康和无论何时都“囚首丧面”的王安石,则一个被杀,一个被贬。

真理无疑站在了假托苏洵之名的《辩奸论》作者一边:“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不可走极端。那些见到月有晕,而知风将至;摸到树根发潮,预言有雨将来的预言家,只不过比别人多留心了一点事物发展的蛛丝马迹。因此,我建议那些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志的人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先从洁身自好、讲究个人卫生开始你人生旅途的万里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