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失眠抑郁病配餐宜忌
15000500000026

第26章 上夜班与失眠有关吗

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时习惯晚上10点睡觉,若某一晚上有约会,或其他的事,以至晚上12点方上床睡觉,常常会出现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情况。同样,轮班工作的护士、警察、军人、火车司机、“三班倒”的工人,以及经常跨时差飞行的飞行员,都能体会到夜班工作以后,白天睡觉不解乏,即使有时睡的时间并不短,但仍感到似睡非睡,醒后头脑昏昏沉沉。而到了夜间,有时候自然想到要睡,但因工作关系又不能睡;有时即使不想睡,也有疲劳和不舒服的感觉,特别在凌晨是他(她)们最难熬的时刻。为此,他(她)们常常担心,长此下去,身体会不会垮下来,会不会引起其他的诸如妇科方面的疾病,甚至有人认为上夜班不仅不能保持像白天那样的高效率工作,反而会因轮班工作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对健康造成损害。事实是怎么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人体的“生物钟”谈起。人体内有一种近似时钟的功能,人们称它为“生物钟”。它包括了“昼夜周期”、“月周期”、“年周期”、“太阳周期”等生物的测时本领。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高级的生命,其生物钟现象有几十种节奏。这些节奏是人体在与环境周期变化适应和不适应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是在遗传因子的作用下代代相传而形成的。人体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意味着机体健康;若不能适应,则可成为机体发生病变的一种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除了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调节生活外,还按照每天的时间顺序调理饮食、起居。也就是说,人们习惯于白天工作和学习,晚上休息和睡眠,是很有节奏的,形成了所谓的“昼夜节律”。因此,人类最感疲劳及最有利于睡眠的时间,通常也是在夜间。有的人因职业原因,需要晚上工作,白天睡眠。然而他(她)们体内的生物钟却仍然按照正常的昼夜节律在行动,这样就导致了体内昼夜生物节律,包括睡眠——觉醒节律与新的休息——活动时间不同步,从而导致睡眠紊乱。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的功能活动均会受到自然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制度即是“天人相应”的结果和体现。由于人体内阴阳之气的昼夜消长变化与自然界阴阳的昼夜消长保持协调一致,而人的活动劳作是以阳气的相对旺盛为基础,休息睡眠以阴气相对旺盛为条件,故人在白天阳气偏旺时劳作,在夜间阴气偏盛时休息。如果起居反常,长期执行昼夜倒置的作息制度,势必会扰乱体内阴阳的正常消长变化,从而导致轮班工作者的睡眠节律失常。

研究睡眠时的脑电图发现,白天睡眠和黑夜睡觉时的脑电图是不同的,白天睡觉持续时间往往较短,容易受外界干扰,因此睡眠质量差,且总感觉醒后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因此,上夜班者不仅因生物节律打乱而引起失眠,同时还由于白天睡眠质量差而总是感到身困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