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28

第28章 过人的才华最好在“半藏半露”之间

进入社会时,朋友会告诉你:“一定要锋芒毕露,这样才能在同辈中脱颖而出,是千里马就应该跑在最前头!”同时长者也会告诫你:“年轻人切忌锋芒太盛,‘直木先伐’,所以应当藏而不露!”其实这两种说法都走了极端,如果你能学会儒家的中庸之道,半藏半露会让你更加出色。

或许你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才能,甚至还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没有人了解你,领导看你就像一张白纸,文章做得怎么样就看你的发挥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要想怀才而遇,就必须才华外露。不露,就没人知道你有这种才能;领导不了解你,也就没法重用你、提拔你。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一直隐藏起来,时间一久,领导就会认为你是无能之辈,不再理你了。

“露”,还要看你的领导是怎样的人。上司开明,他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重用你。如果你在嫉贤妒能的领导面前“露”起来没完,就要走背运了。有些领导不愿意把风采和才华俱胜于己的人留在身边,因为他们要防着不让人取而代之,在这样的领导面前乱露而走背运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中国还有句俗语,叫做“出头的椽子先烂”,说的正是为人不可太露的道理,《庄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分寸,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处世不留余地,待人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关系。

有一个刚到某单位工作的大学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却对单位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呈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他都一一列举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借单位调整发展方向的理由辞退了他。两年之内,他因同样的情况,换了好几个单位,而且还是后一个比前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

此人作为锋芒毕露的典型,在新的人际交往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还招来了他人的妒忌和排斥。这种人就是看不到社会的阴暗面,把社会看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而且不知道及时改变自己的思想,因而,他们往往不是因为锋芒毕露走向成功,却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

古人认为,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然而,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中。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只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做大事的人,锋芒毕露既不能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还可能四处树敌,遭遇险境。

清末有个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湖北恩施人,声名不佳。有一次樊燮去见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师爷的左宗棠,谈到永州的防务情形,樊燮一问三不知,而且礼貌上不大周到,左宗棠大为光火,当时甩了他一个大嘴巴,而且立即办了个奏稿,痛劾樊燮“贪纵不法,声名恶劣”,其中有“目不识丁”的考语,也不告诉骆秉章就发出去了。

樊燮是否“贪纵不法”,犹待查明,但“目不识丁”何能当总兵官?当下便将他先革职,后查办。这“目不识丁”四字,在樊燮心里,比烙铁烫出来的还要深刻,“解甲归田”以后,好在克扣下来的军饷很不少,当下延聘名师教他的独子读书,书房里“天地君亲师”的木牌旁边,贴一张梅红笺,写的就是“目不识丁”四字。他告诉他的儿子说:“左宗棠不过是个举人,就这么样的神气,你将来不中进士,就不是我的儿子。”他这个儿子倒也很争气,后来不但中了进士,而且点了翰林,早年就是名士,此人就是樊增祥。

一方面教子,一方面还要报仇。樊燮走门路,告到骆秉章的上司、两广总督官文那里,又派人进京,在都察院递呈鸣冤。官文为此案出奏,有一句很厉害的话,叫做“一官两印”,意思是说有两个人在做湖南巡抚。名器不可假人,而况是封疆大吏,这件事便很严重了。

后来经多位高官前辈保奏,左宗棠终于免罪,可这场锋芒太盛而惹的乱子着实不轻。

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过分地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讦。

锋芒是非常扎眼的,会让许多心胸狭窄的人受不了。一些急于显露自己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往往会“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能抓住时机,一举成功。含蓄节制乃生存与制胜的法宝,其中的分寸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中慢慢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