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54

第54章 从王阳明和苏东坡的幽默说起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王守仁)小时候十分喜欢下象棋,母亲怕影响他的学习,多次劝他放弃这一爱好。但王阳明总是一有机会就背着母亲和学友摆一盘。一次被母亲撞见,火头上,一盘棋通通被母亲扔到了后花园的湖水里。望着被棋子激起阵阵涟漪的湖面,王阳明既心疼象棋,又深悔有违母亲的教诲,百感交集中吟诗一首,聊以自谴: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幽默,不仅没有使王阳明在母亲的责骂声中自甘沉沦,反而激起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和奋发向上的决心。

苏东坡(苏轼),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诗人、学者,也是一位极富幽默感的人物。一次,东坡患红眼病,医生劝告他要忌口,尤其不能吃脍鱼。作为美食家的东坡居士,从心眼儿里一天也不想尝不到鲜美可口的脍鱼肉,可理智又告诉他,医生的忠告不可不听,于是他写了篇寓言式的笔记,将自己矛盾的心理如实地记录下来。

短文的大意是:我患红眼病,医生告诫我不可再吃脍鱼。我准备听从医生的劝告,而我的口却不答应,口说:“我和眼都是你身上的重要器官,为什么你厚彼薄此,因为眼患病,而禁止我吃脍鱼肉呢?”不等我回答,口又说:“有一天我得了病,一定不禁止你睁眼看东西。”

幽默是构成人的活力与健康的重要源泉,健康与创造都离不开幽默。为了健康,为了有所作为,我们是否应当向王阳明和苏东坡学习,也多一点儿幽默感呢?

林语堂认为,一个人、一个国家,只有文化到了相当程度,才会有幽默出现。开玩笑讲究的是一个“笑”字,由于讲玩笑话的人文化、个性、嗜好各异,所以,玩笑话让人发出的笑,亦有种种的不同,有苦笑、狂笑、微笑、淡笑、傻笑等等。因此,所开玩笑传达给别人的感觉亦有酸辣、和缓、尖刻、鄙薄……种种不同。其中,上乘的笑,应是能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达到智力互补,心灵沟通,情绪愉悦。

一些古代诗人们互相开玩笑时,爱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当说相声的“包袱”甩!这不免冲淡了些人们对这些文化大家的喜爱。

北宋著名的诗人、史学家刘颁(字贡父),是苏东坡的好朋友。晚年,因患麻风病,头发、眉毛几乎脱落殆尽,鼻梁也即将因病而断裂崩陷。一天,刘颁与苏轼等人小酌,各引古诗相互开玩笑。苏东坡改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与刘颁开玩笑曰:“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引得在座人无不大笑,而“贡父恨怅不已”。这则故事,记载于北宋王辟之编著的《渑水燕谈录》。“恨怅不已”四个字,将苏东坡开的这个玩笑,带给刘颁的尴尬和心理刺激描绘得淋漓尽致。恨者,虽然恼怒,但却还要笑在脸上;怅者,得了恶疾重症(古人称麻风病为“疠”或大风病),医生们却束手无策。联想到孔子的高足冉耕,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都因患麻风病而英年早逝,刘颁能不怅惘、能不伤心吗?

像苏东坡这样,拿他人病理或生理缺陷开玩笑的诗人,并不鲜见。还有一个人,名叫方干,也是唐代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自己生有残疾,是个豁嘴(俗称“兔唇”),医学上称唇裂,大多是遗传倾向导致的先天畸形。但方干却极喜欢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有一次,一位姓李的主簿和方干同桌喝酒,李主簿患有不完全性白内障,方干在行酒令时便拿李主簿的白内障开玩笑:“措大吃酒点盐,军将吃酒点酱,只见门外著篱,未见眼中安障!”措大,旧称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本来就含有轻慢的意思,再加上将李主簿眼中的白内障与门外的篱笆相类比,方干的玩笑早已越出了游戏的界线。没想到李主簿亦非善茬儿,随即用同一格式的酒令,反唇相讥:“措大吃酒点盐,下人吃酒点酢,只见手臂著襕,未见口唇开裤!”李主簿爱吃酱,方干借酒令讥之为大兵(军将)吃酒佐酱。方干爱吃酢(醋的本字),李主簿嘲讽方吃酒佐醋。进而讥笑曰,只见过手臂着短袖单衣,没见过口唇分开两瓣,像一个开裆的裤子!方干凌辱别人,反而自讨其辱,酒宴也只能不欢而散。

当然,在拿人缺陷开玩笑的诗词中,亦不乏格调高雅者。《草木子》一书载有一首元代某御史,春日与盲者并马郊游时写给这位盲人的诗:

就鞍和袖绾丝缰,也逐王孙出晋阳。

人笑但闻夸景物,风来应解识笙簧。

马蹄响处无芳草,莺舌调时有绿杨。

休道不知春色好,东风桃李一般香。

残疾人也是人,他们和正常人一样,都有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权力。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有鼻、有耳、有其他感觉器官,照样可以感觉和体味春天盎然的春意。“休道不知春色好,东风桃李一般香。”同样是开玩笑,这位御史转达给残疾人的却是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