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日军海外征战记下卷
15012200000022

第22章 结语

日军海外征战的历史,是赤裸裸的侵略扩张史,疯狂的军国主义的表演史,葬送日本的败亡史,也是充满血与泪的亚洲人民的灾难史。

历史是无情的,它是掩盖不住也篡改不了的。事实终究是事实,历史终究是历史,是非曲直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待历史的态度应当是正视和尊重历史,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而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是正视和尊重历史。

在对待历史的态度方面,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也是战败者的德国,给日本做出了榜样:德国政府正视历史,向受害国认罪进行赔偿,还将那段历史如实写入教科书,用以教育下一代。70年代初,前西德总理勃兰特还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结果并未丢面子,反而博得波兰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199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德国领导人重申:要牢记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日本政府则与德国政府相反,自战后起至1993年8月结束自民党一党执政之前,历届政府对侵略罪行采取回避、推诿及暧昧态度。1993年8月新的联合政权成立后,内阁首相细川护熙明确表示:日本对外战争是侵略战争,立即遭到右翼政要的攻击,细川不得不在“施政演说”中将“侵略战争”改为“侵略行为”。1995年8月15日,联合政权村山富市首相就日本战败50周年发表谈话时,谈到“我国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村山的讲话也受到右翼政要的攻击和批评。自此之后,日本历届政府再没有对战争问题进行过旗帜鲜明的反省和道歉,即使反省和道歉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言不由衷。

就在本书撰写之际,有两件偶然巧合之事令我们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一件是南京最后一个“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老人病逝;一件是刚刚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就“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发表谈话,承认日本军队直接参与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设置“慰安所”,强迫亚洲国家的妇女充当“随军慰安妇”,并对此表示道歉和反省。)时声称,“没有证据来证明当初提出的存在强迫行为是事实”,公开否认二战期间强迫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的历史事实。故人已去,盖棺而不能定论,岂不是历史的悲哀?

日本政界要人的这种历史观,怎能使人相信那绝不再战的“神圣诺言”?怎能使人相信那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坚强决心”?怎能使人相信那与亚洲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真诚态度”?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为了维护日本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利益,日本政府应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正视和尊重历史,深刻进行战争反省,诚挚地向战争受害国及人民道歉,言行一致而非口是心非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本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日本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决不能任凭日本右翼分子牵着政客的鼻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劝遗族会成员也不要只看到自己亲属中的战死者,而应想到他们为什么而死的,更要想到他们参加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不义之举,分清加害者与受害者的是非问题。更何况,日本在侵略战争中杀害的亚洲人民要比日本人多得多。据统计,日本在二战期间杀害了2000多万亚洲人民,仅中国死亡的人数就达1000万人以上。如同新加坡舆论指出的那样:“日本侵略邻国,造成2000万以上的人命平白的牺牲。这个数字之大,如跟夺走5500条人命的阪神大地震相比,前者等于后者的3600倍左右,即使每天发生如此大地震和造成如此惨重伤亡,也要10年左右才能达到2000万。”

我们也提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主流、但世界还很不安宁的今天,要给予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以更多地关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借尸还魂,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使人类共同的家园免遭战火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