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的主要目标与收获体会
应日本的日中经济贸易中心邀请,轻工业部由科研院组团在1984年12月间赴日考察造纸工业,考察团共5人,由我领队,除翻译外,都是科研技术人员。考察的目的是要了解国际上化学机械浆的生产技术发展和制浆造纸废水治理的状况和经验。我们共参观访问了12个单位,重点是5个规模较大的制浆造纸企业。考察团由北京首飞大阪市,最后由东京返回北京。日本的邀请单位派出一位全程陪同人员照料我们,这使诸事的进行极为顺利。所到接待单位都热情友好,由主要负责人出面接待,并陪同我们参观座谈,认真探讨问题。这次考察使我们对日本的化机浆生产技术、浆纸厂蒸煮废液回收和废水处理情况都有了粗略的了解,考察团还了解了他们造纸厂技术改造的重点和方法及浆纸企业重点技术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提高方式。我们从日本对造纸纤维原料的解决办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获得了不少启发。当时,日本纸张年产可达2000万吨,实际产量是1800万吨,居世界第二,人均年耗纸量为160千克。相比之下,我国当时的人均年耗仅为7千克,日本基本不用草类作为纤维原料,而是完全依靠木材和废纸,所用木材中约有一半依赖从北美和亚太地区以木片方式船载进口,他们还尽量利用废弃木材。
重视安全生产和利用城市废旧纤维原料
在横滨附近,我们参观了一家年产40万吨包装纸板的工厂,该厂在制浆中不断扩大对废箱纸板的利用,逐步减少自产化学机械浆,所用木材则大量来自各种废弃的城市家具和建材木料,新鲜木片非常之少。工厂虽老却非常注重人身安全,厂长到厂上班时,头顶安全帽,下肢打绑腿,为工人做出表率。他对我们非常热情,对安全问题却一丝不苟,带领参观生产现场前,他让我们都戴上安全帽、打好绑腿,还特别叮嘱车间地面上的黄线内是危险禁区,为了保证安全切不可进入。
在北海道,我们参观了两家年产40万吨漂白化学木浆厂,它们以从北美进口木片为主要原料来源。两座造纸厂都靠近海港,拥有载重量4万吨的木片专用运输船只,每年可往返北美十次,一船每年为纸厂运载木片40万吨。北海道的本地木材,一般都用重载汽车由林区直接运到厂内。据他们介绍,日本不用国内草类原料造纸的主要原因是草类生产纸张的污染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难于提高生产规模,还要在短期内贮备全年所需原料,这些因素造成纸张在质量和成本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草类生产纸张遭到淘汰。当时,国内还在大量兴办小草浆厂,对照日本的经验,我们看到这些厂遭受淘汰的必然趋势。
重视技术改造
从参观的几家浆纸厂来看,日本造纸厂相当重视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改造,而且注意按技术较成熟而且效果明显的项目顺序进行。我们看到几个厂的碱回收的蒸发系统都在1983及1984两年内,花费较大投资,将原有的长管升膜蒸发器全部拆除,换上高效节能的新型降膜器,企业的主要造纸机都进行了较大改造,改造后一般运行速度都提高30%以上,而且运行和纸张质量都稳定提升。在我看到一台改造后运行车速达到1000米/分时,曾问陪同厂长,这台造纸机的断纸情况和纸张质量时,他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告我运行中很少发生断纸,但每周也可能出现两次左右,纸的质量因有在线测控仪器控制一般均可直接打包入库。人工抽样检测,只是为了避免万一仪表出错。当时国内每分钟车速300~400米的造纸机,每班几乎都要断纸好几次,操作工人辛苦,水电消耗大,浆流失严重,产品质量波动大,这种造纸机不尽快改造哪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我们也看到这些厂仍有不少老旧落后设备,他们表示对仍能正常运行,改造效果又不突出的老设备去积极投资改造,实际对企业不利。日本不少制浆造纸的先进技术与装备都是从欧美引进的,但多数是引进专利技术和购买生产许可证,利用国外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在日本国内制造厂制作,例如我们看到的许多大型造纸机,都是日本三菱重工利用美国BILOIT公司的生产许可证提供的技术生产的,既掌握了先进制造技术,也避免了长期依赖进口。
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侵略我国,我是既有亲身感受。也心存愤慨。这次到日本考察,使我感到两国人民应该友好相处并相互学习与帮助,在日本街头能看到大量商店的汉字招牌,肤色相同的人种,香火鼎盛的类似国内寺庙中祈福的人群,使我有仍然身在国内之感;与日方座谈厅内桌上都有摆放的中日两国国旗,认真坦率的交谈,非常热情并各具特色的宴会招待,日本的全程陪同一直视我们如亲人,并引我们到任医院院长的他的兄长家作客,宴请招待,都使我感到亲切。日本人守纪律的自觉性让我很欣赏。记得在东京一次夜晚,我与队友李威灵闲步街头,行至一十字路口,并无交通警察,当时东西方向亮绿灯却并无车辆通过,南北方向为红灯,过街行人都自觉在等候换绿灯,并不因东西向无车而不顾交通指示灯违禁过街,他们这种自觉严守纪律的作风,据说是从小就教育养成的。通过这次考察,使我感到日本这个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国土自然资源也不多,能经过30多年的努力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在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