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65

第65章 对危险和麻烦要有灵敏的嗅觉

在一些小说和影视剧里,有一种固定的套路,若是某人无端遭遇了横祸,办案人员首先要调查他的人际关系。若此人性格谦恭,与人为善,基本上就排除了挟仇报复的可能性,如果他一贯争强好胜,言行不谨,就很容易招来嫉妒和仇怨。

孔子有句话,叫做“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是说不进入存在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不太平就隐居不出。这是一个人保全自己的方法,是一切大原则的根本。

福祸无门,唯自招之。无论任何时代,如果我们思维迟钝,言行不谨,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烦难之境。

对于当代的年轻人,世界清平,绝对的“乱邦”、“危邦”并不存在,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常有险地,必须要学会识别。孔子的“不出”与“不入”,是预先警惕,从根本上斩断与危机的联系。而在现实中,危险并不会划定疆界,立着招牌,这就随时考验着人们察识吉凶的能力。

一旦我们看出事情不对路,就要先做好全身而退的准备,暗暗地把风波化于无形之中,过后依然风平浪静,就像没这回事儿一样,那才是高明的手段。

汉朝有个谋士叫陈平,有一天,他穿了一套新衣服,腰上佩着一把宝剑,来到渡口,找到一个船夫替他撑船过河。

船夫看他穿着新衣,以为他腰包里装了不少金银财宝,便想等船到河中央时,谋财害命。陈平坐在船尾,看船夫不住飘过来不怀好意的眼光,知道他心中有邪念,便故意叫着说:“哎呀!好热哟!要不要我来帮你撑一会儿船?”说着,一面当着船夫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放在船板上。船夫看他脱下衣服时,并没钱币落地的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财宝,便打消抢劫的坏主意了。

年轻好盛的人,大抵想弄弄波涛,试试身手,其实这却大可不必,天下太平了,岂非更省些心力?要知道,经常犯险的人,谁没有失手的时候?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生活圈子很小,没有那么多的江湖风波。那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凡是工作生活中的麻烦的、不愉快的事儿,都是危乱之地,能避开的时候就要避开。

北宋学者邵雍,字康节,是个有名的大学者,当时人称他为康节先生。宋神宗熙宁初年,王正甫在洛阳当官,负责发放俸禄和军饷。有一天他邀请邵康节和吴处厚、王平甫一起吃饭,邵康节借口有病推辞了。第二天,王正甫来访,询问邵康节为什么推辞,邵康节解释说:“吴处厚这个人好发表议论,常常讥讽王安石实行新法。而王平甫又是王安石的弟弟,虽然不太赞同他哥哥的主张,但如果别人当面骂自己的哥哥,总会觉得不好受,这就是我推辞不去的原因。”王正甫感叹道:“正如先生所料。昨天吴处厚在酒桌上诋毁王安石,王平甫很生气,要把这些话记下来送到官府。我在中间给他们调解,费了好大力气,他们这才作罢。”

邵康节能未卜先知,看出这顿饭必然吃得不愉快,在于他在生活中处处小心留意,对每个人的性情、喜恶都很清楚。这样对于一些烦难之事,就可以做出恰当的选择。

如果我们要保持自己正常平稳的生活节奏,就千万要注意不可陷进各种是非当中去。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的人天生就喜欢挑起是非和争端。想去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不容易,但是避开他们则是简单可行的。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明哲保身这个词,古人很提倡,现代却已有了回避斗争的消极之意。对于是要做个“明人”还是做个“斗士”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今天我们不去争辩,你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处境、位置和力量的强弱,做出一种切实的选择。

尤其是你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时,一切都是陌生的,多观察、多思考、少探听、少说话是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最明智之举。

一个人心眼再多、算计再深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般人到此时往往坐叹大势已去而不知如何挽回,真正的聪明人,却懂得防患于未然,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平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