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15008900000013

第13章 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一、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的定义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大家在教室上课,忽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就是无意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规律性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强烈的刺激:强光、巨响、奇香、艳色,这些强烈的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一定的限度内,刺激物的强度越大,注意就越明显。反之,则模糊。除了刺激物绝对强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上也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室里很安静,教师讲课的声音有时虽不大,同学们却听得很清楚;如果教室内人声喧哗,即使教师讲课的声音很大,同学们也难以听得清楚。

(2)新异的刺激:刺激物的新异性很容易引起注意,而那常见的、习惯性的刺激则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一直在农村生活而初入城市的儿童,城市里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异的,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所谓新异的刺激,不光是指那些以前未见未闻的事物,还包括那些熟知的刺激物的奇特的新的结合。

(3)变化的刺激:活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霓虹灯的一亮一暗,灯塔灯光的一闪一灭,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并配以适当变化的表情,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刺激物的变化不仅包括由弱到强的变化,而且也包括由强到弱的变化。此外,任何突然变化的刺激都会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有时碰到少数学生在窃窃私语,这时教师突然停止讲课,就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4)对比的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印刷品上的粗体字、作业批改中的红笔字等,由于它们和周围其他事物差异特别显著或对比特别鲜明,因此很容易引人注目。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要努力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可将思想政治课的笔记做成如下。

一、高考考点

1.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形式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3.国际组织: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的作用

二、考点梳理

1.国家

(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

(2)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4)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5)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专政(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是专政的工具),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2.民主与专政

(1)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专政是指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统治阶级的民主即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3.国体与政体

(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关系: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②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不一定采用相同的政体。

4.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1)二者指的都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2)专制政体是指国家权力集中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是世袭、终身的。

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5.国家形式

(1)国家形式是指国家权力在国家内部横向和纵向的分布,主要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2)国家管理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阶级力量对比、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因而国家的管理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与运行形式,是国家管理形式的重要表现。

6.当代政体的分类

(1)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分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即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其主要表现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我国的民主共和制:我国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管理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符合我国的国情,能够保障我国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2)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①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②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半总统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这种国家管理形式,既有议会制的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征。

④委员会制是一种独特的国家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议行一体。

7.国家结构形式含义、分类

(1)含义:国家结构形式就是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分类:当代世界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复合制又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形式。

8.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1)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获自治区域。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2)联邦制国家的特征是: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和其组成单位分别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以及各自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

9.坚持一个中国,实现祖国统一

(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必须面对的问题。

(2)在当代中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究是不能得逞的。

(3)怎么做?为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10.国际组织的发展

(1)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特征:跨国性、目的性、组织性、自主性。

(3)分类:按照成员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4)作用:对于国际组织的作用,我们要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首先,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其次,国际组织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

11.中国与国际组织(如何理解中国的多边外交)

(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

(3)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三、易混易错

1.所谓国体决定政体,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所以,只能有一种政体适合特定的国体。

2.民主既是国体又是政体。

四、巩固练习

1.参加八国会议的各国领导人,美国、俄罗斯和法国是总统,加拿大、意大利和德国是总理,英国和日本是首相。

(1)八国集团的领导人,为什么会有称呼上的差别?

(2)各国领导人的称呼与该国的政体有什么关系?

(3)八国集团各国的国体相同,为什么政体会有差别?

2.200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前来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胡锦涛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根本归宿。第三,深化互利互赢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运用国家结构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二、有意注意

(一)有意注意的概念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一个学生正在思考学习上某一问题时,旁边有人在谈论某一趣闻轶事,他被吸引住而停止思考,去听人家讲述,这是无意注意。当他猛然意识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断然不听别人的谈话,聚精会神地思考原来的问题。这种服从于预定目的,而且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它有两个特征:即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性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目的任务

有意注意是由目的任务决定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对完成目的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是强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例如,师范院校的学生们如树立了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理论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他在听心理学、教育学课时,就会自觉地保持高度的注意。

第二、协调活动

在明确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有关的活动也有利于有意注意的维持。如带着问题开展思维活动,提出“加强注意”的自我要求,尽可能地把智力活动与实验操作、技能练习密切结合起来等,这些将有助于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

第三、激发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和过程暂无兴趣,但对活动最后获得的结果有很大兴趣。例如,学习外语这一活动往往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当认识到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后,可以借鉴国外的科学技术,就对学习外语产生了间接兴趣。这一间接兴趣,能维持人们稳定而集中的的注意。

那么,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如何才能激发间接兴趣呢?实际上,教材知识和时政的有机结合是激发间接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如自己可能很关心和和谐世界的有关问题,那么可以自己试着作如下总结:

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背景材料”

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5日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说,联合国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中国提出的“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主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也成为中国外交的新主张。

2.2005年6月11日中国与欧盟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一致。11月8日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

3.我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05年7月全面启动了降税进程,7000多种商品开始大幅度降税。

4.中国还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方在六方会谈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热点材料分析”

(一)是什么

1.和谐世界是什么

中国认为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和谐、公正、包容的世界,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积极的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谐发展。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一方面,中国必将不断发展,到这个世纪中叶,中国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的: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高效益的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崛起的目的是和平的,手段是和平的,结果是和平的,性质也是和平的。对内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尊重、保障和扩大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民主和权利,逐步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对外要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通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1)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过去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从根本上消除了对外侵略的根源。

(2)是根据中国自身的历史遭遇做出的必然选择,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分不开。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需要。

怎样走和平崛起之路:

(1)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2)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

(4)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和谐世界。

“考点分析”

1.政治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见下我国为什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

2.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道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12分)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2分)

同各国政府一道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分)

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恪守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2分)

坚定不移的奉行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2分)

加强国际合作,坚决打击国际恐怖活动。(2分)

为什么

经济常识

1.为什么提出要构建和谐世界:(原因+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密切,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应该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应该造成两极分化。因此要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的和谐世界。

2.中国为什么要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如中俄为什么要进行能源合作,中石油为什么要走出去。(原因+意义)

(1)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

(2)意义: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政治常识

1.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但是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中国提出要构建和谐世界。

2.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的要求。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是联合国的重要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是联合国的重要宗旨。

(1)中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的要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都决定了中国要高举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中国倡导建立的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五项主张是一致的。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在朝核问题及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的和平崛起,我国为朝核问题的解决作了不懈努力。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我国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④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及合作关系也体现了我国的这一基本国策。

我国履行国家职能的要求: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如我国展开全方位外交,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3.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国际政治意义: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负责的大国的形象,有利于向世界昭示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怎样构建和谐世界。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

2.充分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提高其权威,积极稳妥地推进联合国改革。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合作、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努力构建和谐世界。

热点链接:中俄关系的发展

背景材料:(了解即可)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5日在联合国首脑提出的“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主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也成为中国外交的新主张。

为推动中俄关系的不断发展和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2005年7月两国领导人决定于2006年和2007年互办“国家年”活动。俄中友协计划在国家年框架下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由双方专家、青年学者参与的中俄关系、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研讨会,中国成就图片展,中国文化报告会以及孔子纪念碑落成等专项活动。2006年3月21日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活动在北京隆重开幕。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有重要作用。

排除各种干扰

有意注意是与排除干扰相联系的。干扰可能是外部的刺激物,如分散注意的声音和光线等,也可能是机体自身的某种状态,如人的疾病、疲倦,无关思想和情绪的影响。为此,我们要设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这些干扰。除了事先去掉一切可能妨碍工作或学习的东西,创造良好的工作或学习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用坚持的意志同一切干扰作斗争。要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在任何干扰情况下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自制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排除各种干扰呢,在学习过程中,要强化学习动机。下面就如何强化学习动机谈几点看法:

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的方向指向目标,因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内部动机强的人能从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人一旦达到目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而且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旦失败,就一蹶不振。

至于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许多研究认为,外部动机可以逐渐损坏内部动机。例如,一个研究发现,为了赢得“最佳游戏奖”而参加比赛的儿童很快就对游戏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只注意到奖品。这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了出来。心理学家斯坦伯格用一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一年夏天,斯坦伯格9岁的儿子自告奋勇地要替他剪院子里的草。他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自己不喜欢而儿子倒喜欢干这事。于是,高兴地答应了,儿子也替他把草剪了。事后,斯坦伯格觉得有点内疚,因为儿子替自己白做事没有拿到钱,所以给了儿子一美元作为工钱,儿子很感激。到第二年夏天,斯坦伯格再叫儿子去剪草时,儿子却说:“当然可能,但是今年我剪一次要两块钱。”虽然他跟儿子解释通货膨胀没有达到100%,不能过一年就涨一倍速,儿子仍不接受。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妥协了,但儿子心中一直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受了欺负,吃了亏。儿子开始时愿意免费为斯坦伯格剪草,因为他喜欢剪草,一旦付给他钱,他认为他是为钱而做。这样,外部动机强过了内部动机,于是忘记了他曾喜欢过剪草这件事。

另一些研究也表明,过度的外部动机会削弱人的创造性。例如,一个研究生用32名高中生做过两项创意测验(写一个故事和给一个故事选一个好题目),有些学生是为了奖品而参加,有的则不是。结果发现,拿了报酬的学生比没有拿报酬的学生创造性低。之所以外部动机会降低创造力的表现,是因为外部动机使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目标而不是达到目标的路径上。有外部动机的人常会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来完成作业,所以大多数人会走捷径。

对于学习来说,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实是互动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很多人的学习都是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推动下完成的。既有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为了未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和收入。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但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在开始做某种工作时,由于对它熟悉,困难较大,用的精力也较多,往往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种工作上。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从事的工作已达到得心应手时,就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从而使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兼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优点,但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又有区别。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的,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如果我们的工作、学习活动中,力求将有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后注意,那将使我们以极少的精力取得很大的成效。

其实,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最佳境界就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和各方面的努力,对掌握的知识得心应手,达到有意后注意的良好境界。

要想做到对掌握的知识得心应手,就要注意研究考纲,这需要意志力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达到有意后注意。如经济生活下册的考纲可做如下分析。

1.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历年来高考分析:

财政收入和支出在财政中的作用在高考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不仅有选择题,也有论述题。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高考经常考察的内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2006高考预测:

本部分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密切,如财政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减免农业税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个税调整、消费税调整的意义,实施文件的财政政策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等,因此2006高考本部的考察的力度会加大。

2.银行和储蓄者

历年来高考分析:

银行的分类和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在高考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建立健全社会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是考生应关注的考点。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权与商业保险在近年的高考选择题中考察较多。要着重把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分析文件的货币政策及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006高考预测:

把银行的作用和其他专题的知识结合起来考察,以热点知识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

3.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历年高考分析:

市场交易原则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高考中的地位明显,不仅有选择题,也有论述题。复习中要掌握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与作用,并注意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结合起来。注意掌握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基本原理。

2006高考预测:

结合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提出当前如何增加消费的问题。

3.15十大霸王条款,说明为什么、怎样根除霸王条款。

4.当代的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历年高考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和作用、我国多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在高考中也有考察,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关税是今年《考纲》中新增的考点,应特别关注。要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分析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意义。分析相关的贸易摩擦。了解我国降低关税的社会背景,分析降低关税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6高考预测:

本部分在2006高考中比重会升高:应特别关注入世五年我国关税下调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为什么要走出去,怎样更好地走出去的问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对现实的事物和现象,常常抱有一定的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虽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但却反映了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正是由于人具有情感,才能在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之间架起了桥梁,才能使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