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15030400000072

第72章 要“里子”的人,可以把“面子”让给别人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默默无闻还是身世显赫,也无论他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年轻人还是年老人,每个人都有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事物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在生活中,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肯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的人,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肯定是个有一天会吃暗亏的人。只有给足别人面子,你才能获得好人缘。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只要你给人光辉,给人余地,就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乐意给人面子,别人也就不会给你难堪,甚至会牺牲自身的物质利益来帮助你。

我国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能在官、商两道畅行无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了解每个人都会看重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且尽力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年关将至,各处的账目和开销要了结,胡雪岩屯积在上海的生丝必须要出手了。若与丝业世家的庞二商议妥当,就可以垄断行情,加重与洋人谈判的筹码,现在就只等庞二的一句话了。

与手下的人商议起来,有人认为庞二必定会答应的,让他赚钱,何乐而不为呢?胡雪岩大摇其头,他认为:与庞二这种少爷共事,有交情,他自然会答应。交情不够就难说了。第一,他跟洋人做了多年的交易,自然也有交情,有时不能不迁就,第二,在商场上,还有面子的关系,说起来庞二做丝生意,要听我胡某人的指挥。像他这样的身份,这句话怎么肯受?

事情还是那个事情,关键就在于怎么说了,胡雪岩当场就教了手下的“公关”刘不才一套说辞。

刘不才如言受教,第二天专诚去访庞二,一见面先拿他恭维一顿,说他做生意有魄力,手段厉害。接着便谈到胡雪岩愿意拥护他做个“头脑”的话。

“雪岩的意思是,洋人这几年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刁,看准有些户头急于脱货求现,故意杀价。一家价钱做低了,别家要想抬价不容易,所以,想请你出来登高一呼,号召同行,齐心来对付洋人!”

轻轻一句话,便暗中转换了概念,将胡雪岩由倡导者的地位,说成随时可供庞二少爷驱策,这话不论谁听了,心里也会舒服些。合作的成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在这里,胡雪岩利用别人重视名字爱风光的心理,适时把对方推上前台,而自己甘心隐于幕后,从而借他人之名而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大家都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皆大欢喜。精明的胡雪岩明白,名字虽然是你的,但东西是属于我的。他不计较这种表面的东西,也就得到了最实在的利益。

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把风光让出来,主动让对方站在前台。这既是强者操纵大事的手段,也是弱者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有效策略。

谦恭退让的人,大家也必然乐于与之携手。

一次,东芝公司一位业务员无意中向董事士光敏夫说了一件事情:公司有一笔生意怎么也做不成,主要是购方单位的负责人经常外出,自己多次登门拜访都扑了空。士光敏夫听了后,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啊,请不要泄气,待我上门试试。”

这位业务员听说董事长决定亲自出马,不禁吃了一惊。他一方面担心董事长不相信自己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担心董事长亲自上门推销,万一又碰不上那家单位的负责人,岂不是太丢一家大企业董事长的脸。他越想越怕,急忙劝说:“董事长,您不必亲自为这些具体小事操心,我多跑几趟,总会碰上那位负责人的。”他没有理解董事长的想法。

第二天早晨,士光敏夫真的带着那位业务员亲自来到那位负责人的办公室,果然没有见到那位负责人。当然,这是士光敏夫预料之中的事。他没有因此而告辞,而是坐在那里等候。

等了很久,那位负责人回来了。当他看了士光敏夫的名片后,慌忙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候了。”

士光敏夫毫无不悦之色,反倒微笑着说道:“贵公司生意兴隆,我应该等候。”那位负责人非常清楚自己企业的交易额不算多,只不过几十万日元,而堂堂的东芝公司董事长亲自上门进行洽谈,觉得十分有面子,因此,很快就谈成了这笔交易。

最后,这位负责人热切地握着士光敏夫的手说:“下次,本公司无论如何一定再买东芝的产品,但唯一的条件是董事长不必亲自来了。”

那位陪同士光敏夫前往洽谈的业务员,看到此情此景,深受教育。他知道董事长此举不仅是帮他做成了一笔生意,而且教他以坦诚的态度赢得顾客。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大多数西方人视为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真正有远见的人会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里子。