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49

第49章 杜甫是怎么死的

关于杜甫的死因,早在唐代就有不同的说法。认为杜甫死于一次性吃肉喝酒过量,是诸多说法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个。这一说法,最早记载于唐人郑处诲编著的《明皇杂录》中:“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郑处诲,唐太和中(827~835年)进士,其生活的时代距杜甫死时仅六十年左右。查杜甫诗作,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四月间,杜甫的确写过一首诗,记耒阳县令馈送酒肉事。诗的题目很长,为《聂耒阳以仆阻水,书制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今人郭沫若不仅对郑处诲的记载深信不疑,而且进一步考证说:杜甫死于吃肉、喝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吃喝过量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郭沫若的理由是,“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加以又有白酒促进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而杜甫的身体本来是在半身不遂的状况中,他还有糖尿病和肺病,腐肉中毒……是完全有可能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尽管有人假借韩愈的名义,作了上述《题杜子美坟》诗,反对关于杜甫死于牛肉白酒这一说法。但我还是认为,郭沫若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既然一个伟大的诗人有可能死于一次食物中毒,仅凭这一点,我们也不能不对食物中毒视若无睹。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食物中毒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大致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等。而最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性食物中毒等,主要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所引起。其中以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最为凶险,病死率甚至高达30%到60%。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大多为12~36个小时),症状以神经系统为主,开始表现为头痛、头晕、浑身疲倦、乏力,继之眼睑下垂、瞳孔扩大,严重的还出现吞咽、咀嚼、呼吸等困难,有的还出现心力衰竭、共济失调,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杜甫很可能属肉毒杆菌中毒。

除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外,大多数食物中毒的诊断一般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常常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家庭同时发病,而且有吃某一可疑食物的病史。如果能在呕吐物、粪便或剩余食物中及时培养出致病的细菌,诊断和治疗就可以更加准确和有效。更何况,除肉毒杆菌中毒外,其他类型食物中毒几乎都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资参考。

一句话,食物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杜甫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他也不会只活了五十九岁就弃世而去,后人也会读到“诗圣”创作的更多更好的华美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