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雄兵利器
15021700000012

第12章 火箭炮

火箭炮是利用火箭发射管发射专门火箭弹的特种火炮。其特征是,炮管多,动力大,火力集中,能够打击暴露的集群目标,是部队进攻中的突击火力。

130自行火箭炮火箭炮可以说是在火箭筒上安装适当的炮弹。我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但却没有发明出火箭炮。公元969年,古代中国人利用火药制成了第一支火箭。这种火箭就是一个简单的药筒,在筒内装上火药,点燃药筒中的火药,火箭筒就飞起来了。在火箭筒的基础上,宋朝人制成了带有32支火箭齐射的“一窝蜂”火箭、有49根火箭齐射的“飞帘箭”,还有100支火箭齐射的“百虎齐奔箭”。这种火箭其实是在火药筒上面绑上箭头,点燃火药筒后,箭头随着药筒一起飞向目标。

122自行火箭炮真正开发火箭炮的功能并形成战斗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研制成了多管火箭炮,这种火箭炮有16根管子,口径为132毫米,最大射程可达8600米。该炮一开始在轨道上运行,后来换成了汽车运载。当时的苏联人给这种火箭炮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喀秋莎”。“喀秋莎”能在10秒钟内发射16发炮弹。装填16发炮弹,仅需要5至10分钟。1941年7月14日,前苏联军队在战场上首次使用了这种武器,战场效果相当明显。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前苏联人在战争期间大批量生产该种火箭炮。其他有技术能力的国家也争相效仿。使火箭炮很快就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进一步研制多管火箭炮。前苏联更是把火箭炮的研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先后设计定型了数十种型号的火箭炮。美国也不甘示弱,1953年装备了M23式25管火箭炮,其射程与前苏联的“喀秋莎”相同。到了60年代,前苏联又研制出122毫米口径40管火箭炮,杀伤威力比原来发展的所有火箭炮都要高许多。随后,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也相继研制出多管火箭炮。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公开亮相的多管火箭炮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50多种型号。80年代,美国研制出的M270式12管火箭炮,最大射程可达45公里,该火箭炮由履带式运载车运载,配备先进的火控系统,还带有反装甲杀伤战斗部火箭弹,不仅能够击穿坦克顶部的薄装甲,还能造成大面积杀伤。一门火箭炮在几秒钟之内发射12发母弹,这些母弹可抛出7728枚子弹。到1994年,美国又为该火箭炮配备了制导子母弹、二元化学弹。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认识到该火箭炮的先进性,先后采购并装备了自己的部队。

布雷火箭目前,俄罗斯军队是装备火箭炮最多的军队,美军则是装备火箭炮最先进的部队。尽管导弹技术已经兴起,但是,火箭炮并没有被淘汰。各军事大国还在为火箭炮注入新的技术。当今的火箭炮研制,正朝着增大射程,提高战斗效能和射击精度,提高机动性能和生存能力等方面迅速发展。

我国的火箭炮研制技术发展较晚,到了60年代才开始研究。起初是引进和模仿,后来发展出自己的产品,先后生产出了一些可供部队装备使用的产品。

1963年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

这是我国为满足山地和丛林作战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的一种简易火箭炮。其主要性能数据是:口径为107毫米;定向器长900毫米,定向管12根;配备弹种为杀伤爆破火箭弹;发射方式,单发或连发;最大射程8500米;火箭弹飞行时间为50秒;弹重18.8公斤;行军状态总长2600毫米,宽1400毫米,高1100毫米;运动方式为汽车牵引,也可用骡马拖拽;行军状态重量为385公斤,战斗全重613公斤;炮班人数为5人。

63式107mm火箭炮该种火箭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能好等特点。可用吉普车牵引,也可用骡马拖拽。在搬运时,便于分解和运载。其主要作战用途是,提供较大面积的火力压制。该炮于1961年开始研制,到1963年设计定型并批量生产后装备部队。在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的状态下,该火箭炮起到了壮大军威的作用。

1981年式107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

这是我国的兵器专家自行研制的多管火箭炮。该项目于1980年被确定,1981年设计出样炮,到1982年6月批准了设计定型。

1981年式107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的主要性能数据是:口径为107毫米;定向管数量为12根;定向管长900毫米;发射方式,单发或连发;最大射程为8500米;携带弹药量为24发。运载车辆型号为NJ221型汽车底盘,车体长4510毫米,宽1964毫米,高2196毫米;发动机功率为88马力;最大行程为500公里,越壕宽度650毫米,涉水深度为650毫米;炮班人数4人。

该火箭炮的主要技术和结构特点是:以车载发射为主,必要时,也可分解后在地面上发射。1981年式多管火箭炮,结构简单,分解比较方便,火力机动性能好,射界较大,打击面宽。

火炮的主体部分由定向器床、上架、下架、方向机、底架、板簧固定器、下车附件、发火系统、照明具、弹仓、运载发射车等主要部件构成。行军时,炮手均可在双排坐仓内。

1981年式多管火箭炮与1963年式多管火箭炮相比,在许多技术和结构上有了重大改进。主要是,重新设计了底架,使方向射界增大了105度。底架由底架体和转盘组成。转盘为箱形焊接结构,转盘前有两个滚轮,可在底架体半圆形滚道上滚动。两侧装有钩形压板,把底架与转盘锁紧。中间有一立轴套与下架立轴配合,上部制有4个孔与下架方向驻栓配合,起到扩大射界的作用。

在新的改进结构中,采用了板簧固定器,射击时利用板簧固定器,可使汽车后桥与底架纵梁刚性联接,起到了提高射击稳定性的作用。还增加了下车附件,在火箭炮处于地面发射时,用下车附件作支撑。下车附件由行军固定器、左右支架、左右大架、炮车轮、驻锄和牵引环组成。发火系统有车内和车外两套装置。发射按钮安装在副驾驶员座位前,电源由汽车蓄电池供给。车外发火装置供火箭炮在下车发射时使用,由手控电机、按钮、接线柱、发射电缆、支架等构成。照明系统采用场致发光照明具,保密效果较好。另外,还增设了玻璃钢弹仓,供装一组火箭弹使用。

1981年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的主要战斗性能是,歼灭和压制集结、隐蔽的敌有生力量,摧毁对方的技术兵器,打击登陆舰船和装甲车辆等。

81式107mm火箭炮1970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

该种型号的火箭炮于70年代初开始研制,到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并批量生产。

1970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的主要性能数据是:口径为130毫米,是火箭炮中口径较大的炮种;最大射程为10120米;定向管数量为19根,定向管长1050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或连发;配用弹种,杀伤爆破火箭弹、碎甲火箭弹等。

配备的车辆情况是:车体型号为A531型履带装甲车底盘,车体长5476毫米,宽2978毫米,高3125毫米;发动机类型为6150L型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功率为191马力;最大行驶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越壕宽度为2000毫米;战斗全重14000公斤,行军状态全重12800公斤;炮班人数为6人。

该火箭炮是在确保1963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性能的基础上,把NJ230型越野汽车的底盘改装为1963年式履带装甲车(A531)底盘。车体内装3缸液压升降平台,行军时可随时落下,战斗时可随时升起。A531型装甲车底盘越野性能好,还具有水上浮渡性能。为火箭炮的运载提供了性能较好的车辆。

火箭炮部分的结构特点是:炮由定向器、回转机、行军固定器、瞄准装置组成。定向器由定向管、桁架、拉杆机构等组成。定向管为薄壁圆筒结构,19根定向管分两排固定在桁架上。左边上排边管上焊有基准检查座板。桁架为焊接箱体。拉柄机构是操纵19根定向管的闭锁体和接触杠杆的联动装置。回转机由回转盘、底座、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等组成。回转盘为长立轴结构。方向机为蜗轮蜗杆,高低机为滚珠丝杆式,平衡机为弹簧推式。

火箭炮处于行军状态的固定器由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组成。行军时将定向器与回转机固定在一起,上固定器安装在桁架上,下固定器固定在回转机上。发火装置由发火器、发射线组、接线盒等部分组成。可实现自动连射与手动单发射击相结合。

瞄准装置由非独立的摆动瞄准具和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

70式的130mm火箭炮1982年式130毫米火箭炮

这种火箭是在1963年式130毫米火箭炮的基础上改进的。1982年完成改进设计。其定向管由原来的19根增加到30根。运载发射工具也进行了改装,由NJ230型越野车底盘改成了EQ240型越野车底盘。驾驶室改成了双排座,可供8名乘员乘坐。还改善了炮手的乘车条件等。

1982年式130毫米火箭炮的主要性能数据是:该炮口径为130毫米;最大射程可达10200米;定向管数达到了30根,定向器长度为1050毫米;行军状态长6438毫米,宽2260毫米,高2250毫米。运行方式为车载。行军状态全重8000公斤,战斗状态全重7500公斤。炮班人数为8人。

该火箭炮的主要技术和结构特点,与1963年式130火箭炮相比,主要的技术改进是,定向管数量大幅度增加;管材质量有了变换,改用旋压薄壁管,减轻了定向管的重量;回转盘由立轴式改为无立轴滚道式,转动时更加平稳。高低机由蜗杆式改为齿弧式。在射击环节上,由过去的千斤顶支撑,改为板簧固定器支撑,不仅操作方便,转换时间短,而且提高了定向器在射击时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射击精度极为有利。

总之,改进型的1982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炮火威力更大,火力更猛,射界增大,运动速度更快,越野性能更好。更便于实施火力机动。

82式130mm火箭饱1983年式273毫米火箭炮

该火箭炮的研究、设计和定型生产,经历了20多年时间。在1959年,有关部门就提出了研究大口径火箭炮的任务,当年研制出样炮。1962年到1964年,进行了改进,样炮出来后,再次进行实验。1965年制出笼式六联装样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度停止。1974年重新进行设计研究,又经过了7年多的实验,于1981年到1983年,再次进行改进。随后试制成新的箱式四联装样炮,再度实验后,获准定型并批量生产。

1983年式273毫米火箭炮的主要性能数据是:火炮口径为273毫米,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的火箭炮;定向管4根,管长4715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和连发;最大射程40000米。发射杀伤爆破火箭弹,弹重484公斤。运载车辆型号为60-1式中型履带牵引车;车体长6190毫米,宽2600毫米,高3180毫米;发动机类型为12150L-1型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功率221KW;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45公里,最大行程400公里;此车能爬30度的坡道,还能涉渡1米深的水。行军状态全重为17541公斤,战斗状态全重为15134公斤,炮班人数为5人。

该炮的口径和射程都是国产火炮中最大的,其威力大,射程远,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机动性好,操作简便。

火炮部分配备了专用装弹架和吊运车,吊运车上备有4发火箭弹。压弹器操作台有气动和手动两种。气动操作可在驾驶室内进行,设有指示灯指示工作状态。高低平衡机为两机合一机构。操作方式有电力驱动和手摇传动。配有非独立瞄准具和58式周视瞄准镜以及照明具等。行军固定器由气动操作,当气动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也可手动固定。底架固定在车体大梁上,由前后支座、滑板和立轴组成,用于承受回转部分的全部重量。发火器安装在驾驶室内,设置电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方式。

1983年式273毫米火箭炮安装在延安牌SX250型汽车底盘上的弹药吊运车可装弹4发。该车是货运和起重两用车。吊臂可全缩,有利于减小体积。

火控系统的主要设备是,配备非独立的机械瞄准具、58式周视瞄准镜、照明设备等。在发射时,根据指挥所下达的射击诸元,在操纵高低机与方向机完成火炮诸元装定后,交由驾驶室内的发火器完成击发程序。

该火箭炮使用273毫米杀伤爆破火箭弹,是独立弹种。该弹由箭-6式引信、稀土镁球墨铸铁战斗部、旋转发动机、主发动机、滚珠式活动直尾翼组成。主发动机重328.6公斤,内装171公斤双基推进剂。旋转发动机由带切向喷管的壳体、挡药板、药柱、点火具等组成。弹尾翼呈十字形,由4片斜置翼片构成。能够相对于主发动机喷管自由转动。火箭弹的有效爆破片数量为16800片。密集杀伤半径为69.8米,使用温度为-40℃到50℃。

83式273mm火箭炮273毫米火箭炮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歼灭和压制纵深有生力量和敌人的炮兵阵地、集群坦克、装甲车以及水面舰等。

1990年式122毫米火箭炮

这是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较先进的火箭炮。该火箭炮的口径为122毫米,最大射程为20000米,左右射界高达102度。机动性能好,最高时速为85公里。该火箭炮的瞄准系统较先进,不仅装有定向器、传感器,还装有计算机和瞄准软件。还装备有自动装弹夹,装填手在驾驶室内即可进行装弹,装弹过程包括调炮、输弹、装填等环节,在3分钟内即可完成40发弹的全部装填。在瞄准方式上,该炮创造性地设置了3种瞄准方式,即人工瞄准、电动瞄准、自动操瞄。所谓自动操瞄是指,在火炮停止行驶时,定向仪在3秒钟之内即可显示出火箭炮与磁角北的夹角,然后,传感器及时测出火箭炮的斜角,计算机自动修正射角,操炮手操作计算机决定射击诸元即可发射火箭弹了。射击完毕之后,显示系统能够立即报出发射情况,如果有留膛弹药,则给予报警显示,操作人员可按指示排除故障。射击过程很短,能在18至20秒内,将40发火箭弹全部射出。

当一组火箭弹射击完毕之后,自动装填机处于待命状态,装填手按动装填电钮,在3分钟内就可完成40发火箭弹的装填行动。

中国自行研制的40管火箭炮,与以往的产品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火力密集,射击精度和稳定性能都较好。同时,在反应速度、机动性能等方面,也都达到了比较先进的程度。中国的军械产品最讲究安全,而该火箭炮的安全可靠程度也非常高。

中国近年来还研制出一种新的火箭炮系统,即WS-1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这一系统由WS-1型火箭、火箭发射车、射击指挥车、装填运输车组成。这是由多辆火箭发射车、指挥车及弹药运载车组成的战斗单元。一个作战单元一般为一个连队。

WS-1型火箭炮,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突击力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射程和精度上,与国外先进的同类产品相当。其最大射程高达80公里。火箭弹的弹头具有杀伤、爆破等多种功能,战斗部有子母两种弹头。杀伤爆破半径可达70米。子母弹头中,每枚母弹中含有500多颗子弹头。子弹头的杀伤半径为3米,破甲厚度为80毫米。

90式122mm火箭炮该系统的指挥车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车上装备有线、无线数据传输通信系统,可同时接收上级指示和下级侦察情况,具有完成武器系统的通信联络、阵地气象分析、计算弹道系数、处理各种探测数据,搜集战场情况等功能。指挥车辆能够对作战目标进行定位、定向、确定坐标等。另外,指挥车还装有弹道仿真系统,准确测量对方发射的火箭弹的弹道数据等。一辆指挥车可同时控制6至9辆火箭发射车。

WS-1型火箭炮,是目前我国自动化程度最高,射击精度最好的火箭炮之一。

中国台湾KungFengVIA式117毫米多管火箭炮

这是中国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于70年代末研制的产品。该火箭炮的主要性能数据是:口径为117毫米;定向管数量为45根,是数量较多的定向器;发射方式为单发和连发;最大射程为15公里。

该火箭炮的主要技术和结构特点是:火箭炮部分由45根定向管组成,这些定向管分5排安装,每排9根。发射架装在5t级M52A1型(6×6)卡车底盘的尾部回转底座上。高低俯仰由液压装置控制。驾驶室没有护甲装置。火箭炮连射一组(45发)的时间为22秒。一次连续发射的覆盖面积为30000平方米。火箭弹的再装填由人工完成,所需时间较长。

所用弹药为该火箭专配火箭弹,弹长1800毫米,重量为60公斤。尾部有4片尾翼,可控制飞行方向。

该火箭炮为台湾军队的杀伤和压制火器。目前还在台湾陆军系统装备使用。

Kung Feng VIA式117mm火箭炮中国台湾KungFengⅢ/Ⅳ式126毫米多管火箭炮

这是中国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于70年代初研制的产品。该火箭炮的行向器长1600毫米,定向管数量为40根;发射方式为单发和连发两种;最大射程为9000米;运动方式,KFⅢ型为牵引,KFⅣ型为自行。

这两种火箭炮的主要区别是,KFⅢ为牵引火箭炮,安装在两轮拖车上,由牵引车辆提供动力;KFⅣ型安装在M113A1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上。也可以安装在LVTP5式两栖装甲战车上。装在后一种底盘上,可供海军陆战队使用。两种火箭炮的火炮部分基本相同,均由两组发射管组成定向器,每组20根定向管,分成5排,每排4根。发射架的高低调整由液压机构驱动。在发射时,乘员必须下车。

该两种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弹相同,火箭弹长8Kung FengⅢ/Ⅳ式126mm火箭炮00毫米,重量为25公斤。发射机构采用旋转稳定方式。电控制发射一组(40发)火箭弹的时间是16秒。

目前,这两种火箭炮仍在生产和装备之中。KFⅢ126毫米多管火箭炮主要装备台军的步兵部队。KFⅣ126毫米多管火箭炮主要装备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