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16

第16章 得意到骄纵的时候,免不了挨打

《菜根谭》上曾描绘过这样一种境界:官爵不要太高,不一定要达到位极人臣,否则就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过度,不能得意忘形,否则就会转为衰颓。

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他的夫人武姜讨厌大儿子,却对小儿子极尽偏爱,经常请求武公改立少子为继承人,不过武公没有答应。

武公死后,长子继位为庄公。在母亲的要求下,庄公把东方一个地势险要的大城封给了弟弟。武姜一心想让小儿子共叔段做郑国国君,两人便相约要里应外合,起兵推翻庄公。在母亲的授意下,共叔段开始积极地巩固军备,招兵买马,聚众贮粮,只待一举攻入都城,杀掉庄公,自立为王。

共叔段扩张势力的消息传回国都,臣下都劝庄公应预先防范。郑庄公为人城府极深,早知其弟心怀不轨,但考虑到弟弟还没有叛逆的具体行动,若自己先动手,反倒成了残害手足,落人话柄。于是庄公制止了臣下的发言,说: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他真干了坏事,将来只有自取灭亡——不信的话,你们等着看吧。”

过了一阵子,有人禀报共叔段命令四周的边邑听从他的号令,臣属在他的势力下。庄公知道后点了点头,自有算计,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看到庄公闷不吭声,共叔段还以为他无能,就干脆占领了那些边邑。这时大臣又纷纷进言,一致建议出兵征讨。庄公认为时机还未成熟,故意沉下脸来,斥责大臣们说:

“少了几座城池算什么!我不愿违反母亲的心意,也不能伤害兄弟的情分啊!”

不久之后,共叔段城固粮足,兵甲充善,计划偷袭郑国都城,并串通好母亲武姜,由她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庄公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暗中早已布置妥当,做了周全的准备。在探知他们即将发动叛乱的消息后,终于告诉臣下说:

“现在可以动手了。”便调集大军,前往攻伐。

共叔段没料到庄公先发制人,因此还没举兵就失败了,仓惶逃往共城。共城是共叔段自己的属地,但城小兵微,耐不住庄公大军压境,没多久便告失陷。共叔段见大势已去,再无后路,便拔剑自杀了。

郑庄公面对弟弟共叔段的夺位企图看似不动声色,实际上是在寻找及建立战场的制高点。换句话说,他必须在两件事上面掌握优势:

其一,在舆论上取得优势。身为一国之君,掌有强大的军队,要消灭心怀不轨的弟弟简直易如反掌。但因为天下人不知他弟弟的意图,因此若主动攻击,会落人话柄,说他不能容忍他弟弟,这对他的统治权威是有影响的。因此他让弟弟由偷偷摸摸而明日张胆地做叛乱准备,主要是为了收集证据,取得舆论的优势,建立他日攻打弟弟时的正当性。

其二,在战术上取得优势。郑庄公以鸭子划水的若无其事制造他弟弟对他的错误判断,认为他无能,因而起了骄慢之心并降低警觉性——这两者都是兵家大忌!而一切都在庄公掌握之中,因此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他弟弟的叛乱企图。

如果一个人眼中只有一己私利,趁自己有权有势的得意之时,不顾国家、百姓的利益,只盯在钱、权上,遇事贪欲过重,则会被人利用这一弱点被打败。忍贪是明智的表现。而“欲擒故纵”则是击败贪者的制胜之道。

春秋末年,晋国有一个当权的贵族叫智伯。他虽名叫智伯,其实一点都不聪明,相反,却是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得无厌的人。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他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

魏宣子也是晋国一个贵族,他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他的一个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计。任章对宣子说:“您最好给智伯土地。”

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

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便会引起整个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他的对手,而更肆无忌惮地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那他便不能这样长久骄横下去了。”

任章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见宣子点头称是,似有所悟,便又接着说:“《周书》上说,‘将要打败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点帮助;将要夺取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点甜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说您还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起来。再说,您现在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把您当作他的靶子,向您发动进攻。您还不如让天下人都与他为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宣子听后非常高兴,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

智伯尝到了不战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把赵国包围了。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攻进去,赵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

如果一个人贪得无厌,总是提出无理的要求,我们要打击他,那么请注意不要操之过急。首先,要以退避保存实力,获得舆论的支持。当把对手惯得嚣张跋扈,旁观者都看不下去的时候,才可以顺风行船,干净漂亮地赢得这一场战争。如此,才会胜得没有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