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养生诗话
14987900000053

第53章 中国帝王寿考及死因揭秘

刀笔相从四十年,非非是是万千千。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事,云在青山水在天。

历代帝王长寿者稀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包括分裂时期的五代十六国、北辽、西辽、北元、南明等小王朝的帝王和吐蕃、回鹘、南诏等重要少数民族政权的帝王及执政的皇太后、皇后等,总共存在过611个帝王。

据有关史籍记载,商代以前的帝王活的寿数大都在百年以上,例如,伏羲、神农在位年数分别为150年和140年,黄帝、尧和禹分别活了111岁、118岁和100岁。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无出土文物证实,上述根据传说所作的记录实在不足为凭。所以,本文统计的235个帝王,以秦始皇为起点,并尽量不包括中国历史上分裂时期小王朝的帝王,因为这些小王朝的帝王有不少死于内乱和外敌入侵,例如,十六国时期的西燕7位帝王无一善终,6位在内争被杀,1位在亡国时毙命,7位加在一起总共才坐了11年的皇位,都是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如果把他们也统计进去,古代帝王的平均寿命就更短了。

在这235个帝王中,寿命在20岁以下的有28人;20~40岁的83人;40~60岁的有77人;60~80岁的有36人;寿命在80岁以上的只有5人。除了11个人活了多大岁数已无法考证外,235个帝王平均寿命为39虚岁,按现在的周岁法计算还不到38岁。也就是说,拥有优越生活条件和优良医疗保健条件的帝王并不长寿。无怪乎宋代著名学者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人君寿考篇》一文中要惊叹:帝王们做了几千年长生不老的美梦,到头却连普通人应当达到的寿命都没活到,真是悲哀啊!

步入歧途的追求

据说,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原始人既没有对生的眷恋,也没有对死的畏惧,自然更谈不上对长寿的追求。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权欲的膨胀,帝王们对生产生了眷恋,对死产生了恐惧,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寻求长寿不老术。可惜,这一正当的追求却从一开始就步入了歧途。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也是最著名的求仙、寻药以求长生不死的帝王。

汉武帝雄才大略,创立了前无古人的业绩,可是在求仙访道中却不断受骗,几经挫折,直到临终前才认识到“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据史书记载,从秦代的始皇帝赢政,到清代的雍正皇帝,至少有15个帝王为了长生不死求过仙药,服过仙丹,其中至少有5位帝王直接死于服药中毒。这真是“服药求长生,反被药所误!”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在位期间,实行“分土定居”的政策,发展农桑,任用汉族士人,吸收汉族文化,使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但是他刚过30岁就把注意力转向服丹药、求长生,以致性情暴躁,精神反常,常无缘无故杀人,弄得部下人人自危,最后在39岁时死于内乱。东晋哀帝司马丕21岁即位,年纪轻轻就迷上了服药求长生。他所服用的丹药是以雄黄为主要成分的热剂,年迈体虚者服用或许有强身作用,但司马丕正值青壮年,服药后如烈火浇油,不到25岁便一命归西。南唐先主李升,一生生活节俭,不爱声色,专心治国,只因为希冀长寿,晚年信奉长生道术,服用丹石中毒,背上生出一个大疮,医治无效,临死前拉着长子李璟的手说:“我想延年长寿服用丹药,想不到反而导致死得早些。你千万要以我为戒啊!”

宋、明、清几个朝代,由于科学的进步和以前历代帝王服药求长生的前车之鉴,大多数帝王不再轻信某种长生的法术或药物。康熙皇帝南巡时,有人献《炼丹养身秘书》以邀宠,被康熙斥为“凡炼丹修养长生……皆妄诞不足信”,可是依然有人对法术或服药求长生存几分幻想。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即位后,就曾秘密晓谕地方督抚访求精通修养性命之人。可见,服药求长生的迷梦数千年都没醒过来。更可笑的是,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帝王们百用不验的“宫廷秘方”居然又被一些人炒得火爆。

历代帝王死因探密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代之而起的是与心理、社会性因素有关的疾病。由于古人为尊者讳,也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技术的限制,大多数帝王死于什么病,史籍并无详细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因病死亡的帝王中,夺去他们生命的“凶手”,绝大多数和心理、社会性因素有关。

目光短浅的帝王,一旦登上皇位,便沾沾自喜,为所欲为,自诩天下第一,谁也奈何不了他。而深谋远虑的帝王,如唐太宗李世民,却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旦坐在皇帝宝座上,便如坐在刀锋浪尖上,随时都可能国破家亡、性命不保。帝王一旦下了台,想退身为平民亦不可得,想苟全性命亦难办到。因此,即使暴君秦始皇,每天都要辛辛苦苦地批阅120多斤的竹简奏章;即使女皇武则天,面对自己的男宠被大臣羞辱都要忍气吞声。

透过史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帝王实际上死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与郁郁寡欢有关的心脑血管等疾病。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强盛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可是西汉几个有作为的皇帝如文帝(刘恒)、景帝(刘启)、宣帝(刘询)都只活了40多岁。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继位时年仅8岁,有人陷害当时的辅政大臣霍光,被刘弗陵(昭帝)一言揭穿。他在位期间移民屯边,击败匈奴、乌桓的侵扰,保证了边疆的安全。可惜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皇帝只活了22岁便身亡了。仔细分析死因,与他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关。文帝即位时诸吕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景帝上台后因为“削藩”引致“七国之乱”,后来叛乱虽然平定了,景帝亦因心力交瘁而一病不起。

西汉哀帝刘欣继位后,面对社会深重的危机,拟定了限田、限奴婢,抑制非法兼并的改革方案,遭到贵族官僚反对,没能推行,26岁时忧郁而死。东汉桓帝刘志15岁继位,在与外戚、宦官的斗争中几经大起大落,终究还是大权旁落,36岁时便一命归天。

至于唐文宗李昂因被宦官软禁,抑郁成病,于32岁死去;明宪宗朱见深因爱妃病殁愁闷而亡,终年41岁,则更是千古笑话!

沉湎于酒色是帝王不能长寿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登上帝位的人,往往寻求享乐,大搞淫乱,甚则“后宫佳丽三千”,“旦旦而伐”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过早的夭折。

酗酒的帝王大有人在。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创高氏王朝,颇有功绩,但由于酗酒,性情大变,常常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脱光衣服四处狂奔,并不时无缘无故杀人,最后死于酒精中毒,终年只有31岁。

讳疾忌医,是帝王不长寿的又一个原因。

帝王得了见不得人的病,是绝不能让医生知道的。清朝同治帝明明得的是梅毒,可慈禧太后硬是告诉御医得的是天花,按天花下药,同治不死才是怪事。唐代御医张文仲、秦鸣鹤因为诊断唐高宗李治的头痛病是“风上逆”,建议“砭头血”而差一点送命。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怒斥他们:皇帝的脑袋岂是你们针刺放血的地方?真该杀!只是因为高宗头痛难忍,力主一试,他们才幸免杀头。再加上许多皇帝对御医不信任,常常自我诊断、自我服药,甚至信巫不信医,结果小病变大病,可治病成了不治之症,这样,他们自然更不可能活到古稀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