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一些人来讲,坐飞机在各国之间飞来飞去已是家常便饭,“倒时差”的问题人们并不陌生,而时差病随之而生。
1.病症。
坐飞机长途飞行时,如果飞越三四个时差区以上,人的生理时钟就会混乱。主要表现为对一个人习惯性的睡眠、休息、消化节奏发生干扰,到达目的地后大多数人白天全身疲乏、萎靡不振,晚上却兴奋异常、没有睡意。这一现象叫做“时差病”。
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科学家程肇认为,支配哺乳动物昼夜生理变化的生物钟细胞位于视神经交叉上核。视神经交叉上核与哺乳动物的其它组织、器官在适应时差所需时间方面存在差异,这种不协调状态会导致时差症的发生。程肇领导的科研小组将大白鼠置于存在时差的环境中,对其视神经交叉上核和肺、肝脏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前者在1天之内就适应了新的环境,而肺和肝脏却需要6天甚至更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二者处于不协调状态。程肇认为,这种不协调状态就是导致时差症的原因。
2.防治。
防治时差症的措施有:
(1)上飞机或登船后,把手表调整为目的地时间,这样到达目的地后就可以尽快适应当地时间。有的旅客,在出发一两天前先按照目的地时间生活,把自己的身体节奏调整为当地时间,这个方法能更快适应时差。
(2)时差病的信号之一就是口干和食欲不振,因此旅途中要多喝水多漱口,可以让您的嘴里保持新鲜的口感。
(3)到达当地之后,即使身体非常疲乏,也得撑到正常的就寝时间睡觉,使自己的作息与当地人同步。
此外,儿童在五岁之前的生理周期并不稳定,较无时差适应问题。五岁以上的儿童因生理周期已规律化,飞越时区时自然产生时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