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29

第29章 低调竞争,争取笑到最后

人活在世上,争取更大的成就、更多的利益,也是我们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本身并无可厚非。只是如何去“争”,就使不同的人有了简单与缜密、莽撞与周全的分界,高下立见。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对时机的选择。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各种关系也理顺了,这时候你再站出来去摘自己羡慕已久的果子,才摘得名正言顺。

在西汉末年平帝当政时,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大臣王莽属于太后一族,是势力强大的外戚,一直有篡位的意图。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为稳固,王莽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平帝当皇后。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应该选一个贤淑的女子入主中宫。”太后哪有不允之理。一时间,许多达宫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报到朝廷,王莽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报上来的女孩,有许多人比自己的女儿强,不耍花招,女儿未必能入选。于是他又去见太后,故作谦逊地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也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入选吧。”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诚”,马上下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儿,不用入选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让,把自己的女儿撤回来也就罢了,但经他鼓动太后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儿,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选王莽之女为皇后。朝中大臣也给说情,他们说:“安汉公德高望重,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的女儿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把安汉公之女立为皇后!”于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劝阻,结果是越劝阻说情的人越多。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儿入选。

王莽抓住这个时机又假惺惺地说:“应该从所有被征招来的女子中,挑选最适合的人立为皇后。”朝中大臣们力争说:“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是人心所向。难道还要违背天意人心,去选别的女子吗?”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已成定局,才没有表示推辞。不久,王莽的女儿就当上了皇后。

轻易不出手,一击必中才可称得上是你的秘密武器。而选择在不成熟的时机和不适宜的地点出头,无异于是把自己挂出去当靶子。你越是骄傲,敌人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把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用自谦的话体现你的君子之风,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同情和尊重。

应该承认,没有哪一个人在生存竞争中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如果有的话,该竞争就不能称之为竞争了。所以,我们要学会韬光养晦,选择好出头的时机,这有助于我们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角逐。

1966年1月,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突然去世。消息传出,印度政坛各派便纷纷出马,试图在角逐新总理职位中一举成功。

当时,国大党资历最深的德塞和代总理南达是争夺新总理职位最强有力的人选。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不过是宣传与广播部的部长,自从她的父亲逝世后,她的处境一直很艰难。然而,英迪拉却向她的幕僚表示了竞选总理的决心。怎样才能击败强大的对手呢?经过冷静的分析之后,英迪拉决定采取深藏不露的策略,不操之过急,也不泄露天机,等到条件成熟时再予以出击。

形势的发展果然如英迪拉所料。德塞以唯一的候选人自居,南达也声称总理非自己莫属,两个人互相攻击,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的骄横固执令选民大失所望,引起国大党内辛迪加派的不满。辛迪加派在国大党内和政府中有较强的势力,针对德塞和南达的表现,他们一致同意阻止德塞和南达上台,另觅新的候选人。

由于英迪拉没有过早地投入角逐,她给公众的印象仍然是一个有谦恭风范的政治家。在局势对她有利的情况下,英迪拉不失时机地开始行动。她凭借大名鼎鼎的尼赫鲁之女的特殊身份,说服并得到了辛迪加派的支持,显示出其卓越的政治才华。经过辛迪加派的疏通,国大党执政的10个邦的首席部长表示支持英迪拉当总理。南达见称雄政坛无望,宣布退出竞选。唯有德塞欲与英迪拉“决一死战”。德塞对英迪拉大肆攻击和挖苦,令听者感到反感。而英迪拉以女性特有的温和态度行事,获得公众的一致好评。

1966年1月19日,英迪拉以355票的优势票数当选为印度第一位女总理。

在这里,英迪拉成功的奥秘在于她处于劣势时善于守拙,深藏不露,在时机到来时果断出击,周旋于政治力量之间,利用矛盾,寻求支持,最后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现代社会有句流行语: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我们在一切竞争中,都要适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分冲动而使自己的急切溢于言表,也不要过早地卷入竞争之中,否则将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不利。

所有的竞争过程,实际都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淘汰制。也就是说,它是通过不断淘汰来实现的。而这种淘汰又往往是以某种不太公平的方式进行的。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如果晚点进行这个程序,观察得更仔细一些,往往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如果你过早地卷入竞争,就会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也同时显出了自己的缺陷,以至于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被动境地。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在竞争初期总是十分谨慎地保护自己,尽可能地做到不露声色。这样,就可以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获得竞争中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