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松的女人最美丽
1501500000014

第14章 续杯——优美的紧绷是另一种放松 (1)

人生而有压力,一直到自己闭上眼睛,都会存在,压力和焦虑一样,你必须和它共存,压力适度,让人进步。

有人常常把焦虑理解成压力,其实两者的指向完全不同,焦虑指向未来,对未发生的担忧多些。压力则是指正发生的,指向现在。焦虑和压力的共同势力范围也是有的,就是正在发生的,焦虑和压力两者并存着,让你时有要崩溃之感。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进入职场一两年后,忽然感到对手中的工作有得心应手之感,你心情轻松极了,感到掌控感。但这段轻松快意期过后,你就会有了另一种压力,这样下去,会不会不进则退?没有进步就是退步。这是职场的平台期,波澜不惊,却暗藏不确定的未来。

这种感觉下,就像你喝了一杯水后,需要续杯的时段。正好是充电的时候,工作得心应手,正好有精力去充充电。

有一个女孩子,在没有谈恋爱的时候,去听亲密关系的课程,她认为这种营养可以让自己的恋爱不盲目,好的恋爱会助力职场好运气。另有一位,自己老妈花钱助她听EMBA,不是要钓金龟男,而是想知道老总们学习的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公司的成长可能。果然,她有茅塞顿开之感,对这个公司的成长看好,她放下跳槽之心,加倍地工作,后话是有了自己的天地。也因为那些不同于别的女孩的选择的续杯内容,她看问题的眼界都不同了,天高地阔,人做得更加放松,这样的状态反而容易出成绩。

当你感到一种职业做得行云流水时,享受一段后,又感到有些恐慌了,这是你内心需要新鲜营养的时候了,就可以选一些课程来听,不管你选什么。工夫在诗外,也许你学习的内容和你从事的职业不同,都没有关系,所有的知识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助力,总之这些营养会助你的人生呈螺旋式上升。

没有功利地学习,是一种优美的紧绷,让你感到额外的充实与放松。

好友在进修心理学之前,与整个外界都是不和谐的,与家人同事关系都非常紧张,她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认为是别人与她过不去。去听心理学课程后,她开始向内反思自己,整理自己的过程,就是与外界和解的过程。一段的课程听下来,她感到自己看人的境界都不同了,和谐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受益最大的是她自己,她感叹,这次的续杯真是续对了。

在职场之外,她得到了与职场和解的道路。

在职场工作,通常是三年一个平台期,续杯如果天天续月月续,也会感到额外的压力。续杯的意思,就像下午茶一样的,在某一个时段上,在轻松的状态下,就像聊天一样,没有压力,却得到了很多。

很多女孩感到进了职场后,一直向外掏,向外掏,有被榨干了的感觉,也有恐慌感,后人推浪,怕被拍死在沙滩上。而续杯,恰好可以化解这种压力。在心理上也是一个很好的缓解。

当你在职场上有快被榨干的感觉的时候,请你续杯!

非常羡慕那样一种工作,只要下了班,工作的按钮就关闭了,不用再延续上班时的工作状态。回家就是回家了。有一段特别累的时候,我特别羡慕捡废品的,因为收工就是收工了,今天的事情就结束了,而且当天就得到现金的回报,当日事当日毕。多轻松。

现在的很多职业,都是侵略个人时间的,人虽然回家了,思路却无法从工作中下班,你还在想着乱七八糟的工作的事情,关闭不了的感觉,更有一些工作,带回了家,接着赶工。整个人就感到担子还在那压着,根本放不下来,人也搞得非常疲惫。但这种疲劳工作,也不见得就有什么好效率。人还是需要缓冲的。

如果下班回家后不能放松下来,建议你踢掉高跟鞋,扔下包包,先不急着洗澡弄吃的,最好脱掉外衣,就那么在沙发上懒上一会儿,调整一下节奏,再做清理个人卫生的事情。

清理完后,感到思维还在工作那儿,无法停下来,那么,请你试着坐起来,做一个类似于禅坐的调整。

你的心和思绪都乱,那么眼睛沿鼻子降低视线,沿鼻子45度看前面,如果感到眼睛累了,就把视线拉回。

静坐时,要半张开嘴,用口来呼吸,好像发出放松而低沉的“啊”,将两只手舒服地盖在膝盖上,轻松自在。用口来呼吸,可以让心更轻松地进入到一种禅定状态。嘴呼出的,在佛家讲是“业风”,我们可以理解成杂乱无章的心绪。

这样坐个十分钟以上,以你自己的感觉为准,感到心渐渐地平静下来,整个的心思和注意力都在呼吸上时,你的心就已经回家了。

如果你是个坐不住的人,排斥禅定的方式,那么,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烂节目都无所谓,但绝对不要看和工作有关的节目。因为那样的话,你又处在一种研究性的工作状态里了。

如果看着看着又回到工作的烦恼和思路上去了,相当于心又走了,那么怎么办呢?那还是要停下手上的事情,观察自己的思维,看它在想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你的注意力就又回来了,多观察一会儿,直到你不再心乱,再接着做事。如果做着做着又走神儿了,那仍然是停下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复几次,会好很多。

其实对一些性格比较风风火火安静不下来的女人来说,不如回到家,就转频道,比如,进门打开电视的那一刻,提示自己到了自己的空间,这个动作本身只是一个转换的按钮,电视一响,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工作结束了,应该开始放松了。也有喜欢一进家就把音响打开,听一些JASS这样的音乐来转换思维频道。

一位20多岁的女孩子说,她回到家的角色转换就是听黑胶唱片,喝清茶,爱好会让脑子转过来,喝茶会让心静下来。

让心回家,最基本的原则是,转换频道,不要做和工作相似的事情,比如你是DJ,那回家亲手煮饭倒比再放音乐来得放松。如果想放音乐,也要放和工作音乐不相关的,免得又进入工作状态。

如果事情实在是需要解决,那么不妨在公司加班,尽量不要把工作带到自己的私人空间里,人活着不是为了工作的,人还需要休息和娱乐。休息娱乐好了,反过来会更有力量做好工作。

把纷乱的思绪挡在家门上,给自己的心一个不被工作侵略的时段,这是对工作和自己最为负责的健康的放松。

对30岁前已经结婚的女孩子,她们最担心的是事业和家庭如何能两全?怕年纪越大会越没有精力,也怕生出的小孩质量不好。

要不要生宝宝,这是你和他两个人的事情,所以,在充分评估自己的事业前景后,再决定不迟,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一般,你又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他的职业前景和收入能力都不错,那你们可以随时要孩子。

但如果你要强,事业正在上升期,那为什么要把手里的一切放掉呢?你现在的事业和收入,正好可以给未来的小孩一个非常安全的保障。

我生小孩时是在30岁前,那时候,先生的事业看好,我的工作是稳定的国家事业单位,论资排辈那种的,所以,我一边看有关怀孕育儿的书籍,一边有了宝宝。在休完产假又一次进入职场时,我发现原来那个对我一般般的上司调走了,有了宝宝后的那种心态是很想做得棒,希望让宝宝骄傲的感觉让我表现得更有责任感,特别顺利地升了职。

谋时,就是这样的。在运气不在自己这边的时候,真的可以好好地放松下来来孕育一个好宝宝,然后再战职场,或者就在家做全职女人。绝对不能任性地说,哎呀我没有玩够。要宝宝也是一项事业,你们两个的事业,有商有量,和气生孩儿是福气(但如果你们就打算两个人过一生了,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但是,如果你事业是一直向上走的,你也热爱这个职业,并有很大的空间和张力,那你为什么要匆匆地要小孩呢?这样对你和小孩都是不公平的。在事业的平台期要孩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